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疆阿克蘇地區棉花減產原因及對策

2023-10-16   天山植保

原標題:2021年新疆阿克蘇地區棉花減產原因及對策

2021年新疆阿克蘇地區棉花減產原因及對策

阿克蘇地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阿克蘇地區2021年棉花成本收益情況調研報告》顯示:2021年阿克蘇地區畝皮棉產量為121.98 kg,比2020年的每畝皮棉產量129.00kg減少了7.02kg, 同比降幅為5.44%。2020 年和2021 年的8 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下旬,阿克蘇地區(下文簡稱為「地區」)種業發展中心組織地區、縣種子管理部門、農業技術相關部門和地區種子協會理事單位的骨幹技術人員,對地區主推和儲備棉花品種高產示範田的品種結鈴性、整齊度、 長勢情況進行調查和選點實收計產。

2020 年和2021 年在地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的7個植棉縣(市)分別調查了49 塊和35塊高產示範田籽棉產量,每畝在700 kg以上的占比分別為4.1%和0.0%,每畝在600kg 以上的占比分別為32.6%和11.4%,每畝在500 kg 以上的占比分別為55.1%和65.7%,2021 年各品種高產示範田籽棉單產較2020 年有所下降。

因此,通過對地區棉花高產示範田和部分農戶棉田實地調查的結果進行深入分析,總結2021 年地區棉花減產原因,並提出奪取棉花高產的建議,以期為今後抓好當地的棉花生產,不斷奪取更高的棉花產量提供指導。

1 2021 年新疆阿克蘇棉花減產原因分析

1.1 氣候異常是造成棉花減產的重大外因

2021 年4月份平均氣溫比常年低1.2 ℃,5月份平均氣溫比常年低2.3 ℃。4-5 月份氣溫偏低,造成棉花普遍晚發,棉花生育進程大幅推遲,生長發育明顯減慢, 現蕾期比常年推遲10 d 左右,「4月苗」「5 月蕾」目標未能實現。6 月份受氣溫偏高、降水偏少的影響, 棉花營養生長略快但生殖生長相對滯後。7 月份平均氣溫較歷年偏高1.3 ℃,下旬出現6d 連續高溫(35 ℃以上),造成蕾鈴大量脫落。

8 月份正值棉花花鈴盛期,但平均氣溫比常年低1.8 ℃。10 月初(10 月6 日)遇早霜低溫,秋季降溫速度快,使後期棉鈴發育不良,鈴重降低,且影響了棉花的成熟度。因此,不少重播棉田雖然長勢較好,有豐產架子,但實際所結棉鈴偏少,不少棉田有每666.7 m2 籽棉產量400~500 kg 的長勢長相,實收產量卻只有300~400 kg,甚至低至約200 kg。

1.2 極端災害性天氣是造成棉花減產的致命因素

2021 年4 月上中旬,地區主要植棉縣(市)遭遇降雨、降溫天氣過程,4 月出現小雨6 次,降溫3次,小雨伴大風4 次;5 月份出現小雨4 次,小雨伴大風3 次,風沙天氣5 次。其中,5 月11-12 日的風沙天氣沙塵暴在8 級以上,影響尤為嚴重,造成大量棉苗風乾枯死,生長點受損。據統計,該風沙天氣中地區範圍內棉花受災面積達10.63 萬hm2,占棉花播種總面積的22.3%, 其中補種8.00萬hm2、重播2.30萬hm2、改種0.33萬hm2,棉花受災面積之大、受災程度之重為近10 年罕見。

在南疆,棉花苗期降水量多或少都會成災。春季降雨,不僅易被蒸發,造成土壤板結、結塊,還會提升土表含鹽量,嚴重影響棉種發芽出苗,導致僵苗、死苗,在低溫高濕土壤條件下還會引發爛芽、 爛根。2021 年4-5 月的降雨造成不少棉田缺苗斷壟,受影響嚴重的棉田缺苗率在50%以上,有的棉田補種2~3次,最後仍然是「遠看一片青,近看凈窟窿」,大小苗現象嚴重,三類苗較多,形成「大苗欺小苗,小苗不結桃」。可見,極端災害性天氣頻繁發生,可導致棉花葉片受損、生長點遭破壞,蕾鈴脫落增多甚至絕收。

