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虹潔帶給一位初三媽媽的啟示錄:獨立永遠是內核

2022-07-16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倪虹潔帶給一位初三媽媽的啟示錄:獨立永遠是內核

本文作者:滄海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動了無數人,中年落魄男人,拖著秒殺一切的微胖,笨拙地爬上爬下的孤獨,手裡拖著那幾個橘子,抬頭帶著討好的笑臉,都是我們學習路上惡夢般的記憶——課後要求,全篇背誦。

《大世界扭蛋機》里,倪虹潔十指交叉放到腦後,發出一聲嘆息,放鬆切得意的微微後靠,帶著二分自豪,三分虛榮,五分驕傲的背影,來自B站短片《狀元》。影片的開始,一群高三學生在進行百日誓師大會,坐在後面笑得不行的張小滿,就是讓倪虹潔望子成龍的兒子,這次他只考了211分,媽媽覺得吉他就是原罪。回家後,嘮叨著不停擺弄吉他的兒子,用你再不好好學,我就砸了你的吉他做威脅,其餘的無能為力,還要被班級里的其他家長,視為不能作為日常交往的異類。

二天早上醒來。倪虹潔魔幻的發現,他能看到兒子頭頂的分數。每吃一個有補腦功效的食物,漲一分;每讀一頁書,漲一分;在學習最好的班級同學旁邊站上幾分鐘,就能不停頓連續漲分。但是和差的學生站在一起,同樣的分數會不停往下掉。最後也是憑著這個魔法,成功讓張小滿成為班級里進步最快的學生。伴著倪虹潔瀟洒的雙手交叉的背影,還有她欲說還休的分享,虛榮心爆棚的家長們的圍觀,還有爭著搶著要求加張小滿為好友的同學們。

如此成功且簡易的模式,讓孩子也身陷其中,不停的刷題,不停的吃一些健腦食品,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放鬆,看著分數高就興奮,看著分數下降,就焦慮。在分數的忽上忽下的飄飄搖搖中,終於證明了,那把吉他是原罪。一次又一次的怒砸吉他———孩子捨不得砸,主動交給媽媽去砸,砸的只是吉他嗎?

坐在桌邊兒等著吃晚飯的倪紅潔做了一個好長且好美的夢。夢裡的兒子獲得了高額的獎學金,並取得了高考狀元。醒來發現兒子已經變的只會麻木刷題的冷漠男孩,曾經她最為不喜歡的青春期的暗戀,把音樂作為終身理想的兒子,變得冷酷,機械,僵硬,無心的機器——被高考應試的最終分數,折磨的早就僵化且無情的分數人。

電影的最終結局走向了國人皆大歡喜的團圓,這個團圓是希望觀影者看到的團圓,恰恰是我認為最失敗的團圓。

作為一個初中生的媽媽,真的想對教育說點兒什麼,但是說點兒什麼有用嗎?即使我對當今應試教育有這樣或那樣的煩惱,對我自己的孩子有這樣或那樣的焦慮,我依然在被這個時代裹挾著著往前走,我能改變當代的教育嗎?不能,我想改變當代的教育嗎?太想了。

中國式的高考模式,不得不承認,有它的優越性,時代性。它是相對最公平的,能改變一代人命運的機會。中國式的高考目的,使一部分人跨越了階層,成為了更高階層的中堅力量,為了鞏固跨越階層的成果,無數家長前仆後繼的奔赴在早教,各種課外班,興趣班的路上。雙減是一個加法,讓無數家長背負著更為沉重的心理焦慮在各種雞娃的路上,做一個寂寞且善於自我感動的俠客。2022年北京中考成績及錄取分數線的過分解讀,仍然是很多家長最喜歡的下酒菜。作為家長我們真需要教育孩子什麼?

在孩子出生的一剎那,我們希望它兼具獨立之人格,善良之心,勇敢之力,不斷拼搏向上之精神。但是在孩子上學之後,似乎我們只需要他們為頭上的那片分數負責——更好,更高,更強。我們曾經希望他永遠快樂的一生的初心,變成了告訴他:你將來的高考分數,才是最終的人生數據。在很多高分數的面前,我們複製的是別人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

我的孩子應該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我應該善於發現他小小的不值一提的天賦,並把這種天賦作為我永遠欣賞並且以孩子為驕傲的力量。我喜歡電影最後的歌詞,自由且獨立的靈魂應該是用一生來學會跌倒和爬起,儘管作為家長我會為他每一次摔倒而恐懼。獨立的家長更應該相信孩子,把一切看似無用的興趣作為理想,並且不斷堅持嘗試,堅持失敗的人生,並不太害怕,畢竟七十餘年前很多人作為理想的那個事情,成功了,他們當初是不是也曾被懷疑和質疑。

把世俗成功作為理想沒有錯,錯的是,我們沒有讓孩子學會在成功的路上,遇到岔路的時候,學不會欣賞風景。家長只告訴孩子只有一種東西才叫成功,其餘的都是失敗,對失敗的畏懼,讓家長學會操控孩子之行為,控制其思想,拔苗助長。

我們需要改變命運嗎?需要,一切的為了改變自己的努力,都是積極且有意義的。我們需要被改變命運嗎?不需要,安定且知足,富裕且從容淡定的思想,才是教育孩子的基礎,獨立之精神,獨立其人格,獨立其成功。

一眨眼,家裡娃也即將面對初中了,假期剛開始,我就聽到班級里很多家長在焦慮,我也一樣,恐懼其青春期之暴動,也恐懼我自己在更年期的不理智。放手大膽地讓孩子去試錯,摔跤,是我喜歡的教育風格。成功不是一條路,真正的成功的人生應該是通過個人的行為與能力,去改變他人的生活,為社會人服務,獨立永遠是內核。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25348c8fe1462d2567f26c53d41b6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