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記事:挖野菜,拾鳥蛋,掏魚,滑冰……說說村莊西邊那條河

2019-10-10     樂亭故鄉人

作者:楊淑艷

原標題:夢回西河

來源:樂亭文化研究會《讀樂亭》會刊/樂亭圈/樂亭故鄉人網站

題圖來自網絡,僅為配圖,和本文無關

家鄉的灤河,就像一個流浪漢,在鄉土上很多地方都留下過它的身影和足跡。我的老家在距新寨東南三五里地的前郝莊村,村西有一條叫西河的河流,原為老灤河入海的支流,人們也叫它西河套。我出生在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中期,那個年代缺衣少食,日子是清苦的,但我們生活的卻很快樂,卻不乏樂趣,因為我們有西河套這個天然的「遊樂園」。

灤河改道後,西河套成為了一條泄洪道,並在我們村西形成了方圓幾公里大小水面。裡面的河水清澈見底,淺水處生長著茂密的蘆葦和蒲草,有的地方還漂浮著荷葉,水中遊動著大大小小的魚蝦。這些在一年之中,不同的季節里,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樂趣,時至今日讓我不能忘懷。

初春,乍曖還寒,西河套這個遊戲場的戲幕就拉開了。蘆葦剛剛露出嫩芽,河水裡已是蛙聲一片,成群的青蛙呱呱叫著,把西河套吵成一個熱鬧的世界。這是青蛙戀愛的季節,而後它們產出一串串晶瑩剔透的卵。卵膠粘粘的掛在黑黑的葦根上,在陽光和河水的孵化下,很快變就成了一群群活潑可愛的小蝌蚪。這時,正是大雁北歸的時候,有鳴叫的雁陣在天空中,不時變幻著隊形向北飛去。有的大雁不知是累了,還是被這裡的水草吸引,偶爾會見落在西河套來歇腳,讓我們有機會匍匐在河岸後,近距離觀察到大雁。

「三月三,曲麻菜鑽天」。陽春三月,西河套岸邊的野菜嫩嫩地冒了出來,先是紅中帶綠的薺菜,而後是綠綠的曲麻菜、車前子、細細的竹節菜。農家的孩子,不論男女,從挎得動籃子就有了一個任務,那就是去挑野菜。幾乎每天我都要和夥伴們,三一群五一夥去西河邊剜挖野菜。西河套高處的沙崗上,生長著一片片「菀根草」,這種草的花穗嫩時帶有一種甜味,抽出來可以吃。它的根一節一節的,像白白的蘆根,放進嘴裡嚼一嚼,甘甜而脆嫩,我們這些「饞丫頭」,常常用它來打牙祭。這苦日子裡的甜味,至今還留在我的心裡。挑回來的野菜,除了喂豬,人也吃。母親會把竹節菜等挑出來,洗乾淨拌上黃黃的玉米面,蒸成菜糰子。那菜糰子吃在嘴裡,有野菜土氣的清香,也有一股苦澀的味道。這獨特的苦澀味道,同樣讓我回味無窮。

炎熱的夏日,西河套里更是熱鬧。每天清晨,蘆葦叢中一種叫呱呱嘰的小鳥,就開始「呱嘰,呱嘰,呱呱嘰!」叫了起來。它們會在茂密的蘆葦叢里,用茅草編織自己的窩,而後在裡面產卵繁殖後代。喜歡邊在空中飛行邊叫的布穀鳥,叫聲舒緩悠長,與呱呱嘰快節奏的叫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夏天也是魚蝦繁殖的時候,清澈的河水中,會有成群的小魚游來游去。河面上除了綠色的水草,還有開著紫紅色花穗的牛蒡,和蓮葉中鑽出的朵朵或白或粉的小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大頭細尾的蜻蜓,頂著一對複眼,尾巴在水裡點來點去,飛行的姿勢特別優美,它們同樣是在繁殖後代。蘆葦叢深處的水面上,會有野鴨悄悄在水面上覓食,不時地扎入水中,叼起一條小魚喂給它的孩子。河邊,青蛙跳來跳去,尋找著各種昆蟲、螞蚱。我們無論是去割草,還是挖野菜,都要轉到西河套先玩上一陣,或摘幾根蒲棒,或進入葦叢中找鳥蛋。有一次我竟然找了六枚鳥蛋,回家讓母親放在灶膛里燒熟。由於溫度太高,鳥蛋裂開,流出的蛋黃滋滋地冒著油,沾滿柴灰的鳥蛋真的別有一番風味。

西河套還是村裡的天然「浴池」,到了夏天,男女老幼都會到這裡來洗澡。我們這些女孩子膽小,不敢到水深的地方去,也在水淺的地方打水仗、學會了「狗刨」。

秋天,地里的莊稼成熟了,西河裡的魚蝦也長大了。男人們為給家裡改善生活,找個大小合適的水面擋上埝,兩人合作用那種柳條編的斗、或是水桶,掏裡面的水。水掏乾了,各種各樣的魚兒露了出來。我們便和大人一起,下去抓魚,品種多為鯽魚、黑魚、鲶魚,也有「嘎魚」,抓這種魚時,要格外小心,它的兩腮旁和背上,生有鋒利的槍刺,稍不留神就會把手扎傷。把收穫的魚蝦拿回家,一頓少油的大醬熬雜魚,足以讓全家人吃個心滿意足了。除了魚蝦,還會抓到肥美的河蟹。西河套水邊的土埝上,到處都是蟹窩,但是抓到一隻可不是那麼容易。它們大多躲在洞口,伸出兩個毛絨絨的大鉗子捕食獵物,稍有風吹草動,便迅速鑽進洞中,偶爾抓到幾隻也算幸運了。

冬天的西河別有一番景象,結了冰的河面就像一面巨大的毛玻璃鏡子。人們開始收割蘆葦,長長的,鐮一鐮下去就會割下一大片。割好的蘆葦,綑紮裝車,賣給織蓆子或打帘子的,葦葉和打下的雜草是上等的燒柴,生產隊會統一分到每家每戶,那些殘留的碎屑也會被村民掃得一乾二淨。這時光滑的冰面上就成了孩子們的滑冰場,我們一個新的遊樂場,坐在父親用木板製作的簡易冰車上,滑來滑去,互相碰撞追逐,好個熱鬧。

春夏秋冬,日月輪迴,西河的水滋養了我們,西河套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限的快樂。離家四十多年,西河早已是面目全非,往日的風景也蕩然無存,但我最多夢到的還是西河套,西河已成為我永遠的記憶了。

(作者楊淑艷,唐山市職業病防治所退休幹部、高級政工師。)


樂亭文化研究會 | 名譽會長:張福林 李軼;顧問:安愛軍 張國勇 孟憲福 姚清華 趙鳳君;會長:徐興信;秘書長:白玉奇 趙連城

《讀樂亭》雜誌 | 主編:徐興信;副主編:趙連城;編委:習洪業 劉慶文 劉文秩 安繼業 趙連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nC5vG0BMH2_cNUgav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