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電飯鍋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你在一線城市和三個陌生人合租了一間公寓。
老大喜歡打籃球,整天一身臭汗;老二沉迷lol,不分晝夜鍵盤啪啪啪敲得不亦樂乎;老三愛玩手游,兩年換了7張鋼化膜;而你前陣子買了賽博朋克2077,正沉醉於夜之城的日本街流連忘返。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你們都覺得彼此吵鬧。
這一天,你們坐在同一張飯桌上,各自刷著虎撲、微博、抖音和b站,誰都不想當那個打破這份安靜的人。這時候,對面的哥們兒先開口了:「電競都入亞了,你們知道嗎?」
1浪奔,浪流
「人活著總要有個主題,使你魂夢系之。」——《黃金時代》
在人們的常識里,亞運是傳統體育的盛會,為何要吸納電競這個「異類」?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中國足球。
「...來到了體育場的外側,而現在跟我一起在等待著國足出來的,還有我身後一圈這裡這麼多的球迷。他們不離不棄地陪伴著國足,走到了最後一秒!」
這段視頻在b站有1千多萬的播放量,超過所有的足球比賽或球員集錦。短短兩分鐘內,密集蹦出了「日尼瑪,退錢!」、「很藍的啦」等經典梗,與范志毅「臉都不要了」的名場面並列,堪稱中國足球界的兩大「聖經」之一。
採訪發生在2016年,國足主場輸給敘利亞之後。雖然成績依舊稀爛,但從球迷的激情中可以看出,彼時的國足仍舊熱火朝天。用娛樂圈的話來講,黑紅也是紅,就怕黑都沒人黑。
然而,2018年底,中甲9家俱樂部退出;次年,退出俱樂部擴大為16家;中乙今年也縮編到20支,接近腰斬;12月14日,中國足協正式頒布限薪令,球員單賽季薪酬不得超過稅前500萬人民幣。
兩天後,第38屆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全體大會在阿曼蘇丹國馬斯喀特市召開,批准電子競技成為2022年杭州亞運會正式項目。
一面是足球的蕭條,另一面電競登堂入室。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足球在國內的影響力式微,此消彼長,電競則來到了它的黃金時代。
用數據說話,今年全球電競用戶數達到5億,而中國市場占全球電競市場收入的35%。2019年,中國電競整體市場規模突破1000億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1651億元。按照這個增速,兩三年內達到2000億規模問題不大。
有人說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電競崛起不過是這幾年的事,傳統體育畢竟發展了幾百年,再涼,體量也要大得多。確實,足球,依然是國內體育市場最大的IP。中國足球正朝著2萬億元市場大步邁進。
但體育產業比得並不僅僅是市場規模。無論足球還是電競,作為娛樂業的一分子,觀眾是基礎,也是靈魂;是核心,更是前提。再大的市場規模都要靠觀眾來支撐。脫離觀眾談市場,只會釀成虛幻的泡沫,或者龐氏騙局。
說到觀眾,不比不知道。官方APP統計,2020年新賽季,中超首輪比賽網絡累計觀看人數超過8000萬;而據騰競體育公布數據,2019年,LPL賽區職業賽事直播觀看人次超過了200億。
差距如此懸殊,歸根結底是屬性因素。傳統體育更注重線下觀賽,今年不論中超還是CBA,疫情對票房幾乎造成了致命打擊;電競則天生帶有網際網路基因,從粉絲培養方面,相比傳統體育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據統計,截至2018年9月,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共有校園足球場地12萬塊。而王者榮耀日均在線人數達到1億,所需要的不過是一部手機。
在體育產業中關鍵的造星一環,電競選手也顯然更貼近粉絲。直播和社媒為選手們維護粉絲群體提供了便利渠道。熱度方面,體育選手都有「淡旺季」。拿中國足球和電競的代表人物武磊和UZI來舉例,無論峰值還是均值,後者流量都明顯更高。
從傳播角度來講,更密切的接觸也更利於形成粉絲文化。不妨回想一下,近幾年,電競為網際網路文化造了多少梗,籃球和足球呢?籃球不提了,足球最出圈的竟然是一則搞笑採訪視頻。
誰掌握網際網路,誰就擁有話語權。後浪已至,不只有資本感受到了風口傳來的狂流。新世界的船,誰不想搭上?電競憑什麼入亞,諸君心裡大致有譜了吧。
話分兩頭,咱們再來說說亞運會。
