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源流丨見賢思齊

2024-10-27     洞庭湖邊那些事兒

各級領導幹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學習,樹牢正確政績觀,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實幹、久久為功,把豐碑立在人民群眾心中。學習谷文昌同志,不僅要高山仰止,還要見賢思齊,像他那樣做人、為政。

——10月15日至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

「見賢思齊」出自《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是說,見到賢德之人,就要向他學習,向他看齊;看到德行不好之人,就要藉以自省,檢點自身。

見賢思齊是君子進德修身的重要環節,強調以他人為鏡,不斷審視自己、提升自己。這裡,「賢」可以是身邊之人,如孔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求仁不能好高騖遠,當從身邊開始。「賢」也可以是歷史先賢,明代學者薛瑄認為:「思齊內省,不獨見當時之人如此,以至讀古人之書,見古人之賢者皆思齊,見古人之不賢者皆自省,則進善去惡之功益廣矣。」把古人當作學習、借鑑的對象,正是我們讀古籍、學歷史的目的之一。

見賢思齊,昭示的是榜樣的力量。這種力量,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南宋末年,文天祥兵敗被俘,至死不屈。臨刑時,他神色自若,毫不畏懼,在衣帶上留下絕筆:「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堅定不渝的民族氣節,使文天祥成為後人心中的楷模。他的精神,深深積澱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中。

一百多年後,少年于謙將文天祥視為榜樣,寫下一首《石灰吟》以明志:「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同樣用一生踐行了清廉忠義。土木堡之變,他臨危受命,出任兵部尚書,主持北京保衛戰,使時局轉危為安。《明史》評價他:「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不只是于謙。明清易代之際,面臨國亡家破的重大變故,在生與死的抉擇中,很多士人以文天祥自勵,無懼生死,忠貞報國——

明末大學士傅冠,面對勸降堅決不從。就義前,他說出了一段話,至今讀來仍盪氣迴腸:「汝知千古有文文山乎,我鄉先進也。吾鄉無叩頭宰相,但有斷頭宰相耳!」

明朝兵部侍郎袁繼咸,兵敗被俘後,被押解入京。屈辱偷生還是取義成仁?他毫不猶豫選擇了後者,給後世留下慷慨激昂的絕命詞:「大官好作,大節難移。成仁取義,前訓是依。文山、袁山,仰止庶幾。」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們將文天祥視作為人處世的楷模,文天祥的氣節和品行,使他們堅定愛國心志,有了蔑視死亡、超越死亡的力量。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自古以來,華夏大地上誕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他們身上閃耀著的愛國忠勇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中國永遠在這兒,正是因為有一代又一代崇拜英雄、見賢思齊、延續民族精神的中華兒女。

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中國共產黨的奮鬥歷程中之所以英雄輩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重視發揮英雄模範的精神引領、典型示範作用,形成了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的優良傳統。

「我要以黃繼光、董存瑞、方誌敏等同志為榜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永遠忠於黨、忠於人民革命事業的人。」這是1961年11月26日,雷鋒在日記中寫下的一段話。

雷鋒出生在舊社會一個窮苦農民家庭,不滿7歲就成為孤兒,是黨和新中國讓他成長為一名偉大的戰士。方誌敏、董存瑞、黃繼光、吳運鐸……一個個優秀共產黨員的事跡對雷鋒的成長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他們身上,雷鋒看到了共產黨員是什麼樣子,共產黨員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精神引領著雷鋒不斷前行。

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殉職。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為雷鋒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2009年,雷鋒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如今,雷鋒是10位全軍掛像英模之一。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半個多世紀以來,雷鋒精神薪火相傳,一批又一批雷鋒式的先進典型不斷湧現,書寫著不同時代的雷鋒故事。

革命年代裡的「鋼鐵戰士」,建設歲月里的「老黃牛」,改革開放中的「先行者」……翻開風雲激盪的黨史畫卷,百餘年來,在榜樣的引領下,千千萬萬共產黨員見賢思齊、迎難而上、擔當作為,把心血和汗水灑遍千山萬水、千家萬戶,共同在中華大地上鋪展開山河錦繡、國泰民安的時代畫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對英雄模範的宣傳和表彰,在不同場合一次次講述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一次次囑託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要求推動全社會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回憶起自己學習焦裕祿並一直以焦裕祿為榜樣的點滴往事,習近平總書記講道,「我當時上初中一年級,政治課老師在念這篇通訊的過程中幾度哽咽,多次泣不成聲」「我心中一直有焦裕祿同志的形象,見賢思齊,總是把他當作榜樣對照自己」。談及谷文昌,習近平總書記表示,「他一心一意為老百姓辦事,當地老百姓逢年過節是『先祭谷公,後拜祖宗』」「要見賢思齊,像他那樣做人、為政」。講到「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學習李保國同志心繫群眾、紮實苦幹、奮發作為、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自覺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無愧於時代的業績」……

榜樣是看得見並且最有說服力的哲理。他們用行動證明,只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奮鬥意志、堅定恆心韌勁,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每名黨員都能夠在民族復興的偉業中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

見賢思齊,蘊含著「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的理想和志向。堅定從我做起的決心,學習先進、爭當先進,起而行之、勇挑重擔,就定能在奮鬥與奉獻中,交出一份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事業、無愧於人民的合格答卷。(郝思斯)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編輯:楊 健

校對:徐 凱

審核:宋秀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2b652eab79f1ce46e8371a3686a23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