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
這裡有著全球最高的房價,但與此同時,這裡也有著全亞洲最為懸殊的貧富差距。
幾十年間,香港原本橄欖型的社會結構已慢慢發展成「M型」——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且愈髮根深蒂固。
有沒有人想過:貧和富到底是什麼因素決定的?貧富差距到底能否通過個人努力消除?
當富豪變成窮人,能否複製過往的成功經驗實現翻身?
別著急回答,因為這檔大膽的真人秀,可能會顛覆你的認知和三觀——
窮富翁大作戰
主演: 陳鈺芸
類型: 紀錄片
首播: 2009-08-22(中國香港)
集數: 5
單集片長: 22分鐘
這是香港電台(RTHK)製作播出的一檔真人秀,堪稱成人版《變形計》。
節目組邀請了幾位不同身份和職業的富人,去全方位體驗5天窮人的生活,感受另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在此期間,他們不能用信用卡,不能花自己的錢,也不能接受朋友的幫助。
看看只憑藉他們來自上層社會的學識智慧和生活態度,能否在貧富懸殊的香港社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從2009年到2013年,《窮富翁大作戰》共播出三季。
第一季豆瓣評分8.9,後面兩季評分升至9.2,口碑頗佳。
在第一季中,共有四個衣食無憂、生活幸福的精英階層參與這場「作戰」。
第一位叫艾瑞克,他畢業於一所英國的大學,隨後投身資訊科技界,現在是一名商人。
因為生意經營得十分成功,他已經不用上班,每天的生活就是打打高爾夫球,跳跳探戈,和好友出海、喝酒、衝浪。
在節目中,艾瑞克要體驗香港露宿者的生活。
據統計,在節目播出時的2009年,整個香港的登記露宿者人數為400人,但實際露宿者人數高達800人左右。
這些人居無定所,四處流浪,每天只能在橋洞、公園的長椅和街邊睡覺。
節目組要求艾瑞克交出了隨身攜帶的手機、背包、錢包等物品,瞬間變成了一個身無長物的流浪漢。
他每天只有15元的生活費,要用這僅有的錢解決三餐和所有的花銷。
在露宿的第一天晚上,艾瑞克就感到十分焦慮,天沒亮就開始四處遊蕩準備找工作。
等到茶餐廳開門後,艾瑞克也是屢屢碰壁。等他終於找到一份送外賣的工作,卻發現時薪只有25元。
即便如此,艾瑞克也感到十分興奮,鬥志昂揚地開始了工作。
好景不長,僅僅做了5小時後,艾瑞克就被老闆辭退了,理由是送餐太慢、效率低。
此時的他再也繃不住了,辛酸和委屈都隨著眼淚流露出來……
到了晚上,艾瑞克只能把撿來的紙殼鋪在路邊當做床睡。
第二天,艾瑞克又開始尋找新的工作,他看到有印刷廠的工人在疊報紙,也想去應徵這份工作。
但當他去溝通的時候,紙殼也被不知情況的拾荒者收走了,這下他連唯一可以墊背睡覺的東西也沒有了……
幾天下來,艾瑞克吃夠了風餐露宿的苦,食不果腹。
到了最後一晚,他實在受夠了沒有床的生活,想用賺的錢找個便宜的地方睡一覺。
但是當他來到深水埗的板間房之後,卻被裡面髒亂的程度嚇退,最後寧願回到街邊露宿。
在離開節目之前,他不由得發出感嘆:當一個人連好好休息都成問題的時候,又怎能獲得能量去脫離這樣的環境呢?