1.3 中期管理不到位是造成棉花旺長落鈴的主要原因

2021 年4-5 月份氣溫偏低,但6 月份氣溫回升較快,加快了棉花生長發育進程;但不少棉農因棉花前期發育較慢, 採用的化學調控措施較保守,噴施縮節胺次數、劑量不足,致使棉花發生旺長,棉花中下部結鈴受到很大影響。正常年份南疆棉花打頂一般是在7 月1-5 日。雖然2021 年棉花發育偏晚, 打頂時間可推遲5 d 左右, 但部分棉農是在7月中旬才開始打頂,個別棉花甚至將打頂時間推遲到7 月20 日以後, 沒有達到打頂控長早結鈴增產的目的。部分實施化學打頂的棉田,在選用藥劑、施藥時間和劑量上掌握不准, 導致打頂效果不佳,直接影響頂部成鈴, 收穫測產時棉株頂部3~4 個果枝沒有成鈴。

1.4 放鬆後期管理是造成棉花早衰的關鍵因素

棉花有三怕,「前期怕缺苗, 中期怕旺長,後期怕早衰」, 早衰是影響棉花高產的重要因素之一。在6 月20 日至8 月20 日,至少要給棉花滴水施肥7~8 次;花鈴期的60 d 里,每畝平均每天至少要保證有0.5kg 以上的優質肥料供給。而2021 年部分棉田花鈴期僅滴水施肥5~6 次,施肥不足,有的棉田因水源不足停水停肥過早, 有的棉田施用的滴灌肥含量不達標,造成棉花上部「倒三枝」花鈴脫落、早秋桃少,嚴重影響了棉花的產量。

2 奪取棉花高產的幾點建議

2.1 澆好冬灌水,重施底肥,打好高產基礎

鹽鹼、風沙和冰雹是「新疆農業三大害」,因此徹底治理鹽鹼是南疆植棉的首要措施。鹽鹼在新疆田間的活動規律是「隨水上隨水下,鹼往高處爬,7月8 月地如篩, 鹽鹼鹵硝上不來,9 月10 月鹼上來,4 月5 月最厲害」。正常年份南疆棉花大面積開播始於4 月,正是土壤鹽鹼上返的高峰期。新疆多年的植棉經驗證明,大水冬灌是棉田洗鹽壓鹼最為有效的措施,對確保一播全苗至關重要。冬灌時間可用「夜凍日消騎小雪」來概括和把握,也就是要在11 月中下旬到12月上中旬, 按每畝180~200m3 的灌水量做好冬灌。

近幾年,南疆許多地方推廣干播濕出技術。干播濕出技術是新疆特別是北疆經多年實踐驗證的一項先進植棉技術,在有限水資源條件下實現棉花一播全苗,節水、避災、保苗效果明顯。在鹽鹼輕、水源缺乏的地方,其應用效果尤為明顯;但播種前必須施足底肥,以便棉花主根、側根、支根、毛根和根毛從不同深度的土壤中吸收養分和水分。但在不施底肥就採用干播濕出技術進行播種、僅靠滴水滴肥提供水分和養分的棉田,受滴水量限制,滴灌肥只能在土壤上層10 cm 左右發揮作用,導致較深層的棉花根系養分吸收不足,很容易造成棉花大量結鈴時早衰。因此, 為有效防止棉花早衰, 應按每畝施用腐熟有機肥2~3 m3 或油渣80~100kg、磷酸二銨20~25kg、尿素35~40kg、硫酸鉀5~8kg 的用量施足底肥。

2.2 合理密植,力爭一播全苗,確保實收株數

近年來本地區春季強降雨、降溫、冰雹、大風等災害性天氣頻發,不少棉農為防災在播種或補種時有意加大種植密度;但如果化學調控不到位,會造成棉田後期通風透光不好,極易形成「高、大、空」狀況。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密植。在地力較好且可及時滴水施肥的棉田種植雜交棉品種等個體優勢強的品種時,密度可以小一些;反之,在地力較差、種植緊湊型棉花品種時,密度可適當大一些。本地區多採用1 膜6 行的種植模式,在正常的壤土棉田可選用13穴的穴播盤,株距12cm,每畝理論種植1.46 萬株較為適宜。

要抓住最佳播種期搶時播種。南疆最佳播種期是4月5-15日。同時,應提高播種質量,要求:一要精選優良品種;二要做好種子包衣、曬種和選種工作,降低破碎率;三要保證耕地和整地質量;四要合理施用土壤封閉除草劑;五要做到播行端直,接行準確,膜面平展,壓膜嚴實,覆土適宜,錯位率和空穴率在2%以下;六要做好播種後管理,及時破板結和放苗,確保棉花一播全苗。此外,採用棉花干播濕出播種技術可有效避免春季頻發的降雨、降溫、大風等災害性天氣造成的影響, 達到一定的減災、防災效果,實現出苗快、出苗全、出苗齊,為棉花豐產打下堅實基礎。

