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年書協理事、陳德銘書法作品欣賞

2020-02-26     國畫家


陳德銘,號介齋,畢業於中國美院書法篆刻專業。系浙江書協骨幹班成員、中國美院古文字書法研究中心成員、中書工委理事、浙江省青年書協理事、日新書會執事。入選杭州市第八批青年文藝人才。作品被中國美院、福建省美術館、長江文明館等單位收藏。



【自述】

技道不二 知行合一

余不敏,學書頗有年,竊以為技法、學養、悟性三者,於書家缺一不可。學養與境界,決定書家之審美品位。學養既從書本中來,也從世間萬象、日常人事之參悟歷練中來。居平每嘆慕前賢天馬行空般之想像力,於萬歲枯藤,柴夫爭道,夏雲奇峰等等,竟能參得筆法之玄機!這活潑潑之境界又豈是尋章摘句所能得者?

學養智慧固為根本,然不通書技,則運筆未能盡展才華。世之智者多矣,而善書者寥寥,蓋所缺者書技耳。古人池水盡墨,退筆成冢,信非虛誕,書技之揣摩,豈一日之功?!點畫結字,猶人之軀體形相,若久病羸弱,焉有氣魄可言?所謂氣息意境,盡從點畫上見,施展技法之過程,即是書者學養、氣息之自然流露,點畫布白技巧之優劣,攸關作品境界之高下。至若得魚忘筌,技進乎道,非經千錘百鍊不能臻也!

書道之妙,小則陶情冶性,大可助益風氣,無用之用,方為大用。披覽前賢法書,每自生愧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師友評論]


敏而好學 意與古會

德銘君敏而好學,書作以篆隸入手,多年來孜孜以求,既得古人之高致,又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近年來尤注力於小篆,其書以吳讓之為主線,上追三代文字,旁參鄧石如、趙之謙、胡澍等明清諸家。其結體在均穩中求變,取北碑之斜勢靜中寓動,似絕壁蒼松顧盼有態。其線條婀娜又不失渾厚,靈動中又見剛勁,似得行草筆意入篆之妙趣也。觀其近作每每有新意,是能學古思辨之積累。德銘君進德修業、廣收博取而自成一家,聊寄數語共勉之。

——王義驊(西泠印社理事、中國美院書法系特聘教授)



五體兼擅 技道雙修

德銘賢弟畢業於中國美院書法專業,專業基礎紮實,富有藝術才思,五體皆擅,勤謹篤行,日有新境!他善於把握各家各體的風格特徵,自如切換。金文奇崛渾樸,意境蒼茫;小篆婀娜飄逸,吳帶當風;隸書樸拙渾厚,頗得漢人意趣;草書頗見性情,使轉縱橫;行楷含蓄蘊藉,耐人玩味。

德銘還十分注重書外功,善於從文史哲和日常生活中汲取藝術營養,不斷提升人生境界,在大本大源上痛下功夫。因此,其作品不論正書還是行草,皆氣息雅正,不為時風習氣所染,這一點也預示著他的書學道路必然越走越寬。

——張愛國(中國美院書法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



質樸簡靜 醇厚秀逸

德銘兄為人質樸簡靜,篤志好學,於書法十數年來精進不退,可謂書中鬥士。書法雖是一藝,小則見書家之精神,大則可見時代之變遷,鍊氣煉神,自是其中之奧意。德銘兄深知此理,晝夜筆耕不輟,又於字外之功文史哲虛心用功,鋒芒漸露,為行家肯定揄揚。

書法學習總逃不開四個過程——始於戒律,精於定慧,證於心源,妙於了悟。德銘兄於商周金文,秦漢篆書,兩漢隸書,魏晉行草,唐代楷書,明清大草,清代篆書均有心得,尤其在篆書上用功最勤,苦心孤詣,漸成規模。於戒律、定慧身體力行,匯於心源,其書醇厚秀逸,正是其人寫照。

——盛郁龍(中國美院書法系博士、浙江大學博士後)



氣息淹雅 迥異時流

十幾年前,我與陳德銘兄論交時,他剛求學於杭州的西子湖畔,有相見恨晚之感。時光轉瞬,而今德銘兄能於強手如林的江浙之地脫穎而出,故人聞之,為之忻喜竟日。德銘兄生於廣東揭陽。揭陽書畫之風向盛。德銘兄得承家學,有堅實之幼功,復得名師指授,十餘年來孜孜矻矻,積之既深,發之也閎。觀其近作諸體,取逕既高且正,氣息淹雅,迥異時流之趣。倘假之以時日,前程當不可限量。

——許習文(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藝委會副主任、廣東崇正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



《寄介齋兄》


採得西泠一片雲,

濡毫染紙自氤氳。

亦知湖畔酣歌舞,

鳥篆陶情獨慕君。


——林志達(廣東詩詞學會理事、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年委員會秘書長)



遵於本心 沉潛筆墨

德銘兄是我的大學同學,性喜靜,好讀書,於書五體皆能,而尤精於篆隸。

雖然德銘兄性情內斂,靜穆寡言,而作書則頗有激情,觀其所臨《石門銘》,體勢開張,氣象非凡;再觀其所臨《六朝寫經》,用筆細緻入微,結字頗有趣味。另外,他的行草取法二王,旁涉老米,融合的非常巧妙,既有王字的意蘊,又有米字的姿態感,並且格調尤高,無時人習氣。

德銘兄於讀書學書之外,偶涉意筆花鳥,用筆鬆動,墨色通透,有青藤、八大之意蘊。在如此浮躁的社會,德銘兄遵於本心,沉潛於筆墨,令人敬佩!

——陳鈍之(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山東書協理事)



骨力清剛 氣息雅正

德銘兄諸體皆善,尤善草書。所作皆骨力清剛,無塵俗之氣。2007年「日新」首展,兄有楷書《文殊經》、草書《懷素詩》展出,一靜一動,築基唐人,氣息雅正,引人注目。自道學書志趣在「書之求能,且攻真草」。此後兄著力清篆尤多,所作穩健舒展,質樸典雅。每有感懷,發於草書。近有水墨狂草系列出品,為其最新探索動向,亦十數年積累之突破。或單字或數字,有蛟龍出海騰雲之相,不可端倪。

——岑歡柯(現供職於浙江美術館學術部)

歡迎後台投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gGhHAB3uTiws8KW26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