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探長(共1637字,閱讀約4分鐘)
給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很多媽媽會挑選一些軟糯、可口、香甜、營養豐富的蔬菜給孩子做成糊糊吃。
而「多吃蔬菜身體棒」,也是很多家長給孩子做飯的理念,認為只要是蔬菜,多吃點無妨。
但是,並不是營養高的食物就能每天都吃、也不是孩子喜歡吃的食物就能多吃;
有的蔬菜雖然口感好,但是可別亂吃,吃多了可是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孩子吃胡蘿蔔變「小黃人」?
一位寶媽發現自己的孩子最近皮膚看起來黃黃的,食慾也在下降,擔心是不是孩子的健康出問題了,於是趕緊帶孩子去看醫生。
而醫生在詢問了孩子的飲食和日常行為之後,很平淡地說:「把胡蘿蔔和南瓜停了,就好了。」
這位寶媽很奇怪,胡蘿蔔和南瓜不是很有營養嗎?孩子也喜歡吃,為什麼要停了呢?
醫生表示,雖然胡蘿蔔和南瓜的營養很豐富,但是它們也含有胡蘿蔔素,過量的胡蘿蔔素沒辦法完全消化,進入血液之後就會出現皮膚發黃的情況,從而變成「小黃人」。
停了這些食物之後,多喝水促進胡蘿蔔素的代謝,膚色慢慢就恢復了。
而且,兒科醫生崔玉濤也曾告訴過家長,如果總是喂孩子吃胡蘿蔔和南瓜,剛開始會出現皮膚發黃,後面很可能出現內臟都是黃的。這也就是「高胡蘿蔔素血症」。
如果孩子出現了症狀而家長沒有採取措施,那麼便會出現孩子沒有食慾、脾胃受損,長期的話也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和長高。
胡蘿蔔和南瓜是很常見的蔬菜之一,它們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等營養物質,對人體的健康非常有益。
而且蒸出來之後軟軟糯糯的,還帶有一絲絲的甜味,所以便成為了很多寶媽給寶寶做輔食的首選。
然而,如果孩子食用過多的胡蘿蔔和南瓜,也可能會對身體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
改變膚色:
胡蘿蔔素是胡蘿蔔和南瓜中的重要化合物,攝入過多的胡蘿蔔素可能會在皮膚中沉積,導致皮膚黃色。
這種現象被稱為「高胡蘿蔔素血症」,儘管通常是無害的,在攝入正常量的情況下會逐漸消退,但如果孩子長期攝入過多的胡蘿蔔素,可能會導致皮膚、黏膜和眼睛發黃。
消化問題:
胡蘿蔔和南瓜都含有豐富的纖維,如果攝入過多,可能會導致消化問題,如腹脹、腹瀉或便秘。
這是因為纖維過多,增加了腸道負擔,影響消化和吸收。
因此,在孩子的飲食中,我們應該保持均衡,並注意適量攝入胡蘿蔔和南瓜以及橘子等,最好讓孩子每天攝入5種蔬菜,以保證孩子獲得多樣化的營養,避免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當給孩子添加輔食時,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適宜的時機:
通常在孩子出生後大約4個月左右開始添加輔食。
這是因為在這個時候,孩子的消化系統和口腔運動能力已經逐漸發展,能夠適應吞咽和消化固體的食物了。
多樣化的食物:
引入不同種類的食物,可以幫助孩子接觸到不同的口味和營養物質。
家長應該儘量提供多樣化的蔬菜、水果、穀物等食物,以確保孩子獲得豐富的營養。
逐步引入:
開始時,家長應該逐漸引入單一的輔食,一次只添加一種食物。
這有助於檢測孩子是否對某種食物過敏或不耐受,並能夠更好地掌握孩子的消化情況和反應。
慢慢增加質地:
從稀糊狀的食物開始,逐漸過渡到較為細膩的糊狀食物、切碎的軟食和最終的普通飯菜。
這樣有助於孩子適應不同的質地和刺激,培養孩子的咀嚼能力和消化習慣。
小心食物過敏:
在添加輔食時,家長要注意,引入新食物的過程中可能會引發的過敏反應。
應該逐漸引入新的食物,如果發現孩子有過敏反應,如皮疹、嘔吐等,應該立即停止使用該食物並諮詢醫生的建議。
無添加和少鹽:
在添加輔食時,家長應該避免給孩子添加過多的食鹽和調味品。
嬰兒的腎臟功能尚不完善,過多的鹽攝入可能會對其健康造成影響。
在做輔食時,建議家長,不要給1歲以內的寶寶額外添加鹽,1-3歲的寶寶每天攝入不超過2克的鹽。
辣媽語錄:
給孩子添加輔食是一個漸進和需要耐心的過程,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發育和特點,有計劃地引入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的食物且一種食物不要一次吃太多。
同時,密切關注孩子的反應和健康狀況,及時調整飲食,以確保孩子獲得均衡的營養和保證良好的健康。
家長們,你家孩子有出現過皮膚發黃的情況嗎?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