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機太爽了,還要什麼性生活

2019-11-02     父母世界

這是Parents家庭生活系列的一篇好文。

今天是周六,你會怎麼安排了自己的生活?

補了個懶覺,帶孩子去上上課,吃了頓大餐,洗個澡,睡覺。

然後呢?你懂得

拿起手機,開啟一天最放鬆的時刻!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手機的興奮已經超過了生理慾望?大概你也記不起那是什麼時候了。

作者|劉純婷 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1、

去年,我大概躺在床上,用手機看了上百本,言情小說。我差點就去小說網寫言情去了。

看小說的時候,專注認真,廢寢忘食,晨昏顛倒。躺在床上,全身只有兩處能運轉,眼睛和大拇指,其餘的地方處於癱瘓狀態。

而且感覺手機不再是個工具,而是長在我身上,我老公很是驚嘆,因為我可以很長時間處於靜止狀態,問我是不是在練龜息大法。

2、

我每天拿著手機的時候,都在幹嘛呢?

刷微信、購物、八卦、聽課、追劇、看書。

以前時常覺得寂寞,自從有了花樣繁多的app,我看視頻看小說的時候,不是老公找我說話,就是寶寶要親親抱抱舉高高,真的好耽誤我玩手機哦。走走走,一邊去,別打擾我。

所以每當有家長問我,孩子沉迷於手機,要怎麼辦呢?我表示很為難。

現狀並不是孩子沉迷手機,是大家都沉迷手機。你非要說孩子不能玩,因為玩手機影響學習。難道玩手機不影響工作嗎?何止影響工作,不影響親子關係嗎?不影響夫妻感情嗎?不影響身材嗎?不影響健康嗎?

可是你在玩,我也在玩,你說怎麼辦?

手機已經不再只是個通訊工具,而更像我們身體的一個外掛,這個外掛可以幫我們學習,可以逗我們開心,幫我們稀釋負面情緒。功能多多。

所以當學生跟我說,戒除手機的難度跟截肢是一個級別的。我竟無言以對。

我甚至懷疑有了手機,夫妻生活的次數也會減少。因為玩手機,可以釋放掉很多性興奮,或者,玩手機本身就是在自嗨。對有些人來說,手機內容精彩到,讓他沒有時間性興奮了。居然還要性生活,好麻煩哦,沒空。

3、

我以前以為我只是在垃圾時間看玩手機。

剛睡醒是垃圾時間、睡前也是垃圾時間,飯前飯後都是垃圾時間,上廁所更是垃圾時間。

我不知道我怎麼突然有了這麼多垃圾時間。

莊子有云:物物而不物於物。我們要把手機當工具用,而不是讓手機把我們給用了。而我這麼多的垃圾時間,恰恰佐證了,我被手機用了。

每個人對於如何運用自己的時間,是自由的。但是當我們沉溺於手機無法自拔的時候,我們也就不自由了。因為手機就成了我們的主人。體會一下忘了帶手機,或者手機沒電時那種心不在焉、六神無主的感覺。

我對此保持了一份警覺,想來我是個俗人,一來不太高興自己竟會被手機控制,二來我還有些許俗世的追求。

4、

很多人說,沒有手機,還有電視、電腦,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我們總可以找到很多其他打發時間的方式。

所以浪費時間的這個鍋,手機不背。

確實,一個想浪費時間的人,有一百種謀殺時間的方式。

所以,一個人浪費大量的時間在手機上,要麼他無事可做,或者他做的事情對他來說,沒有吸引力,沒有價值。玩手機是沒事可做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手機只是讓浪費時間,變得更輕鬆、更愉快、更容易了而已。

迄今為止,真的還沒有像智慧型手機這種,可以360度立體環繞無死角地幫我們浪費時間的神器。

無論你是躺著坐著站著走著,無論你是在家在外還是在上課在開會,也不管你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手機都可以為你服務,每時每刻,隨時隨地,讓精彩內容紛至沓來地呈現在你面前。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我們把時間耗散在手機里浩如煙海的信息之中,我們看很多視頻,讓自己笑出豬叫聲,與從未謀面的人,深切地交流,在一個遊戲里做情侶。我們好像做了很多事情,讓自己開心,讓自己不寂寞不孤獨,有歸屬感。

而現實生活中,卻沒有耐心陪父母、孩子,與自己的愛人很疏離。我們好像在網上更鮮活真實,現實中卻活得更加像一個面具,像一個身份。

5、

朋友說,開車回家,寧願在車庫裡看看新聞,跟頗有些好感的女孩說幾句不咸不淡的話,也不願回家面對老婆。

想不起來,多久沒有跟老婆約會,多久沒有跟她說過我愛你,多久沒有給她買過新禮物,多久沒有擁抱和親吻她的衝動了,甚至多久沒有親熱了?

那些似火的愛意終於在瑣碎的生活中冷卻了,鬧過爭吵過,最後把彼此都推遠了。心中那些蠢蠢欲動的渴望,就投向那些似乎還能讓自己生出一點希望的人。

很多人依賴手機,不是沒有道理的。除了娛樂,手機提供了很多隱形社交的可能。

我們可以在氣憤時,找一群同樣氣憤的人,在一起吐槽,飈髒話。我們可以在對婚姻愛情絕望時,找到一個寄託,證明自己還有愛的渴望。我們也可以在委屈難當時,找個樹洞,一邊訴說一邊哭得像個白痴。

隱形社交的好處就是,那個壓抑的自己,也有機會表達自己。而現實生活中,我們更多地要維持一個,我過得還不錯的表象。所以,那些糟心事,似乎就說不出口了,再說,跟誰說合適呢?

如此說來,手機承載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羞於表達的那個部分,亦是不被自己允許的那個真實的部分。

6、

另外,對有些人來說,手機可能充當了除了社交娛樂之外的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精神避難所。因為現實生活中,被忽視、被打壓、被貶低,被控制、被吞噬,實在無立錐之地,所以逃難到了虛擬世界。他們不是想玩手機,他們是害怕面對現實。

對這些人來說,手機可能是有拯救意義的,跟厭世、棄世比起來,沉溺手機顯然更像一副解藥,而不是一個問題。

我的一位來訪者就表示,他在遊戲中,找到了跟自己非常相像的角色,每次打那個角色,都感覺自己又被理解了一次。同時,網絡上有一個特別投緣的朋友,可以毫無遮攔地說任何話,在他最絕望,自殘自傷的時候,是對方陪著他,整宿在網上飆髒話,罵那些把痛苦加諸到他身上的人,若不是這樣,他早就棄世了。

對於這些人來說,與其去想著如何幫他們戒手機,不如想想另一個問題,為什麼他們的言路被堵死?為什麼他們的想法和感受不能被表達?大家對他做了什麼,以至於找不到一個信任的人?

想想我們日常的對話場景。

「媽,我們班有個女生好漂亮,好可愛。」

對方冷言冷語。「小小年紀不學好,這是你該想的事情嗎?」

「老婆,我今天上班好累。」

「你一大老爺們有什麼好累的,我比你還累啊,我跟誰叫累去。」

……

一個人為什麼要沉迷於手機啊?因為想沉迷於現實世界,但條件不允許啊。

7、

雖然我自己做得並不好,但是我還是很心虛地勸我的學生少玩手機。

因為,這世界氣象萬千,山河大好。先飽食山川顏色,再讀書閱人無數。如果這樣,還是覺得手機更好,那便安心玩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0MMLm4BMH2_cNUgsqi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