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懂的乾貨太多,才越混越差

2019-11-06     魚堂主愛思考



這是執行習慣寫作的第28天

前兩天,有個網友給我發信息,請教快速成長的修煉方法。

我把經驗總結分享給她,需要持續積累、長期輸入、堅持行動等等。

過了3秒後說:這些我都知道,你進步這麼快,不可能用這麼低級方法吧。

我說:

不好意思, 我正在用你看不上的知識成長。

絕大多數人判斷知識是否有用,都是希望那個信息馬上有用,立竿見影,希得到新知識的時候,瞬間自己就能脫胎換骨。

感嘆現在的人不識貨,在這個速成的時代,人人都在追求秘籍。總覺得自己這麼聰明,要配得上更好的方法。

乾貨就像化肥,莊家初期有化肥長的快,後期多了容易燒死。

我也經歷過追求方法乾貨的階段,後來一個大佬點醒了我,

說:「你就是懂的乾貨太多,才越混越差」。

一直在追求方法,卻沒有花時間行動積累。

​最終幫助我們成長的,是那些簡單到人人都知道,以至於太長見被忽略的知識。太常見到不敢相信真的有用,而且如此簡單。

成長過程中,我們終要對曾經看低的、誤解的知識低頭。

1

人的每次後悔,都來自對當初的假設選擇

現在覺得有用的道理,原來很早就聽過了

「當初要是……」

這個句子幾乎被每個人用過,後悔來自對當初的假設,不同的選擇就會有不一樣結果。

來深圳10年有無數個「當初要是.....」。現在這樣想的次數少了,知道人生沒有假如,心裡還是暗恨錯過的機會。

剛來深圳認識不少各行業人,其中有個做理財經理。2009年他讓我長期定投指數基金,說堅持10年就可以在深圳買房了。

帳戶都幫我開好了,只要每個月存一部分工資就可以,他知道我每個月不存也會花光。

2012年我從國企出來,朋友讓我跟他做凈水器業務。

當時覺得自己積累不夠,去了一家工作做管理崗。雖然做的還可以,那也要看相對於誰。直到3年後才理解業務的作用,好處是沒有上限,只要你拿到單子就有提成。

做公司管理工資的上限,明白這個道理已經是2015年。

朋友這3年在深圳買房安家,我才從固定工資,變成沒有底薪的業務。

用兩個我的真實案例,希望讓你看到。後悔是對當初選擇的假設,做不一樣選擇,整個人生可能會有不同結果。

單純的後悔沒有意義,我一直在想除了後悔,為什麼當初沒有去做哪些選擇。

不是不能後悔,只是不能只停留在後悔層面。

總結過去的經驗,分析自己做錯的原因,避免以後犯同樣錯誤。

最終得到的經驗是,「以為這些事跟自己沒關係」。

2

以為那些知識跟自己「沒關係」,是最大的錯覺

當初朋友講的內容,根本就沒聽進去。

雖然當初都極力勸我,但我自己的反應是,我覺得你說的都對,但,這好像跟我沒有太大關係。在深圳買房怎麼可能,沒有底薪去做業務該怎麼生活。

畢竟,我又不是你,你也不是我,你可以做的事,不一定我能做。我還是安心做好我自己的該做的工作把......

當我想明白這個邏輯之後,背後的汗已經嚇出來。

僅僅是「因為某些觀念跟自己無關」,就可以讓我們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而我一直活在自己覺得恰當的世界。

如果仔細想,這個道理很簡單。

你覺得有些觀念,即便覺得與自己有關,它也不一定會起作用;

要是反過來,如果你覺得與你無關,那它一定不會起作用。

我經常跟朋友講,去做一下試試,反正你又不吃虧。比如經常讓朋友看書寫作,他們會覺得自己又不是作家。也不一定能寫出來效果,經常各種理由推脫,沒有時間,沒有基礎,沒有積累等等。

套用一下上面的話,就算你覺得自己有能力,也不一定真的能寫出來名氣。但如果你覺得自己不應該寫,那肯定在寫作沒有發展。

根本沒有給機會嘗試,活在自恰的狹隘世界。

有些人做事,總是希望別人給他一個確定結果,做這件事可以得到什麼,才會去行動嘗試。

過了半年,他們看到有人通過寫作賺錢。又回到了上面那句「當初要是……」。

自己錯過的不是賺錢,是放棄一個世界的入口。

3

「沒關係」是最可怕的自證預言

覺得那個觀念:雖然有道理,但和自己沒什麼關係。

我們不太敢想像,那些身上沒發生過的事。自己沒有經歷過,就覺得跟自己沒有關係。

從武俠過度到看網絡小說,10多年的老書蟲。世面上不同類型的小說,基本上都看過了。講起不同題材的套路,都分析的有理有據。

一起看小說的書友,跟我說「要不要咱試試自己寫,反正套路都熟悉了」。

我說:就我們這學歷,還想寫東西,算了吧,跟我們沒關係。

這才過去幾年又開打臉,自己居然把寫作當成第二職業。現在才反應過來,「和自己沒有關係」是最大的錯覺。

錯的有多離譜,居然真的相信跟自己沒有關係。

後來我看到心理學詞「自證預言」,經常說的話並且相信,按照說的去做就變成真的。

說自己跟寫作沒有關係,要是能主動吸收那個觀念。按照這個觀念指導去做,那就「已經跟你有關係」了。如果把自己排除在外,從來沒有接觸了解過,讓自己相信沒有關係,這個自證預言就真的也會實現。

