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信證券(600030.SH)公告,原定於10月23日至25日發行的60億元次級債發行取消。
關於原因,中信證券解釋是主承銷商開源證券無法參與發行承銷相關工作。而數日前,開源證券遭證監會採取暫停債券承銷業務措施。
暫停債券承銷業務
中信證券此次取消發行的是「24中SC1」和「24中證C2」債券項目。該司此前獲批發行不超過200億元規模的次級債,計劃分期發行,本期發行規模不超過60億元。該期債券為固定利率債券,分為兩個品種,品種一利率區間為1.5%-2.5%,品種二利率區間為1.8%-2.8%。
根據此前發行公告,中信證券此次次級債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擬用於補充營運資金,並表示用於融資融券、股票質押、衍生品等資本消耗型業務不超過總金額的10%。此外,開源證券是主承銷商之一。
但10月18日,證監會官網集中披露了一系列罰單,其中一張是對開源證券採取暫停債券承銷業務措施的決定。
經查,證監會發現開源證券存在以下違規行為:一是在個別公司債券項目中未勤勉盡責,導致募集說明書中存在誤導性陳述。二是在承銷多項綠色債券時未審慎核查把關,造成債券發行人依託虛假、無收益或有明確資金來源且即將建成等項目違規融資、重複融資,約定用於綠色項目的資金被挪為他用。三是在多個投行項目中質控核查把關不嚴。
根據相關規定,證監會決定對開源證券在2024年10月17日至2025年4月16日期間,暫停債券承銷業務。
衝刺IPO
開源證券成立於1994年2月,註冊地位於陝西西安。據公司官網,截至2023年末,公司總資產、凈資產分別為613億元、172億元,近5年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復合增長率遠超行業平均水平,2023年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排名均創歷史新高,整體規模居行業前三分之一序列。
在債券承銷、新三板業務、北交所業務等細分業務領域,開源證券市場認可度較高。官網顯示,「通過長期戰略布局,形成以北交所為龍頭、股債並舉、投保並重、投研協同的發展模式。IPO保薦家數邁進行業前15,北交所、新三板業務行業領先,執業質量位居一檔,北交所過會項目數量行業前3,新三板連續6年新增掛牌數量行業第一,總督導及創新層企業、股票發行財務顧問數量行業第一,榮獲新財富『最具潛力投行』;債券業務保持行業前20,2019年企業債規模居全國前4,是企業債、公司債『雙A』主承銷商,發行全國首單長江大保護化工領域公募綠色債券、全國首單央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ABS等多項首單,連續多年在陝西公司債券承銷規模居行業第一。」
近年來,開源證券也開啟了IPO衝刺之路,擬上市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根據其2024年6月29日更新的招股書,2021-2023年,開源證券的凈利潤分別為5.30億元、5.10億元和6.17億元,盈利能力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獲得了提升;截至2023年末,公司總資產612.61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166.62億元。
年內多次受罰
灣財社記者梳理髮現,因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等原因,開源證券年內已多次受罰。
2024年9月29日,陝西證監局披露,開源證券個別員工未經公司審批,私下二次分配協同業務績效獎勵,反映出公司薪酬管理機制不完善,未能有效防範廉潔從業風險。此外,公司人員任職信息報送不準確、不及時,故而被出具警示函。
2024年5月6日,因開源證券2022年4月作為相關單一資產管理計劃的管理人,未充分履行主動管理職責,未能有效防範發行人通過資產管理計劃認購其發行的債券,遭陝西證監局責令改正。
2024年4月22日,陝西證監局披露了一則對開源證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經查,開源證券存在以下違規行為:一是公司治理不完善,個別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決策程序不規範,對子公司聚焦主責主業、投資授權的監督管理不到位,信息技術人員配備不滿足監管要求,從業人員投資行為管控有效性不足。
二是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未建立統一的授信管理體系,自營業務止損機制不健全,股票質押交易融出資金跟蹤核查不審慎。
三是合規管理不到位,對創新投資顧問業務的合規審查不嚴格,隔離牆管理系統功能不完善、信息更新不及時,長時間未按要求清理不規範基金外包服務存量業務。
Wind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開源證券營業收入為13.01億元,同比下降8.85%;歸母凈利潤為4.15億元,同比大增73.22%。
采寫:南都灣財社 記者王玉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e129f00ccf8bbeb2f0a4bd0ecdffe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