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後,如果幫忙帶孫子或外孫,一定立下三條規矩

2022-07-24     仲念念。

原標題:退休之後,如果幫忙帶孫子或外孫,一定立下三條規矩

圖/源自網絡 侵權請聯繫刪除

人這一輩子,前半生為生活忙忙碌碌,老了後也無法閒下來,還要為兒女奉獻剩下的價值。

為兒女們帶孩子,就成了老人們晚年的主業。只是這個主業多少有點憋屈,無論老人們怎麼做,都有可能會遭致兒子兒媳們的埋怨。

明明他們是為了孫子們在用心付出,可總是很難得到後輩的理解。帶個幾年孫子,感恩之情是妄想,反而會給自己招來仇與怨。

因此,如果不是情非得已,其實有很多老人心裡並不想帶孫子,畢竟這是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

何奶奶對此就深有感觸,三年前兒媳婦產假結束要上班,兒子邀請她去幫忙帶孫子,何奶奶懷著雀躍的心情就去了。

可三年的帶孫生活過下來,她無時無刻都在想逃離,她說,帶孫子真的太辛苦了。這個辛苦並不體現在體力上,而是一種精神上的痛苦無時無刻地折磨她。

何奶奶平時為了兒子和兒媳婦可以睡一個好覺,晚上也是她帶著孫子睡的,孫子晚上睡覺又比較鬧騰,她一晚上要起很多次夜,每次一醒了就半天睡不著。一個晚上折騰下來,她最多只能睡5個小時。

這讓她的身體無時無刻都感覺到十分的疲憊,因此她總是盼望著兒子兒媳婦周末可以帶娃,讓她無論從精神上還是身體上都放鬆一下。

可他們的周末活動卻無比豐富,總是一大早就出門,留下孫子和何奶奶獨自在家守著。

還有,她自認平日裡已經做到很盡職盡責了,可兒子卻經常怪她的育兒習慣不對,這讓她感到無比委屈,她是在用自己的親身經驗在帶孫子,之前也是這樣把兒子帶大的,可兒子卻百般嫌棄。

最讓她難以接受的還有一點,平時日常的開銷,兒子和兒媳婦從來沒有主動承擔過,大部分的開銷都是何奶奶從自己的養老金中拿出來的。

眼見著養老金越來越少了,她又沒有收入,所以心裡越來越恐慌 ,生怕把自己最後的保命錢都給用完了,晚年堪憂。

她想提出不幫忙帶孫子,又擔心兒媳婦會因此失去工作,他們會因此怨恨自己。

現在的她感覺進退兩難,不想繼續帶,又不得不繼續帶,這種精神上的折磨比身體上的勞累更讓人心累。

何奶奶的遭遇幾乎可以代表現下的許多老人,他們一樣因為帶孫子,把自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邊在受著兒子兒媳的指責,一邊卻又無法逃脫,實在可憐。

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多半是因為沒有在一開始立起規矩,如果一開始有了這個意識,就不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人老了,如果幫忙帶孫子或外孫,一定要立下三條規矩。

一:明確帶孫時間,不任勞任怨,給自己留下喘息的空間

在一開始帶孫子的時候,要先明確責任,他們才是孫子的父母,即使平日裡要上班無法照顧孩子,但在周末時,孫子理應由他們來照顧。

明確了帶孫子的時間,就能為自己求得一絲喘息的空間,就能讓他們牢記自己身為父母的責任,時時把照顧孩子放在心裡,而不是想著反正有人帶,他們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壓榨自己的勞動價值。

二:明確職責,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早早說明並執行

老人通常被指責的原因,都與他們帶孫時的習慣有關。

比如年輕人只給孩子看10分鐘電視,老人卻經住不住孫子的撒嬌給他看了大半天;比如年輕人不讓孩子吃糖,老人卻把糖當成哄娃神器.....

關於這些,最好事先明確,以兒子兒媳的要求為標準嚴格執行,便能避免矛盾的發生。

三:明確開銷,做到親父子明算帳,不能把養老錢全部搭進去

還有關於開銷的這一項,即使對方是自己的兒子,也應該要提前說明情況,不能一直為兒子家毫無底線地付出。

對於沒有收入的老年人來說,養老錢就是最後的退路,如果沒有規劃就花掉了,後面有事需要用錢的時候,就會很被動。

一家人幾代同堂在一起,應該要越過越好,越過越開心,而不是日日爭吵不斷。

無規矩不成方圓,為了晚年生活可以過得舒心些,在帶孫子這種最容易滋生家庭矛盾的事情上,提前定好規矩,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e3753eb134fe66b06b178f18b28fb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