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大夫講堂 | 血糖忽高忽低不穩定,專家支招來聽聽

2023-12-14     廣東省中醫院

原標題:糖大夫講堂 | 血糖忽高忽低不穩定,專家支招來聽聽

開欄語

做糖尿病的管理達人,當內分泌疾病的調理師。「糖大夫講堂」由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內分泌科唐咸玉專家團隊主講,帶您走近內分泌世界,為您科普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中西醫防治知識,分享臨床診療小故事。為健康助力,為生活增彩。

60歲的老陳,最近覺得口乾、眼花,體重下降,自己監測血糖,忽高忽低,這天抓緊來到糖大夫門診就診,諮詢專家意見。糖大夫告訴他,血糖波動對於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危害甚至比持續性高血糖更為嚴重。下面,和老陳一起聽聽糖大夫的「穩」糖小課吧。

什麼是血糖波動?

血糖波動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間變化的不穩定狀態。血糖波動是評價糖友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標之一。

血糖波動有什麼危害?

血糖波動可以增加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風險,對於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危害甚至比持續性高血糖更為嚴重。

(1)大血管併發症:研究發現,血糖波動與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嚴重程度顯著相關,其作用獨立於血糖水平本身,平均血糖波動幅度與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事件再發顯著相關。

(2)微血管併發症:動態血糖監測系統測得的血糖波動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具有相關性。血糖波動也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相關危險因素。

哪些因素可導致血糖波動?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的主要原因包括胰島β細胞功能狀態、飲食、運動和藥物等。

(1)胰島β細胞功能:糖尿病患者自身β細胞功能減退甚至衰竭,導致體內胰島素水平不足,血糖調節能力低下,導致血糖容易波動。並且β細胞功能越差,血糖波動幅度越大。

(2)飲食:飲食的「質」和「量」均可影響血糖波動,攝入高升糖指數食物以及食物攝入量過多均可引起餐後血糖迅速升高,導致血糖波動的幅度增加。

(3)藥物:應用降糖藥物所帶來的低血糖也是血糖波動增加的誘因之一。如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或者胰島素注射液等均會增加患者的低血糖風險,增加血糖波動。

此外,飲食和運動不規律、治療依從性差、情緒應激、睡眠障礙、酗酒、感染、胰島素不規範注射等多種因素也可增加血糖波動,而應對餐後血糖的藥物作用不足也是導致血糖波動的原因之一。

哪些患者需要重點關注血糖波動?

餐後血糖高、胰島功能差、使用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或胰島素促泌劑、低血糖風險高、長病程、高齡的糖尿病患者一般血糖波動大,應重點關注。尤其是使用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或磺脲類藥物的患者,因為這兩類藥物的低血糖風險較高,故更易造成血糖波動。

糖友們如何避免血糖波動?

飲食:合理膳食、優化飲食結構,養成低糖負荷飲食習慣,少食多餐,戒煙限酒,可以幫助降低餐後高血糖和減少低血糖發生。

運動:堅持規律的運動,運動項目應與年齡、病情、個人喜好及身體承受能力相適應。運動的循序漸進,有助於平穩降糖,也減少血糖的波動。

心情:糖友要放寬心境,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對待疾病。這對控制血糖非常關鍵。此外,平時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也有助於改善心情,控制病情。

藥物:不同的降糖藥物間降低餐後血糖的能力和引發低血糖的風險存在差異,導致對血糖波動的控制效果各異,糖友們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適合的自己的降糖方案,切不可盲目「抄作業」。

監測:自我血糖監測對全面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情況具有重要意義。有了全面的血糖數據,臨床醫生才能準確掌握血糖波動等重要信息,從而個體化地調整糖友的治療方案。

聽完糖大夫的講解,老陳詳細做了檢討,原來是自己因為近期天氣轉冷,進餐增加,因擔心血糖升高,又擅自把自己胰島素加了量,導致血糖如「坐過山車」。在糖大夫的指導下,老陳調整了降糖方案,加強了血糖監測,很快血糖就穩定下來了。

糖大夫講堂 | 冠心病為何偏愛「糖友」

糖大夫講堂 | 甲狀腺微波消融術後該怎樣護理?

糖大夫講堂 | 噁心嘔吐沒力氣,原來是「痛風」惹的禍

醫學指導: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內分泌科 謝雯雯

執行編輯:盧悅明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065a52c01d2e8f866354fb1d8605c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