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店掠地攻城,能否取代傳統商超?

2023-08-28     新經銷

原標題:折扣店掠地攻城,能否取代傳統商超?

作者 丨趙勝男

隨著折扣店的迅猛發展,中國零售市場正在經歷巨大的轉變。

傳統商超「省錢」的優勢,在折扣店面前黯然失色。傳統商超定期會有部分商品打折,而折扣店則是天天低價。

傳統商超是否會被取代?對於這一問題,各方有不同意見。

一些人認為傳統商超在未來可能會被取代。比如,盒馬CEO侯毅就曾表示,硬折扣店不是泡沫,是零售真功夫,未來會取代超市大賣場。

還有人表示,低價可能會破壞現有的渠道生態,且國內市場的高端化進程從未止步,折扣店不具備長期商業潛力。當然,也有人認為,二者不一定是彼此替代的關係,未來的商業模式將是共存的。

折扣店是大勢所趨

目前,中國的折扣店市場雖突飛猛進,但仍處於起步階段,相較於國外折扣店市場的成熟狀態還有一定差距。

回顧全球折扣店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大部分國家的折扣業態都是誕生和發展於經濟下行背景下。

越是經濟低迷的時期,越是折扣店發展的大好時機。

美國、日本均是如此。

日本最大的免稅折扣店唐吉訶德成立於1989年泡沫經濟破滅的前夕。

美國折扣店萌芽於二戰期間,興起於二戰結束,60年代逐漸步入成熟。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9733億元,比上年下降0.2%。

中國經濟正處於從高速增長換擋回落的回調期,加之疫情影響,國內經濟環境變化,使得消費者需求產生變化,對價格敏感度提高。

根據DT財經聯合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起的「2021年輕人消費行為大調查」顯示,年輕人出現了「想回歸商品和服務使用價值」的趨勢。

在回答「購買商品時最主要考慮哪些因素」時,93%的人選擇了「生活中需要」,還有差不多一半的人選擇了「性價比高」,這是影響消費決策的TOP 2因素。

除了經濟處於回調期、消費需求產生變化外,隨著經濟、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也會出現兩極分化,分別湧向低、高端兩頭,中端越來越弱化。

多方面疊加因素,使得高性價比的折扣店業態,在國內迅猛發展。

中研普華研究院數據顯示,折扣店將是未來10年發展最快的業態,其復合增長率為5.6%——遠遠高於大賣場的2.5%,甚至也要高於便利店的5.5%。

結合國內市場經濟和消費者觀念的轉變,以及已開發國家折扣店的發展歷史,可以預見折扣店可能會是中國現在乃至未來的大勢所趨。

焦慮開始蔓延

從某種程度上講,折扣店是對商超構成最大威脅的玩家,因為就其品類、定位來看,與商超的重疊性是最大的。

而折扣店的發展是大勢所趨,也就意味著對傳統商超的衝擊是持續性的。

1.分流

最初的折扣店是以「臨期」的形象展現在消費者面前,比如,好特賣、嗨特購等。

雖然客戶會被分流,但傳統商超商品質量好的優勢完勝折扣店,江湖地位依舊穩固。

然而,如今的折扣店業態已經不再以軟折扣的臨期店為主,而是開始盛行硬折扣店,比如,折扣牛、奧特樂等等。

筆者上周逛了一家折扣店, 給我的感受是不僅商品種類全面、價格優惠,而且大部分商品都是知名品牌且保質期良好。

傳統商超一直以來「多、好、省」的形象,如今在折扣店面前相形見絀。

這樣一來,最直接的影響,是商超的客戶流量被進一步分流。

螞蟻商聯董事長吳金宏表示:「低價零食的開店速度和影響是『蝗蟲過境,寸草不生』。同時,對傳統超市的零食板塊、飲料牛奶等影響非常大,在一些地區商超里已經有大概30%左右的份額丟掉了。」

隨著消費者對摺扣店的認可度逐漸提高,客戶流失還會不斷的擴大蔓延。

2.價格衝擊

折扣店強調低成本運營與極致性價比的業態,相較於傳統商超,模式本身具備先進性,給傳統商超帶來了一定的運營壓力。

首先,在商品採購上,折扣店放棄了傳統商超賴以生存的各類通道費用和帳期制度。通過砍掉中間環節、現金採購等,降低了產品進價,售價也就相對優惠。

圖片來源:好特賣Hotmaxx官網

其次,折扣店發展到一定階段,會嘗試做自有品牌。

比如,嗨特購品牌母公司北京優品酷賣科技有限公司則註冊了自有品牌「木頭奇奇」「強小魯」「逸口樂」「KASUREOO」「初本笙」「小食萬象」等數個食品、日化、辦公用品等相關商標。

自有品牌沒有大品牌的市場溢價,價格足夠低廉。

相比之下,傳統商超的總體價格偏高,並且隨著價格戰越來越激烈,對傳統商超的價盤很不利,甚至有時不得不損耗利潤,拿出部分引流品參與低價競爭。

總的來說,傳統商超的焦慮正逐步蔓延開來。

難以抵禦,尋找新出路

早在折扣店盛行之前,由於電商發展、疫情影響、商超模式固化等各種因素疊加,傳統商超就已漸入黃昏。

而經濟下行釋放了折扣店的潛力,更是讓很多商超企業舉步維艱。

根據已公布的2023年業績快報或預告,與2022年的慘澹業績相比,很多KA商超在2023年上半年情況雖略有好轉,但仍然在虧損邊緣。

步步高2023年上半年虧損3.6億元-4.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52.48%-2349.22%,上年同期盈利2178.54萬元。

人人樂2023年上半年虧損2.7億元-3.1億元,上年同期虧損2.3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2.75億元-3.15億元,上年同期虧損2.54億元。

為了在低迷時期找到新出路,商超嗅探到折扣店所帶來的挑戰中蘊藏著機遇,開始採取轉變和融合的策略,嘗試開設特色的折扣店。

比如,盒馬的生鮮奧萊,嘗試開設「品質折扣店」,推動盒馬打通下沉市場。

據第三隻眼看零售剖析,盒馬奧萊關於生鮮折扣店的模式,已經初具形態。開業6個月以上的盒馬奧萊單店日均銷接近15萬元,基本實現盒馬總裁侯毅當初設立的「兩個15考核指標」(毛利率15%,單店日銷15萬)。

除了嘗試獨立折扣店,也有部分商超基於門店開闢折扣專區。

比如,胖東來推出「批發集市」,在現有門店中專門開闢一塊區域,選擇特定的品類進行低價銷售,給消費者帶來極致性價比的產品。

基於一直以來的良好口碑,胖東來的此次嘗試也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為長期發展,商超積極嘗試新出路。

按此趨勢,傳統商超真的會被折扣店所取代嗎?

雖然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提高,但國內的高端化進程從未止步,對產品品質的要求依舊在不斷攀升。只是目前消費者可比價的渠道增多,同質量的產品,大家自然是更願意選擇低價的。

從社會發展的經驗來看,新業態的興起必然帶來市場上的衝擊,但並不意味著會完全取代傳統業態,同時也會為市場帶來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歐美的折扣連鎖業態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便獲得了充分發展,但也並未完全吞噬原本的大賣場業態,反而是多種業態並駕齊驅。

儘管每個國家的零售業態具有獨特性,但商業的基本邏輯是互通的。

傳統商超和折扣店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優勢,受眾人群不同,兩者在市場中共存,或是一種長期趨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fe44b9b1e1e70c23980ad754cb561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