2.3 促苗長蕾控初花,保證棉花中期穩長

棉花生長中期是指5 月下旬現蕾後到6 月底開花前這段時間,為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的關鍵時期。此時,棉花既要長枝長葉,又要現蕾開花結鈴,所以做到穩長不旺長尤為重要。這一時期在管理上要「以促為主,促控結合,促中有控,控中有促」,對棉花管理的技術要求較高,要保證棉花株高日增長速率不低於1.5cm、不高於2.0cm。若此期間棉田調控不到位,易因旺長造成棉株「中空」現象。總結多年經驗, 以棉株平均真葉數的0.2 倍作為每次畝縮節胺用量(g)的參考指標較為適宜,噴施時間以打頂前10 d 即6 月20 日左右較為適宜。

2.4 適時打頂,確保棉花多結鈴,結大鈴

經過多年實踐, 適時打頂能使棉花提前多結鈴、結大鈴,促使棉花增產13%~16%,所以落實好適時打頂措施在棉花管理中尤為重要。結合不同種植模式、密度、植株長勢長相和品種特性確定打頂時間。南疆人工打頂一般在7 月1-5 日,不晚於7 月10 日。長勢正常棉田,打頂後5~7d 每畝用縮節胺6~10g 封頂, 旺長棉田可適當增加用量, 弱苗田可適當減少用量;可視棉株長勢間隔6~7d 補控1次,每畝用縮節胺5~8g。對於近幾年推廣的化學打頂技術,其關鍵是掌握好打頂時間和噴藥次數,選好打頂劑生產廠家,注意化學封頂後的管理。對於技術掌握不到位的棉農,還是採取傳統人工打頂方式為宜。

2.5 加強水肥管理,嚴防棉花早衰,達到秋桃蓋頂

發生棉花早衰的根源可簡單概括為 「衰在後期,源在前期,衰在葉片,源在根系」。棉花早衰多發生在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主要表現為棉株過早地出現生長發育不良,甚至停止生育活動,生長無後勁,上部果枝不能伸展,植株矮小,蕾少、花弱、鈴小,干鈴增多,蕾、鈴脫落嚴重,封頂早,提前吐絮。嚴重的棉株上部可出現「頂心發硬」、「紅莖到頂」症狀,棉葉變薄、發黃或發紅,甚至乾枯脫落,棉株過早死亡,造成鈴重減輕、衣分降低。正常棉花長相是「7 月中旬花滿腰,8 月上旬花上梢」;而早衰棉花在7 月上旬打頂時,花已開到頂部。

早衰的主要原因是棉花營養源出了問題,即缺肥缺水。特別是高產棉田,後期缺鉀較多時最易導致早衰,發生紅葉莖枯病。一旦發生紅葉莖枯病,葉片就失去了光合作用功能, 造成上部大量蕾鈴脫落,「倒三枝」早秋桃缺失,產量大幅下降。

因此,一定要加強肥水管理。具體做法是:6 月10 日左右開始滴水,6 月份根據棉花長勢滴水2~3次,頭水水量為每畝20~30m3, 以後根據土壤墒情每次滴水25~30m3,8 月底或9 月初停水,全生育期滴水10~12 次,停水前的3 次滴水量要依次減少。在滴灌第2 水時開始隨水施肥,初花期後,每畝滴施專用肥1.0~1.5 kg 或尿素1.0~2.0 kg;盛花期,每畝滴施專用肥(N、P2O5、K2O 質量分數分別為35%、5%、13%)1.0~1.5 kg 或尿素1.0~2.0 kg;盛花期, 每畝滴施專用肥(N、P2O5、K2O 質量分數分別為24%、9%、19%)1.5~2.0 kg 或尿素4.0 kg+硫酸鉀0.5~1.5 kg;花鈴期,每畝滴施專用肥 (N、P2O5、K2O 質量分數分別為27%、10%、13%)1.5 kg 或尿素3.0~4.0 kg+硫酸鉀1.0~2.0 kg;8 月20 日左右停肥,最後1 次滴水不施肥。

2.6 關注農業氣象預報,做好防災減災工作

及早準確掌握氣象資料,做好防災減災各項措施,減輕自然災害影響。受災後,應及時組織專家,開展田間巡迴檢查指導,及時幫助棉農解決棉花管理中的實際問題。

作者:席育賢(新疆阿克蘇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圖文編輯:天山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