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雛培養之道

2019-12-28     河北省新疆商會

一、在不影響發育的前提下,要它保持飢餓感。

比如一小時小鳥就乞食的基礎上再延長20分鐘喂食。

老鳥就是用這法子一步步教會到小鳥自立,用飢餓把小鳥引出窩,用飢餓教會小鳥自己找食,在小鳥自己吃軟食之前,什麼時候都別喂飽它。

在它眼裡你就是它最親的人,它的心思都在乞食上,是沒心思發邪使楞的。

我們總是恨不得要它一口吃個胖子,飽的它不張嘴,還想給它塞一口,在怕人恐懼症的基礎上再加一個食物恐懼症。

就像對小孩一樣 不過適當的保持飢餓,也符合人們的俗語:「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



二、在有條件的基礎上儘量通過喂食技巧延長人工喂養時間。

一般小雛口大好喂,這時候軟食水分要大,一般以捏不成形為度。

用竹片挑喂,隨著小鳥長大,嘴巴開的小了,挑喂一次喂的少,再喂一口鳥就躲,或者還沒喂到嘴裡,小鳥就用合上乞食的嘴開始啄食物。

這時就要把食物水分減少搓成食棍,在一口可以喂下的基礎上,儘量粗大長,喂食工具也從竹片改為細竹棍,竹籤頭要磨鈍,以防竹棍進入過多傷喉嚨。

把竹片挑喂改為細竹棍插喂,喂食棍要在喂前喂後毛筆點水潤喉,水裡可以適當添加土黴素。

三、小鳥翅膀齊了尾巴齊了會自己吃軟食了,就不想在籠里呆著了。不怕人的鳥卻老是在鑽籠條,感覺像是怕人反性了,其實它只是想出籠玩。

嫌籠子空間太小了。本性使然並不是怕人,這時候就要用「圍城」了。籠里的鳥想出去,籠外的鳥想進去。

把鳥在室內放出籠,想辦法要它知道還是籠子裡面好,有好吃好喝的,多放會,餓了自己就回去,安全沒有危險。

比如我的小鳥第一次出籠就撞了玻璃,吃了虧,在籠里就安穩了。所以在它出籠時想辦法進行恐嚇。

翅膀齊了還沒長硬的時候是它性格的定型期,這時候要它知道,籠外的世界很危險,這樣它就會安於籠中的生活。好多鳥啄籠條彈琵琶都是因為這個原因,它想破牢而出。

【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屬於原作者,並致謝意!歡迎各位朋友評論點贊,記得關注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xlKT28BMH2_cNUgobw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