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沒有想到周潤發新片會是這樣一部「賭片」,發哥你賠我眼淚!

2023-06-26     電影番茄

原標題:完全沒有想到周潤發新片會是這樣一部「賭片」,發哥你賠我眼淚!

端午節檔期終於來了!

番茄君端午檔期的首選,是一部帶著老式港片氣質的溫情電影。

不賣關子,它就是《別叫我「賭神」》

提起賭神,大家會不自覺想起《賭神》中周潤髮飾演的高進;而這部電影,也是闊別大銀幕許久的周潤發,重新回歸的作品。

上次在院線看發哥,還是口碑票房雙豐收的《無雙》。2018年,這部片子拿下12.73億的票房,成為當年國慶檔票房冠軍,也創造了港片的一個巔峰。

番茄君非常確定,《別叫我「賭神」》或許又會是香港電影的新一輪高潮。

剛上映,電影的口碑就全網爆棚。

不少觀眾表示,香港老一輩演員的表演讓人感動。

也有人說,電影有笑有淚,情感細膩,很感人。

有觀眾認為,發哥形象的反差,是賭神的最好謝幕。

更有人說,唯有親情可以賭贏一切。

有的觀眾甚至是被片名中的「賭」字忽悠進來的,但看完後,也表示道歉,認為電影確實十分精彩,是不可多得的劇情片。

全網五星好評,各個角度上,觀眾幾乎都在交口稱讚。

那麼,《別叫我「賭神」》,到底和賭神有什麼關係,它又有怎樣的魅力,讓各個年齡段的觀眾都為之感動呢?

今天,番茄君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01、「賭神」變「賭鬼」,周潤發的意料之外,反而充滿驚喜

《別叫我「賭神」》的故事很簡單。

周潤髮飾演的吳光輝又名吹牛輝,是個平平無奇的托尼老師,他生平只有一個愛好,那就是賭錢。

沒事兒的時候,吹牛輝總是混跡賭場,要麼就是用賺的錢,跟幾個賭鬼朋友在家中賭博。

剛開始手風順,賭博也順風順水,但十賭九輸,很快他就耗盡家財。

沒有錢賭博的吹牛輝,找別人借高利貸,在賭博的失敗和高利貸的重壓下,他幾乎失去了生活的全部。

吹牛輝原本有個愛他的女朋友,名叫李夕(袁詠儀 飾)。

剛開始兩人十分恩愛,但到後來,因為嗜賭成性,吹牛輝不僅對李夕拳打腳踢,還動不動就變得暴躁易怒,情緒失控。

債主上門要錢,忍無可忍的李夕最終選擇獨自離開,而吹牛輝卻被堵在門前,被潑了一臉的紅色油漆。

至此,吹牛輝變成了孤家寡人,他依舊重複著以前的生活,賭博——輸錢——借高利貸——工作還錢,成了他的日常。

之後,李夕突然出現,提出了一個讓吹牛輝想拒絕,但又無法拒絕的要求:幫她撫養兒子。李夕願意用五萬塊的價錢,換吹牛輝養兒子一個月,並且明確告知他,這個名叫阿陽的自閉症男孩,是他的親生骨肉。

吹牛輝賭了一輩子,根本不信孩子是自己的,但為了五萬塊的佣金,他勉強同意阿陽跟自己生活。

吹牛輝上了年紀,但他沒做過父親,阿陽到來之後,他不僅動輒打罵,還把他帶進了賭場。

雖然阿陽的天賦讓吹牛輝在賭場小贏了幾次,但等阿陽睡著,他又輸了個精光,並在回家後對阿陽發了一大通脾氣,導致他腦袋摔破。

與此同時,吹牛輝借的高利貸立馬到期,一群收債的地痞混混,包圍了他的理髮館,只等他出現跟他算帳。

危機找上了這對父子,面對凶神惡煞的討債流氓,吹牛輝要如何應對,他和阿陽的父子關係,又面臨怎樣的考驗?

