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水大打農藥到底好不好?關於打農藥時機上的誤區

2019-07-13     科技農場

農藥現在已經是農民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好幫手了,從病蟲害的防治再到生長激素對作物的調控,不得不說,農藥為農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關於露水大打藥好不好這個話題,大家也一直是爭論不休,有些朋友都覺得,無論什麼農藥,在雨後或者露水大的天氣噴洒農藥的效果更好,有些朋友則覺得露水太大打藥效果不好,事實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辯證的去看待,情況不同結果也不一樣。從某些情況下來講,露水大打藥效果確實會好很多,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封閉式除草劑

適用於這種情況的,小編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封閉式除草劑,有經驗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雨後打封閉式除草劑的效果要比一般情況下好很多。主要是因為封閉式除草劑的作用機理。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封閉式除草劑都是通過雜草的幼芽吸收發揮作用(一般單子葉雜草為芽鞘吸收、雙子葉雜草為下胚軸吸收),根很少吸收。簡單一點來說,封閉式除草劑是作用於雜草的「芽」,雜草發芽以後,嫩芽首先是埋在土裡面的,雜草的發芽圈大約是0-5厘米的土層。封閉式除草劑想要其作用就要滲入到雜草的發芽圈,滲入到土壤之中,在雜草發芽以後對其進行滅殺。

所以不難看出,在雨後或者露水較大的天氣狀況下,除草劑噴洒以後,更加容易滲入到土壤之中,效果也就更好。相反的,如果在晴朗乾旱的情況下噴洒,藥劑很難通過乾旱的土壤滲入地下,並且蒸發作用會更加明顯,藥劑流失的速度也會加快,效果自然不理想。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雨後或者露水大打藥的效果會比較好,但是,更多的情況下,如果趕上露水大打藥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哦。

露水大會造成農藥的稀釋

大家都知道,農藥本身是有一個稀釋倍數的,農藥需要稀釋以後才能保證不浪費,達到最佳的用藥效果。一般來說,這個稀釋倍數時固定的,如果稀釋倍數比標準高,肯定會導致農藥含量不達標,藥效變差。如果露水過大,農藥噴洒以後,農藥必然會與露水相結合,造成農藥的二次稀釋,導致農藥的相應濃度降低,用藥效果變差。

那麼噴洒農藥最佳的時機到底是什麼時候呢?

溫度影響藥劑的吸收效果

除了上面水分對藥劑吸收的影響,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溫度。除草劑想要發充分發揮藥效,氣溫應在10℃以上,理論上來講溫度越高,藥效發揮的就越好,但是溫度過高也會導致除草劑蒸發過快,植物蒸騰作用過剩關閉氣孔等情況,藥效同樣會降低,所以最佳的打藥溫度應該是在10℃-24℃之間,在此溫度範圍之內,溫度越高,效果也就越好。

切忌中午打藥作業

在這裡小編要特別提醒大家一點,要切忌中午打藥作業。第一點就是出於安全考慮,中午溫度過高,人長時間在太陽底下工作非常容易中暑,並且溫度高,農藥蒸發擴散的快,空氣中的農藥濃度也會比平時高,在無形之中又增加了農藥中毒的風險。第二點就是中午打藥的效果不好,夏季的中午,田間氣溫非常容易達到35甚至40℃,溫度可以說是相當高了,這個時候農藥蒸發快,植物氣孔閉合打藥效果也會變差。所以說,中午打藥不僅危險,效果也不好,所以大家一定要避免高溫的中午打藥。

最佳打藥時機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就能得出最佳的打藥時機:對於封閉式除草劑,最佳的打藥時機是雨後或者露水較大的早晨;一般農藥則最好選在溫度在最佳吸收範圍之內的早晨或者傍晚。一般來說如果陰天時氣溫都不會很高,這種情況下全天都是可以打的,但是陰天就有降雨的可能,天氣預報又不能100%的預測天氣情況。如果碰到打完藥就降雨的情況,則藥效會損失大半,所以小編並不推薦陰天打藥。

這裡是科技農場,更多熱點資訊歡迎關注我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eKLCWwBmyVoG_1ZcNa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