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爆發後,北約一直在背後為烏軍提供武器,而隨著戰事的升級,光送武器已經滿足不了北約,其還開始為烏軍提供培訓,試圖將其打造成和北約部隊一樣的精銳。這種訓練從很早之前就開始,甚至在俄烏衝突還沒有爆發之前就有烏軍前往北約各國接受訓練。而如今衝突已經進行了12個月,越來越多受過北約訓練的烏軍回國參戰。但令人沒想到的是,這些烏軍的戰鬥力不僅沒有提高,反而越來越拉垮。
近期,一位被俄軍俘虜的烏軍士兵向俄媒講述了自己在英國接受訓練的經歷。這名士兵叫阿爾喬姆·科瓦連科,他表示,他是在去年6月收到烏軍的徵兵傳票,在響應號召後,他先是在訓練中心待了一周,然後就被派往英國,參加了為期21天的訓練課程。英軍給他們提供了基本的戰術訓練、射擊以及戰地救護課程,就連軍事法也學了,訓練十分全面。
而在受訓21天後,他返回烏克蘭加入烏軍第25旅,先是在烏西地區巡邏,之後又前往烏東的頓涅茨克進行戰備。直到去年12月份,科瓦連科才正式上前線作戰,但戰鬥僅進行了20分鐘就被俄軍包圍,最終他所在的烏軍小隊只能宣布投降。明明在英國接受了21天的精銳訓練,從戰鬥到投降卻僅用了20分鐘,北約的訓練就這水平?還真別說,烏軍越是接受北約的訓練,越能刷新自己的戰場紀錄。
早在之前,北約就暴露出訓練能力差勁的情況,當時接受過訓練的烏軍在戰場上陣亡的反而更快了,而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北約軍隊的實力不行。雖然各國有先進的武器與作戰體系,但其畢竟沒有與俄軍作戰的經驗,烏軍用北約的那一套打法只會越打越差。而即便是北約軍隊親自上場,都不一定是俄軍的對手,更何況是只受過21天訓練的烏軍?事實上,烏軍這21天裡能學到的都只是皮毛,而且英國還為其安排了軍事法課程,有必要嗎?
從戰鬥結果就可以看出,北約所謂的訓練就只是走個過場,若真想幫烏軍贏得勝利,不如直接派北約軍隊上場,而不是躲在背後訓練烏軍。表面上看是為了烏克蘭好,實際上是將烏軍推出去當「炮灰」,人人都能看清的現實,為何烏當局還是執迷不悟?繼續相信北約,烏克蘭失去的只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