2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神也是人來的,能掌握自己命運的他就是神。」——《英雄本色》
兩個字評價如今的亞運會:雞肋。
翻開歷史看一看:1970年,韓國放棄亞運會舉辦權;1978年,巴基斯坦放棄亞運會舉辦權;1989年,印度放棄冬季亞運會舉辦權;2018年,越南放棄亞運會舉辦權;而杭州是2022年亞運會唯一的申辦城市。
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辦亞運會了?很簡單,既賠錢,又賺不了吆喝。
香港政府曾在一份文件中表示,若主辦亞運會,香港將虧損138億港元。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總投入超過1200億,鍾南山院士表示總虧損達到了2100億。杭州亞運投入比之只多不少。
無論亞運還是奧運,都陷入了無人接盤的窘境。奧委會點名上海、廣州和武漢,卻遭到輿論反對。大家都看明白了:大規模的形象工程不但影響市民生活,也為當地財政帶來了很大壓力。散會後,場館的利用率問題也一直為人詬病。
雖然有勞民傷財的成分,但不可否認,舉辦國際盛會還是有好處的。首先能彰顯國家實力,另外,迎接盛會期間做的準備,也倒逼城市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北京、廣州莫不如是。
杭州作為新一線城市的排頭兵,把亞運會作為展示城市形象的名片,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到這座煥發現代化生機的千年古城,是很正常的思路。但問題是,年輕人接不接招?
競技體育需要講故事。無論王者歸來還是宿命對決,故事的主角和觀眾都需要時間的積累,和高水平的賽事製作水平來講述。NBA為什麼比CBA更好看?有世仇、有傳承,一場比賽30多個攝像機位,無死角呈現視覺盛宴。
把範圍縮小到年輕人身上,網際網路時代,亞運甚至奧運的吸引力遠遠不如從前,更多是作為新聞的存在,看誰誰又拿了塊金牌。相比之下,喜愛的電競選手開一場直播,甚至覺得更下飯。
因此,亞運會需要電競帶來關注度和話題度,這也是為什麼官方對電競的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2003年,體育總局正式將電競列為體育項目。同年,央視《電子競技世界》播出。然而一紙禁止播出網絡遊戲類節目的禁令,令電競成為驚鴻一現的曇花,又消失在大眾視野。但隨著電競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越來越高,各大城市又重新推出了一嘟嚕力挺電競的政策。
5月份,成都出台24條「電競+」意見。7月,海南也發布「海六條」,全力打造「海南國際電競港」。杭州更是早早嗅到了風口,2017年就開始投入20億打造電競數娛小鎮。
一線城市動作更大。上海起步早,產業成熟度高,聚集了全國80%以上電競公司和俱樂部,「電競第一城」,並非浪得虛名;北京19年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電競,提出做「電競產業品牌中心」的目標;廣州起步稍晚,也提出了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電競中心的戰略。
前幾天,能興集團收購eStar戰隊,宣布進軍LPL。此前,能興旗下已有OWL隊伍廣州衝鋒。一般來說,投資電競的以網際網路和電商企業居多。現在連一貫青睞傳統體育的房地產金主都來搞電競了。命運的齒輪一旦開始轉動,便再難停止。
曾幾何時,紙媒一個小小的版面都能讓電競人們集體高潮。今非昔比,電競成了大家都想嘗一口的香餑餑。我們不禁要問,電競的命運還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嗎?
3誰支持,誰反對?
「說什麼此情永不渝。」——《一場遊戲一場夢》
毫無疑問,電競需要社會主流的認可。但回到電競入亞這件事,它有什麼意義?
首先,打比賽能拿金牌了。想當年,電競被視為洪水猛獸。現如今,不管是梁山好漢還是復仇者聯盟,統統被「招安」成了正規軍。當電競選手們在世介面前身披國旗,你還能說他們不務正業嗎?
既然事關國家榮譽,那就跟地方政府的政績掛上了鉤。這也是各地積極擁抱電競的因素之一。但拿幾塊金牌畢竟是虛頭八腦的,電競更誘人的,是從消費、教育到旅遊的一整條產業鏈對經濟的拉動能力。
以及將眼光再放長遠一些,電競最大的粉絲群體是誰?大學生呀。各大城市的「人才爭奪戰」熱火朝天打了幾年,但勾引,不,吸引人才這事兒跟談戀愛是一個道理,想贏得對方的好感,最好從興趣入手。光塞錢是不行的,我們當代大學生難道就這點追求嗎?
