愛吃辣的有福了!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辣椒素可增強抗病毒免疫力

2024-09-08   39健康網

樓上新搬來了一個鄰居,我昨天上樓的時候,就碰上了。

我們互相點了個頭,寒暄了幾句,我才知道,原來他剛從湖南搬到廣東來。

現在啊,最讓他頭疼的,就是這邊的菜太清淡了,跟湖南的辣味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他還提到,聽廣東的朋友說,這邊吃辣容易「上火」

但他自己呢,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湖南人,他從小到大都聽家裡的老人說,吃辣能去濕氣,對身體好。

所以他現在挺矛盾的,心裡在想,是應該入鄉隨俗,跟著廣東的清淡口味走,還是堅持自己的湖南辣味傳統。

說真的,飲食這件事,還是得看個人,關鍵是要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健康飲食方式。

說到吃辣,今天我要跟愛吃辣的朋友們分享一好消息:吃辣確實對身體大有好處

一、權威研究:辣椒素可增強抗病毒免疫力

我國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南湖實驗室的李慧艷、張宇程和周濤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國際頂尖的《細胞》雜誌上發布了一項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這項研究首次揭示了,來自身體左側胸椎第8至13背根神經節的痛覺神經元,它們會沿著血管進入脾臟,並深入到B細胞所在的區域。

研究特別指出,飲食中的辣椒素能夠激活這些痛覺神經元,從而增強脾臟的免疫反應,產生特異性抗體,提高對抗流感病毒的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吃辣能增強免疫力,更不易被病毒入侵。

除此之外,吃辣還有不少好處呢:

1、愛吃辣的人,血糖更穩定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的寧光院士帶領的團隊通過研究發現:愛吃辣的地方,糖尿病的發病率較低。

為什麼辣椒能改善血糖呢?研究人員給出了原因:辣椒里的辣椒素能刺激胰島素的分泌,能幫助控制血糖。

2、愛吃辣的人,或能活得更久

北京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英國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他們通過對一大批人進行長期觀察後發現,相比每周吃辣不到1次的人,每周吃辣6到7次的人整體死亡風險要低14%

3、愛吃辣的人,高血壓風險更低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李立明教授和他的團隊指出:經常吃辣的人能更好地預防高血壓

這項研究涵蓋了大約5.4萬名30到79歲的成年人,其中,每天吃辣的人,患高血壓的風險降低了28%。

二、辣椒雖好,3類人要少吃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徐順霖提醒,辣味雖然吃起來挺爽的,但有胃病、痔瘡或者心臟問題的人最好少吃點辣:

胃有炎症的人

像慢性胃炎、胃潰瘍、食管炎這些胃病患者,如果經常吃辣,辣椒素會刺激胃黏膜,讓腸胃動得太快,會引起腹瀉、腹痛,影響消化。

有痔瘡的人

辣椒素會刺激腸道,讓便秘更嚴重。痔瘡患者吃辣後,痔瘡周圍的血管會充血,這會加重病情,甚至可能引起肛門膿腫。

心臟不好的人

辣椒素會讓心跳加快,血流量增加,這對心腦血管患者並不友好,容易誘發心臟病發作。

所以,有這些健康問題的朋友,最好還是悠著點,別吃辣過頭了。

三、無辣不歡」的人,這麼吃辣椒更健康

想要既享受辣椒帶來的美味,又不影響健康,這裡有幾點小建議:

1、食用要適量

每個人對辣椒的接受程度不一樣,所以適量很重要。通常來說,每天鮮辣椒攝入量控制在100克以內,干辣椒則最好不超過10克。

2、辣度有選擇

根據口味和健康需求,挑選不同辣度的辣椒。新鮮的辣椒富含維生素C,適合快速烹飪;干辣椒則適合長期保存,味道更濃,適合調味。

3、烹飪有技巧

推薦用大火快炒的方式來烹飪辣椒,這樣可以減少營養流失,尤其是維生素C。同時,烹飪時少放鹽,幫助控制鈉的攝入量。

4、搭配食用更佳

吃辣的時候,可以搭配一些清淡的食物,比如苦瓜、萵筍等,這樣既能中和辣味,也能減少對腸胃的刺激。

總之,吃辣要吃得健康,關鍵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點。

參考資料:

[1]Min Wu, Guangping Song, et al., Innervation of nociceptor neurons in the spleen promotes germinal center responses and humoral immunity, Cell, May 20, 2024. DOI: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4.04.027

[2]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capsaicin in Helicobacter pylori-infected gastric epithelial cells.2007 Oct;12(5):510-7.doi: 10.1111/j.1523-5378.2007.00521.x.

[3]Zhao Z, Li M, Li C, et al. Dietary preferences and diabetic risk in China: A large-scale nationwide Internet data-based study. J Diabetes, 2020, 12(4):270–27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