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克明捧著唐際盛的遺像。(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任勇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磊 湯瑋煒 通訊員 黃宣 李環
【事跡介紹】
1899年,唐際盛出生於武漢市黃陂三合店(今王家河街三台寺村),1922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黃陂第一名黨員,黃陂黨組織的創始人。
1923年3月,以毛澤東同志為書記的中共湘區執行委員會,派唐際盛、賀恕、朱舜華、毛澤覃等到水口山礦,加強對工人運動的領導。當年6月,唐際盛赴安源從事工人運動,任路礦工人夜校主任。1924年5月,唐際盛經黨組織推薦考入黃埔軍校一期,並加入北伐第六軍任政治部黨務科長。1925年夏,唐際盛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組建中共開封地方執行委員會,並擔任書記。
1926年,唐際盛在廣州病逝。一位俄國同志在輓詞中這樣寫道:「親愛的真正革命者唐際盛同志,你的生命和一切的力量,都為革命犧牲了!」
【書信節選】
試觀資本主義的國家下面,被壓迫、被掠奪、鬧失業,此該多少人,仍望你抽時間多閱書報,對於眼前之政治、經濟以及一切重大問題有所主張。
本社以改善鄉村生活、建設理想社會為宗旨。為改進鄉村農工教育起見,儲蓄一定基金,為將來建設模範農場工廠學校之預備。
——唐際盛寫給同鄉方輿健,並之創辦鄉村改進社,制定《改進社簡章》。
【記者探訪】
9月28日下午,黃陂二中校園裡,秋季運動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青春的力量在賽場上肆意張揚。
51歲的唐克明帶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參觀校舍,感慨地說:「現在,村民富裕了,鄉村生活改善了,孩子的教育條件越來越好。在革命年代,這些都是奢望。」
唐克明是唐際盛烈士的嫡孫,現任黃陂二中黨總支書記。
小時候,唐克明就從父母口中聽說了爺爺和鄉里革命前輩的故事,立志要成為像爺爺那樣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不知不覺中,唐克明已紮根鄉村教育27年。說話間,他從辦公桌里拿出一份泛黃的《改進社簡章》,講述爺爺的故事。
1918年夏,唐際盛考入武昌私立中華大學附中。同年12月,唐際盛加入中華大學附中的進步團體「日新社」,並在惲代英、林育南等幫助、指導下,開展進步思想宣傳。
1920年寒假回鄉之際,唐際盛與同鄉吳光榮、王電生等發起組建「鄉村改進社」,這在當時尚屬首創。
鄉村改進社創辦農場、林場、畜牧場,興修水利,改進鄉村面貌,推廣《嚮導》《新青年》等進步刊物,編排革命戲劇,受到群眾擁護,規模也從成立初期20多人發展到150多人,社員大多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走上革命道路。
唐際盛還介紹吳光榮、吳光浩等人入黨,1927年,吳光浩參與領導了著名的黃麻起義。
如今,鄉村改進社已不復存在,但刻有「鄉村改進社」字樣的印章流傳下來,陳列在黃陂區檔案館。作為傳承百年的革命火種,「鄉村改進社」紅印章見證了黃陂鄉村百年巨變。
在黃陂檔案館,唐克明讀過爺爺給同鄉的手寫信,被深深打動。「那個年代,老百姓的生活太苦了,以爺爺為代表革命前輩決心改變社會現狀,他們辦改進社眾籌資金,辦了很多實事,最終找到了馬克思主義道路,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改善鄉村生活、建設理想社會,唐際盛烈士的遺願,我們實現了!」三台寺村黨支部書記陳友益說,2012年以來,依託惠民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村民年均增收20%,還搬入整齊劃一的農家小院。「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爺爺理想中的生活,我們這代人過上了!」唐克明說,這些年,黃陂發展全域旅遊,農民開民宿、辦農家樂、賣土特產,荷包越來越鼓。「農村孩子也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近幾年,學校升學率直線上升,大多數學生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