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句話掛嘴邊的家長,如同「毒舌」,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卻不自知

2023-11-18   IF枕邊育兒

原標題:4句話掛嘴邊的家長,如同「毒舌」,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卻不自知

導讀:說話是搭建親子關係的最好方式之一,如果爸爸媽媽耐心的和孩子交流溝通,寶寶也自然喜歡打開心扉,和父母傾訴自己的心事。反之,父母如果和孩子交流起來特彆強勢,毒蛇般的話語如同鋒利的刀子,會狠狠插進寶寶小心靈里,這會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和命運。

家長經常對著孩子大吼大叫,輕則訓斥,重則還會動手打娃。可能父母感覺自己只是隨口說說,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話語會給娃帶來嚴重的傷害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爸爸媽媽傷人的話語,會在娃內心當中生根發芽,慢慢擴散起來。

尤其要注意這4句話,最容易傷到孩子,無論如何,父母也不要說了。文章的後面,我還會分享如何跟孩子「非暴力溝通」,助力家長把話說到孩子心坎兒里!

1、「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

美國青少年學家阿黛爾.法伯說:永遠不要低估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帶娃去廣場玩耍,一位小朋友沒有玩夠。媽媽喊她回家,孩子戀戀不捨的求媽媽再玩兒一會。母親說改天再來,孩子委屈的哭了起來。媽媽生氣的對著孩子吼,家裡還有一堆衣服要洗,我還得回去做家務呢,再哭我就不要你啦。

說完她狠狠的甩開扯著自己的衣角的孩子,大步向前走去,寶寶一邊哭一邊喊,追在媽媽的身後。媽媽回頭說,一點兒都不聽話,明明說好了,玩半個小時就回家。從娃慌亂的眼神,看出來她十分害怕媽媽會拋棄自己。

很多孩子,從小在父母的斥責中變得恐懼,因此也學會了順從。他們懂得了察言觀色,小心翼翼的用自己的笑臉來換取大人的愛,變成了一個懂事聽話的小孩子,也藏起了原本屬於自己天真的小靈魂。

一位準媽媽講,自己小時候經常被媽媽爸爸恐嚇。她經常在夢中,哭著喊著不要拋棄我,即便是長大以後也非常恐慌,生怕自己會真的被拋棄。她表示自己馬上當媽媽了,一定不會用這種威脅的語言來嚇孩子。

2、「你怎麼這麼笨呢?」

很多家長,平日裡一看到孩子身上的小缺點,就會不假思索的指責,你咋這麼笨,或者是這樣的膽小呢?寶寶聽完之後會很失望,娃在心裡會覺得自己真的是很笨。家長經常這麼說,會讓娃感覺一無是處的,因為沒有哪個寶寶喜歡被別人當成笨小孩兒。

寶寶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他們在不斷的學習成長,慢慢的完善,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Tips:小孩子有缺點是正常的,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如何去修正改善。及時的給孩子正確的引導,而不是一味的對孩子進行打壓,斥責。

3、「爸爸媽媽這麼做,都是為你好!」

蒙台梭利說,兒童並不是一個等待被填充的瓶子,他們並不是時時刻刻都等待著我們的幫助。

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都是全心全意的,很多家長以愛之名把娃送去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不管孩子喜不喜歡,都要在家長的逼迫之下去學習,寶寶年齡小的時候還能夠屈從,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會通過叛逆的方式來掙脫家長的管束

父母的愛太多太滿,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災難。鄰居家的寶媽對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平日裡總怕娃吃不飽,一有時間就會給孩子拿吃的,無論孩子渴不渴都要按時喝水。

她還說,媽媽都是為了你好,怕你缺營養啊。直到最後把自己家的娃喂成了一個小胖墩兒,她才意識到孩子有時並不餓,吃的太多超標了。

家長們不要用愛的名義來剝奪孩子們做自己的權利,如果寶寶長時間在父母的控制之下長大,性格會變得越來越極端。或者是變得做任何事情都沒有主見,失去自我,這樣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離開了家長的庇護,怎麼能夠獨自面對風雨呢?

4、「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多麼優秀!」

很多父母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家的娃做比較,本意是想讓寶寶向別人學習,但是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家長這句話就像給自己貼了一個壞標籤,說明自己是一個沒用的孩子。

娃的心中會產生自卑,叛逆的心理,還會在內心留下無法抹掉的陰影。家長總是誇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好,如何如何優秀、懂事兒。經常在拿別人家的娃和自己家的孩子做比較,只能讓娃感覺到非常傷心

網上有一項調查,孩子最受不了父母的是一項,就是最恨爸爸媽媽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對此,極度反感。

父母應該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爸爸媽媽自認為一句簡簡單單的話語,卻沒有想到會給娃帶來那麼沉重的打擊

所以,學會好好說話,跟孩子非暴力溝通,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家長知道了,自己確實說話有問題,但不知道怎麼改善,建議你看看《非暴力溝通的父母話術》,這套書我從孩子出生就買了,也是最近兩年才開始看。

後來推薦給身邊的媽媽們,她們紛紛表示,看後的感觸特別深,書中的錯誤話術,就是自己常用的。對照作者給出的正確話術,現在跟孩子的親子關係,越來越好了,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當孩子想要一個玩具,你又不想給他買的時候,你要怎麼說?是不是很多家長會說:「說不買就不買,你走不走?不走看我怎麼收拾你?」其實,你這樣會讓孩子的情緒失控,對解決問題也沒正面幫助。

正確的說法是:「我愛你,但沒辦法滿足你這個要求,咱們看看是不是還有其他解決辦法?」跟孩子說這些話的時候,儘量平視他的眼睛,並保持溫柔的語氣,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真誠。

還有當孩子難過、憤怒、厭學、害羞、叛逆、耍賴、自私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如何正確使用鼓勵?如何贏得孩子的合作等等,都有真實案例和話術建議。遇到類似的問題,就打開書,翻到對應的頁面,把話術背下來,說給孩子聽就可以了。

用錯誤的、暴力的語言跟孩子溝通,會把孩子推的越來越遠!所以,從現在開始,就嘗試使用正確的溝通話術,讓孩子跟你的關係,越來越親密,親自關係越來越好,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吧!

枕邊育兒寄語:

如果父母真的愛孩子,就不要在言語之中給娃那麼多的傷痛。每一位小孩子都應該被家長溫柔以待,希望寶寶們在父母暖暖的話語中,慢慢長成大人期待的樣子。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