第二個參與體驗的人叫juju,是一名模特。
她從小在美國長大,喜歡跳舞,也參加過許多電視節目和廣告演出。
因為父親是一家跨國公司的亞太區主席,因此juju從小就生活無憂,光是家裡的高跟鞋和靴子就能擺滿一整面牆。
在節目中,juju要體驗居住在板間房的貧民生活。
不僅要從事薪酬低廉的工作餬口,還要照顧一個剛到香港的新移民小孩。
一來到要居住的板間房,juju就被這裡的環境震驚了。
不僅空間逼仄,床鋪狹小,衛生條件也十分堪憂,到處都有咬人的木虱。
家裡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家具,唯一的家電是一台破舊的小電視。
天一亮,juju就要去一家茶餐廳當雜工。
招呼客人、傳菜送水、打掃衛生是最基本的工作,一刻也停不下來。
當忙不過來的時候,還要去後廚幫忙洗碗和打掃,可以說餐廳的工作量比想像中大得多。
操勞一天回到家後,juju還要輔導小孩的功課,這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當小孩和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和矛盾,又要去安撫解決,並對小孩進行教育。
一天下來,juju感覺整個人都累得麻木了,仿佛靈魂被掏空。
即便如此,juju能做到的也只是餬口而已,談不上改變生活。
她在節目最後說道:對於從事清潔工、洗碗工等低報酬工作的人來說,環境和社會並不能讓你脫離當下的環境。恰恰相反,環境只會削弱你的競爭力。
除了艾瑞克和juju之外,第一季裡面還有艾文和晴心兩位體驗者。
艾文畢業於哈佛大學,曾在矽谷工作,現在是一家上市公司的總裁。
他在節目裡體驗的是香港清潔工的生活,需要處理19層樓的垃圾。
當艾瑞克第一天工作時,就花費了其他清潔工三倍的時間,並且累得噁心頭暈、體力不支。
他覺得這份工作不適合他,提出了換一份更輕鬆的工作,但由於時間匆忙遭到了節目組的拒絕。
在體驗結束之後,他第一次意識到,這種拼盡全力卻只能餬口的工作卻是香港很多人的日常,內心收到了極大的衝擊……
晴心大學時在澳洲念法律系,兩年前回到香港當律師,結婚後辭去工作成為全職太太。
她坦然,自己二十七年的人生都過得豐衣足食、沒有任何阻礙。
在節目中,她體驗的是貧民區的單親媽媽生活,需要照顧一個多動症的小孩。
這戶家庭生活十分拮据,需要靠社會的綜援來維持生計,全家的生活用品都是社會人士捐贈的。
家裡的廚具也十分有限,只有一個破舊的電飯煲來應付每天的吃食。
晴心瞬間從富家太太變成了貧民窟的家庭主婦,她十分不適應這樣的變化。
多動症的小孩十分吵鬧,情緒變化極大,讓晴心得不到絲毫的喘息。
不僅如此,她還要去街上派發傳單來獲得收入,但一個小時也發不出幾張。
晴心十分受挫,在節目進行的第三天就放棄,提前退出了這場體驗。
《窮富翁大作戰》播出的年代,網絡媒體還算不上十分發達,這檔真人秀的傳播量並不大。
但這十多年間,每當爆發相關的社會新聞時,大家總會想到這部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作品。
客觀來說,它拍得並不算十分深入,富豪體驗窮人生活的時間也只有短短几天。
但僅僅是這些浮於表層的現象,已經足夠讓我們窺見香港乃至全世界財富分配不均、階層固化、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社會性弊病。
正如節目中的一位學者所言:
貧窮已經成為了一個結構性的問題,而且這些貧窮的人已經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生活。
即便每天做足12個小時、18個小時的工作,對於改善生活的意義也不大,反而還會出現跨代貧窮的問題。
時代在不斷變化,我們已經不能再用舊的標準來要求、約束甚至PUA今天的年輕人。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1997年以前的香港,如果你足夠努力,可以同時打兩三份工來脫貧和改善生活。
但在97年後,一份工作要干十二個小時,做了這份工作就沒辦法再做第二份。
與此同時,香港的租金十分昂貴,生活成本極大,想要在這裡生存下去已經要付出全部的努力。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辛苦工作一個月只夠生活和餬口,難以改善生活,想要實現階層跨越更是難上加難。
當然,這檔真人秀並非勸大家不努力。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不能否定努力的意義。
這檔真人秀的意義在於,它讓每個人清晰地看到,人的付出與收穫在很多時候並不完全對等。
正如上野千鶴子在東京大學開學典禮上說到,我們現如今所處的是一個「努力也未必會有公平回報的社會」。
「努力就有回報」只存在於特定的環境,每個人的成功,並不僅僅因為他個人的努力,背後還有出生家庭、社會環境、時代政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也正因如此,我們才不能把一個人的不成功完全歸咎於其不努力,而忽略了那些成功路上的運氣因素和助力,陷入桑德爾所說的「優績主義陷阱」,陷入一種對於下位者的偏見和傲慢。
最後,讓我們回到這檔真人秀的片首語提出的問題:
貧富由誰決定?
A、社會資源分配不均
B、靠雙手
C、命中注定
令人意外的是,參加完這檔節目的富豪們一致都選了C。
央視出品,這部年度劇王不火太可惜
謀殺分屍,刷爆熱搜的命案真相終於被扒光
今年最好的國產良心片之一,它不該死於默默無聞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