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23日,美國CDC分析了2020年2月至3月全球公共衛生領域對暴發疫情郵輪的響應措施,發現新冠病毒竟在「鑽石公主」號郵輪上存活了長達17天,比此前研究發現存活的時間更長。
這項研究調查了日本和美國兩艘郵輪人員感染前後情況。
日本「鑽石公主」號郵輪人員感染始末
2020年1月20日,「鑽石公主」號郵輪載著3711名乘客和船員從日本橫濱出發。1月25日,一名有症狀的乘客在香港下船,經檢測證實感染新冠病毒。在3個國家進行了6次停靠後,該郵輪於2月3日返回日本,向日本當局通報了在香港下船乘客診斷為新冠肺炎後,該郵輪被隔離。2月5日,乘客在船艙中被隔離,船員繼續工作。
最初,通過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對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及其密切接觸的旅行者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所有檢查結果均為陽性的患者都下船住院。隨後檢測範圍擴大。2月16日至23日期間,將近1000健康乘客通過航空送回各國。
剩下在郵輪上的人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沒有呼吸道症狀並且與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無密切接觸的乘客在下船前完成了為期14天的隔離。與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的乘客已完成陸上隔離,其時間由最後一次接觸日期決定。在所有乘客下船後,郵輪工作人員要麼完成了為期14天的船上隔離,要麼被遣返回國並進行隔離,或者在日本完成了14天的陸上隔離。
總體而言,在3711名乘客和工作人員中,有712名(19.2%)檢測結果呈陽性。其中331(46.5%)在檢測時無症狀。在381名有症狀的患者中,有37名(9.7%)需要重症監護,有9名(1.3%)死亡。
美國「大公主」號郵輪人員感染始末
在2020年2月11日至21日期間,「大公主」號郵輪從加州舊金山出發,在墨西哥停留了4個航次(航次A)。來自A航次的1111名工作人員和68位乘客中的大多數仍在船上進行第二次航行,該航次於2月21日(B航次)從舊金山出發,並計劃於3月7日返回。3月4日,加州一位臨床醫生報告了兩名A航次旅行的COVID-19症狀患者,其中一名檢測結果為陽性。美國CDC通知該郵輪取消B航次的團體活動。從該郵輪A航次中發現了另外20例確診病例,他們未乘B航次,其中大多數在加州。據報道有1人死亡。3月5日,一支應急小組對45名乘客和工作人員採集了標本,進行檢測,其中兩名乘客和19名工作人員共21名(46.7%)結果呈陽性。3月8日在加州與奧克蘭港對接後,乘客和工作人員被轉移到陸上進行為期14天的隔離。
截至3月21日,在469位經檢測的人員中,有78位(16.6%)結果呈陽性。
新冠病毒存活時間長達17天
研究作者認為,郵輪通常由於環境封閉,來自許多國家乘客之間的接觸以及船員之間的替換使得郵輪成為傳染病暴發的場所。在「鑽石公主」號上,病毒傳播主要發生在隔離之前的乘客之間,而乘務員感染數量在隔離之後達到高峰。在「大公主」號上,乘務人員很可能在航次A上被感染,然後在航行B上將病毒傳播給乘客。
「鑽石公主」號上的乘客和乘務人員的檢測結果表明,檢測時感染卻無症狀的比例很高(46.5%)。研究人員通過「鑽石公主」號爆發的可用統計模型發現,有17.9%的感染者從未出現症狀。無症狀感染的比例很高,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乘客和工作人員的高發病率。在「鑽石公主」號上,無論是有症狀感染,還是無症狀感染的乘客船艙內,研究人員都發現,船艙清空後17天,船艙各種表面均存在新冠病毒RNA,但研究人員強調這些數據不一定表明新冠病毒是靠物體表面傳播。
此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CDC、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和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可以在塑料和不鏽鋼上存活3天,而且留在這些物體表面上的病毒數量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少。
針對「鑽石公主」號的研究說明,新冠病毒表面存活時間可遠不止3天。
美國CDC指出,「鑽石公主」號和「大公主」號共處理了800餘例確診病例,包括10例死亡病例,截至3月17日,全球至少25艘郵輪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參考資料:
1. CNBC: CDC says coronavirus survived in Princess Cruise ship cabins for up to 17 days after passengers left
2. CDC: Public Health Responses to COVID-19 Outbreaks on Cruise Ships — Worldwide, February–March 202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eYiD3EBfwtFQPkdX-q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