就算去做也不一定做成,有都人寫了好久都寫不好。

即便做不好也沒關係,沒有人在一開始就能做好,所以,拚命去做就是了。有用的知識不在意,它就真的沒用。不是因為不理解道理,而是想要完全理解之後再行動。

這樣的觀念,人關在自恰世界裡,永遠出不來。

很多苛刻的要求,覺得自己做不好,都是自己添加的。

最要命的是,很多重要的觀念會偽裝成「讓你覺得它和自己沒有關係」的樣子。

讓你錯過什麼自己又不知道,所以多做嘗試。

想像這個觀念知識吸收,你會變成什麼樣子?

4

有沒有讓自己不錯過機會的方法

每個人的經歷都有錯過的時候,最可怕的不是錯過,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錯過了」

不經歷變成教訓已經難能可貴,更希望幫自己教訓總結的方法論,也分享給你,讓我們把「錯過」變成另一種財富。

方法一:先找個有類似機會的人

事後的總結很簡單,因為有差距對比。

後悔是因為看到結果居然是好的,當初沒選擇做是因為不敢相信。不想後悔遇到,又不敢肯定怎麼辦?

我的方法就是找個人,有沒有在這樣的機會下做成事。

比如寫作機會,你不確定可以在網上看看,有沒有人靠這個做出一番事業。

你看到有人做到了,甚至是不如你的人都做成了。這些都會給你很多信心參考,畢竟有人做到了已經。

方法二:開始行動就是改變

從小到大聽過多少至理名言,教我們如何應對生活。但是有多少話,你真的聽進去了呢?

最近我經常反省,發現自己犯過的錯之後,才記得原來早就聽別人講過的。

大部分時候,沒能做成事,不是因為不理解它的道理,而是太想要完全理解,最終沒有走出第一步。

想的多沒事都能想出事,很多人總希望自己準備好在去做。

現在不去做,以後也不可能去做。

沒有人開始就弄清楚所有事,我經常跟朋友說,如果知道自媒體這麼難,我根本不敢開始做。

如果認可一個道理,暫時又無法透徹地說出原因,那就不要糾結,趕快去行動就可以了。

只要你行動就戰勝90%的人,開始踐行,發現真理就是過去忽略的道理。

方法三:先開綠燈,不妨先吸收

人停止進步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封閉了對新知大門。

無知和好惡是改變升級的阻礙,學習一個東西會根據情緒判斷,喜歡某個老師就認真學習,不喜歡就連帶課程一起排斥。

很多機會就是會從你身邊溜走,不論你喜歡與否。

真正進步的人,都是聽的進去別人的話。

不是說別人的話一定對,而是聽進去不同的話,會先按照方法去做做看。方法對了收益自然出現,方法不對也能儘快做出調整。

沒有人真的傻,遇到不對勁肯定有改進。最怕的是自我欺騙,連嘗試的機會都不給。

方法四:產生聯繫,反覆琢磨

經過上面的幾步,是否是機會的判斷已經明了。

很多時候不是放過機會,而是對新領域困難的放大。自己從來沒有接觸過,一點經驗都沒有。做不好是正常的,也不必多想,拚命做就好。

先讓這個機會和你產生聯繫,它不是在「沒關係」的存在,而是實實在在的聯繫,有人已經做到了。你儘管跟著做就好,反覆琢磨嘗試。

感覺沒關係,如果不花心思去了解,醒悟的時候已經後悔。

不能只是聽聽而已,要用實際行動去檢驗。

很多覺得沒關係,簡單的道理,離我們很遠,它們只跟不去做的人遠。

面對新觀念、新知識的時候,不要先讓「與我無關」的想法占據大腦,不放先主動吸收,按照那個觀點去做一下。

最後我想說,有些機會並非被錯過會,其實是自己主動放棄的。

感覺沒有關係,就不花心思學習,等反應過來才知道,錯過了重要機會。

不要讓自己活在自恰的世界裡。

一個人真想成長,並不需要太多方法;

太多的方法不一定是好事,有可能是陷阱,讓你想的多,做的少。

選擇對適合自己階段的方法,然後安心積累;

往往更容易成功;

真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m6ZSG4BMH2_cNUgciG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