塑造城市形象是一門學問。同等條件下,年輕人更願意來到自己喜歡的城市。我在北京賣房、你來深圳搞機、他去上海追夢,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電競,確實是一場夢。往大了說,大大曾經說過,體育強國夢與中國夢息息相關。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電競和傳統體育最大不同之處在於,遊戲,是有版權的。
上個月,OGN傳出將於年底關閉的消息。作為全世界首個電競遊戲電視頻道,世紀初,中國電競還在艱難試圖直立行走時,OGN在釜山海灘舉辦的《星際爭霸》總決賽,已經吸引了10萬名觀眾來到現場。
OGN為何倒台?談背景,它背靠韓國旅遊文化觀光局;談歷史地位,開創首個《星際爭霸》、《魔獸世界》、《英雄聯盟》的全球性電競聯賽;談實力,它擁有業界最頂級的電競製作技術和從業人員。
然而,電競畢竟是遊戲的產物,在這個圈子裡,永遠是IP擁有者說了算。暴雪、拳頭收回授權,OGN只能喝西北風——版權時代,廠家決定如何分蛋糕,憑什麼讓你拿大頭?
亞運會也是一個道理。首先,既然要代表國家出戰,那必然要接受官方的統一管理,換句話說,以後不再只是廠商說了算。
其次,以往賽事運營權和轉播權一直捏在廠商手裡,而亞運會作為獨立杯賽,其中的利益如何劃分?遊戲版本更新換代極快,組委會與遊戲廠商誰來制定規則?
再者,遊戲廠商之間也存在矛盾。
亞運會遊戲項目是否有公開、透明的選拔方式;是按受歡迎程度、製作水平還是題材來挑選,目前還不確定。雅加達亞運會6個表演項目騰訊占了一半,杭州亞運會同樣如此嗎?
最後還有俱樂部。全世界所有體育聯賽的投資者大多是賠本賺吆喝,但聯賽本身賦予了他們無形資產。比如俱樂部的品牌價值,NBA球隊平均價值超過20億美元;還有對投資者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帶來的巨大流量,地產、電商、體育巨頭入局電競並不全是興趣使然。
然而,亞運卻對他們並無多少好處,反而會打亂隊伍正常訓練計劃。選手方面,韓國亞運奪冠還可以免兵役,中國選手們的動力則更多是國家榮譽。電競選手們的生涯極短,為國出征的巨大身體和精神負擔,不知是好是壞。
為國爭光當然是無上榮譽,但如何妥協選手、俱樂部、廠商、組委會和官方之間層層糾葛的利益博弈,是擺在眼前的問題。
4尾聲
從傳統體育到電競,折射出的,是輿論話語權在代際之間的過渡。
我們的父輩在世界盃期間熬夜,我們的兄長在臥室貼滿科比海報。了解這些你就會知道,從綠茵場上的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到斯台普斯中心的霸王舉鼎、騎馬射箭;再到你找他蒼茫大地無蹤影,他打你神兵天降難提防。競技體育的魅力,一如既往。
「世界聚焦於你」,這句話曾激勵多少電競選手無悔地燃燒青春?
人皇Sky豪奪WCG前所未有的兩連冠,距今已經15年;10年前,英雄聯盟第一屆全球總決賽在瑞典的明媚陽光中開幕,大魔王faker的三座獎盃至今難以超越;18年的那個仲夏夜,全體觀眾為一位中國選手起立吶喊,那兩個代表衝鋒鎗的位元組響徹巴黎天頂體育館上空。
蓋世英雄,腳踏七彩祥雲;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電競,是觀眾的一場幻夢,更是屬於那些少年們的中國夢。
我們熟知的中國夢,是拚命成為「小鎮做題家」,通過教育改變自己的人生。但是,找到自己的天賦所在,堅持熱愛,之後勤加練習。從沒學歷、沒本事、沒長相,甚至連話都說不清楚的網癮少年,一躍成為年薪千萬的頂級流量。這難道不是當代更典型的中國夢嗎?
不是每個年輕人都擁有丁真天生的純潔微笑,大多數選手都與你我一樣,屬於其貌不揚的平凡人一員。但就像科比的腳踝、韋德的膝蓋,UZI也用脖子和胰腺告訴我們,平凡人的自信來自何處。
中國電競十幾年了,從幾百塊月薪開始,到如今一身傷病,鋪天蓋地的謾罵和指責。老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但這一切,究竟是為了什麼?
也許,只是夢裡面那場金色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