番茄君不劇透,留給大家自己看。

本質上,《別叫我「賭神」》,不是一部賭片。

雖然標題中有「賭神」兩個字,但比起90年代《賭神》中意氣風發的高進,發哥飾演的「吹牛輝」,顯然不是我們印象中,在牌桌上神乎其技,掌控一切,逢賭必贏,賺得盆滿缽滿的賭神。

剛進影院的觀眾,可能會對影片不是賭片類型有點失望,但在看完全片後,才會發現,這就是發哥和主創,留給我們的巨大驚喜。

賭這件事,終歸是不好的,而發哥的一生,也致力於反賭,因為他的父親,就是個爛賭鬼。

片中的吹牛輝,頗有自己父親當年的樣子,家裡因為賭博不得安生,生活不下去,全家人甚至也因為賭博鬧僵了關係。

但跟《阿郎的故事》中阿郎的結局一樣,拋妻棄子的浪子,最終必會回頭,而爛賭鬼吹牛輝,也必然會因為和兒子阿陽的相處,而懂得人生真正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這,才是這部 「賭片」的真諦,68周歲的發哥,在用一個邋裡邋遢,顛覆自己以往帥氣形象的「吹牛輝」,教會每個人「莫做後悔事,珍惜眼前人」的道理。

因為比起賭博,比起所有的興趣愛好,甚至比起掙錢和工作,家人和親情,才永遠是,並且應該是第一位的。

失去這些,意味著將失去獨立的人格和生活的勇氣,也意味著失去所有。

這也是《別叫我「賭神」》,帶給我們的最大驚喜。

02、發哥演技穩健一如既往,袁詠儀夢回巔峰,廖啟智遺作讓人飆淚

從《英雄本色》小馬哥到《喋血雙雄》的小莊,從《上海灘》許文強到《阿郎的故事》中的阿郎,還有《無雙》中的畫家……等等。

周潤發一生,塑造了很多極為經典的角色,他三拿金像獎影帝,兩拿金馬獎影帝,還拿到了美國電影協會亞洲傑出演員獎,榮譽等身。

原本68歲的發哥,應該是已經快要退休的年齡,但這部《別叫我「賭神」》,又給我們機會,看到了他完美的銀幕發揮。

片中的吹牛輝,其實並不好演。

一方面,他要演出吹牛輝前期的邋遢懶散,暴躁乖戾。

發哥的表演技巧十分簡約,那就是靠眼神和肢體動作,片中的大多數場景,吹牛輝說話的時候,都是死死盯住對方,然後用手指指向對方,聲音逐漸提高,壓迫感就這樣漸漸形成。

尤其是打罵阿陽的時候,發哥將吹牛輝這個不負責任的爛賭仔父親,演得活靈活現,讓人恨得咬牙切齒。

但另一方面,發哥又要演出人物轉變之後的那種卑微和溫情。

後半段,為了兒子,吹牛輝被追賭債,債主上門後,他被抓著頭髮抓進理髮館,然後跪在債主腳下。

從發哥的眼神中,分明能看到卑微和恐懼,而表演的時候,為了體現出抓人的力度,他也再三叮囑群演,一定要用力,不用顧忌自己的感受。

在看到兒子的時候,吹牛輝眼神里,明顯多了一絲之前沒有的溫柔,雖然周潤發現實中沒有孩子,但他看阿陽的眼神,就是一個父親看兒子的眼神,這種眼神似乎打通了與現實的壁壘,讓我們看到周潤發溢於言表的舐犢之情。

發哥穩健的演技,大家看在眼裡,夸在嘴上,不少觀眾都是沖周潤發的演技才去看得電影,而在無數好評中,周潤發始終都是最吸引聚光燈的存在。

袁詠儀的參演,番茄君是沒想到的。

袁詠儀是周潤發的迷妹,很早她港姐出道的時候,周潤發就是評委。這次兩個人首次合作,也圓了袁詠儀的追星夢。

對我們來說,看著巔峰港片的兩大代表人物在銀幕飆演技,是一種前所未有的享受,也能一秒拉我們進入那個年代港片的回憶。

雖然沒有90年代的顏值,但袁詠儀的表演依舊很有靈氣,夢回巔峰。

她飾演吹牛輝的女朋友,阿陽的母親李夕,是個十分溫情的角色。

片中的兩個小細節,番茄君印象十分深刻。

第一個,是她剛將阿陽送走之後,坐在車上,想要聯繫兒子,卻又不想打斷兒子和父親建立關係的過程,那種糾結的心理,被袁詠儀寫在了臉上,雖然沒有一句台詞,但那個複雜的眼神和焦急的 狀態,是個不知所措的母親沒錯了。

第二個,是最後躺在病床上,看著眼前的吹牛輝和阿陽,她想說什麼,卻又說不出口,有種生命消逝的無力感,更多是對孩子的不舍,虛弱的她就連拽下面罩,似乎都用不上力,只有眼淚順著眼角慢慢滑落。

這個片段感染力十足,看得現場觀眾哭得稀里嘩啦,袁詠儀也用自己的表演,撐起了《別叫我「賭神」》的溫情戲份。

另外讓番茄君意難平的,就是廖啟智。

這個香港電影的黃金配角,在大銀幕的遺作,就是這部影片。

片中,廖啟智飾演的花叔,是吹牛輝的好友,雖然他人有點娘里娘氣,但心性單純。

廖啟智不愧是表演大師,這樣一個角色,讓他演繹地十分可愛,絲毫沒有不適感,反而觀眾緣十足。尤其當他拿出理髮館的錢,交給吹牛輝讓他撫養兒子的時候,兄弟之間的那種赤忱情感,也成了影片最好的註解。

三位實力派演員,共同構建了《別叫我「賭神」》的表演體系,三個老戲骨的化學反應,也讓這部電影充滿了老式港片的風味。

雖然沒有激烈的動作戲和打鬥,但只要用心觀看,就能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和情緒的感染力,就能通過電影,獲得片刻的安寧和幸福;同時,也讓觀眾情緒在一次次情感撞擊中,破防了。

03、情感互文,家庭內核,這部電影,該爆!

電影本身拍得很有巧思,不是那種沉悶的文藝片。

比起其他劇情電影,《別叫我「賭神」》充滿了港片特有的巧思。

比如片中有很多小幽默的橋段,能讓觀眾會心一笑。

尤其是吹牛輝和兒子阿陽相處的過程,從最開始的皮帶互抽,到後來的跑步互虐,父與子相處的小心思和小確信,拍得輕鬆而細膩,十分吸引人。

另外,片中有很多情感互文的場景,意味著兩人關係的改變,也意味著吹牛輝的成長。

比如剛開始,阿陽因為吹牛輝的暴打,不慎摔破了腦袋。

而阿陽的這次「爆頭」,也給吹牛輝後來被「爆頭」埋下了伏筆。

後面的橋段中,吹牛輝為了道歉,讓阿陽打自己,沒想到阿陽抄起一個玻璃瓶,給他開了瓢。

這還沒完,到後面理髮館和債主對峙的時候,吹牛輝的腦子再次「遭罪」,這兩次腦袋的流血事件,其實是吹牛輝性格改變的轉折,也是他慢慢變成一個父親的開始。

再比如,剛開始吹牛輝的屋子特別亂,阿陽到來之後,給他收拾得十分整潔。

但因為一隻老鼠,屋子再次被阿陽搞亂,這也成了他們關係僵化的原因。

到最後,二人和解,屋子再次變得乾淨,環境乾淨和髒亂之間的轉換,其實預示著兩人關係的變化,吹牛輝雖然居住環境不好,但從這些小細節中,觀眾能一眼看出導演所要表達的巧思,這些巧思,也成了片子吸引觀眾的一個個溫情小細節,豐富了影片的內容,也讓它變得更加有趣。

實際上,對周潤發來說,他不需要一部《別叫我「賭神」》再來證明什麼。

但發哥的出演,恰恰意味著,這部電影對他十分重要。

反賭勢在必行,而在反賭這個明顯的意圖之後,珍惜當下,珍惜眼前人,才是影片的終極內核。

還是那句「莫做後悔事,珍惜眼前人」。

34年前,《阿郎的故事》講的就是這樣的道理,34年後,《別叫我「賭神」》也在講這個道理。

當吹牛輝帶著兒子去沙漠,實現了李夕的願望並撒下骨灰的那一刻,這些道理,對我們來說,變得無比真實。

這也是番茄君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在端午節,去看看《別叫我「賭神」》的原因。

因為片中的道理,我們未必都懂。但是,發哥用最直觀的方式,會讓我們在電影之中懂得一切!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淼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06d5fa754b5ce92085723d4dd9b20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