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不像愛情那般波瀾壯闊,不像友情那般捨生忘死,愛情是人類唯一難以割捨的情感。在人生這一望無際的旅途當中,親情就是那一抹明亮的綠色。
人們最不願意聽見的事情就是親情的決裂,親人之間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總是能夠相互理解,因為血濃於水,血緣是無法被時間和感情沖淡的。
曾經有一位年輕人,由於兩個耳光便憤恨於自己的父親,並與之決裂,離家出走。20年之後他卻追悔莫及,他是誰呢?
一、親情的決裂
1964年,麥家出生於浙江省的一個貧困農村家庭,由於貧窮的緣故,麥家的童年時期經常受到小夥伴們的歧視和排擠,周圍的那些村民也總是向他投來一種意味深長的目光。
貧困的家庭一般會有兩種狀況,一種是家人之間十分和諧,家人是不能分離的這一觀念深深的嵌在他們的腦海中,雖然貧困,但是他們依然生活在幸福當中,有親情,有羈絆。
另一種情況則非常讓人動容,由於貧困所帶來的巨大的生活壓力,家庭成員相互敵視,互相將對方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認為只要沒有對方擠占資源,生活便會大有改善。
很不幸,麥家所在的家庭顯然是後者,他的童年時期很少感受到親情的溫暖。他的父母也很少對他有任何感情上的關懷,只是供給麥家吃飽,保障他能活著而已。
小時候的麥家就在生活便受到了極大的委屈,看著同齡人的孩子都有父母的陪伴,有父母的關心,能夠拿到自己喜歡的玩具,逢年過節,吃母親親手做的大餐,麥家的心裡總是會生出一絲落寞。
都說孩子還小,並不懂事兒,其實並不是這樣。孩子雖然小,但是懂得的事情並不會比成年人更少,只是孩子往往會將他所看見的事情壓抑在心中,不會通過語言來表達。
1976年時發生了一件事情,讓麥家壓抑已久的感情終於爆發了出來。
由於家庭條件的影響,麥家從小便不合群,他在同齡人當中很少說話,也因此被同齡人視為是一種軟弱,經常有周邊的孩子欺負他。
這一天有三個沒事兒經常欺負麥家的孩子又對他動起了手,這一次麥家忍無可忍,他奮起反抗,與那三個孩子扭打到了一起,雖然對方人多勢眾,但是麥家就是緊咬著牙關不肯認輸。
就在這個時候,麥家的眼中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那是他的父親。此時他的父親正從這一條路上經過,看見了麥家跟三個孩子扭打在一起。
麥家的父親在家中沉默寡言,很少關心麥家的感情生活,每天沉重的勞動似乎消耗了這位父親所有的情感,他面無表情,麻木不仁,對周遭的一切都失去了興趣。
麥家以為自己的父親應該會幫自己,雖然父親在家中很少說話,但自己是他的兒子,幫自己難道不應該嗎?可拉麥家沒有想到的是,父親一出手卻給了他兩耳光。
這兩耳光直接把周圍的孩子和麥家打蒙圈了,麥家的父親在麥家與其他孩子打架時,一上來竟然是揍自己的兒子。麥家本來就經常被這三個人欺負,父親的這一舉動更是讓麥家感覺無比的委屈。
他不明白父親為什麼要這樣對待自己,難道在父親眼裡不招惹麻煩事兒比自己還要更加重要嗎?孩子之間打架,就算是父親不想出手,拉開這三個孩子也可以讓麥家喘一口氣。可是父親卻上來就不分青紅皂白就打他兩耳光。
在這一刻,麥家心頭的委屈難受全都噴涌而出,他埋怨生活,埋怨社會,埋怨身邊所有的人,他認為家庭是他的依靠,可是這兩耳光卻讓他徹底堅信家庭不是他的港灣,他恨自己的家庭。
這件事情之後麥家便有心理陰影,本來就沉默寡言的他更加不願開口說話。他將這些事情深深的埋在了心底,永遠都記得父親的給他兩耳光,他不願意原諒自己的父親。待到他有能力時,他便立刻離開了這個家庭,永遠的切斷了與家庭的聯繫。
離開家庭的麥家依靠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想要的生活。既然他恨自己的父親,又為什麼會在20年之後回首潸然淚下呢?
二、遲來的原諒
在經歷過耳光事件之後,麥家便不再言語,此時他心頭唯一想的就是依靠自己的努力離開這個家庭,離開這個冷漠而又無情的父親。終於,他依靠自身的努力成功的考取了大學。
離開家庭麥家,就像是鳥兒生出了翅膀學會了飛翔,他頭也不回地飛走了,那個過去的家庭被他視為棄巢,在他離開的那一刻,他已經做了一個決定,他這一生都不會再回來。
從農村出來的麥家並沒有選擇就此沉淪,在外面的世界裡,他看見了人們擁有的精彩生活,他也想擁有這樣的生活,他用紙和筆書寫自己的夢想。
由於麥家童年時期的經歷,他在感情把握上面更為的真摯,也更能引起人的共鳴。再加上麥家的不懈努力,多年之後,他終於成為一位知名的作家。他的文字感動過無數人。
功成之後,麥家其實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回到自己的老家再去見一見父母,他的內心早已絕望,對他來說那裡有著太多太多痛苦與不堪的回憶。
可是,生活總是難以預料,尤其是麥家這樣的作家,濃烈的感情讓他很容易受到周遭受的影響。2008年汶川地震時,那一對感人至深的父子徹底的感動了麥家。
麥家意識到,不論是他離家出走再不聯繫,還是他在心中將這個家庭拋棄,其實他永遠都不可能遠離他的父母。他們的心是聯繫在一起,麥家的身上留著他們二老的血液。並不是他的一時賭氣就能夠割斷這樣一種親情的聯繫。
於是麥家便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決定回到已經離開20年的故土。
當他回到自己老家的時候,看見家中滿頭白髮的父親,他喊了一聲「爸」,本以為會迎來父親驚喜的眼光,然而他想錯了。
由於老年痴呆,他的父親早已忘了他的存在,20多年都沒有回去,他的父親早就已經不再記得他是誰,他也早已忘卻了那兩耳光,忘卻了之前發生的一切事情。
麥家想要向自己的父親道一聲歉,以及表達自己對他的原諒,可惜的是他的父親再也聽不懂他說這些話。只是迷茫的望著他,不知所以。
父親過世之後的第8年,麥家寫了一本書名為《人生海海》。他將自己人生中經歷的事情寫成文字,展現在世人的面前,或許他的人生微不足道,但人生的意義就是在平凡中追求偉大,這些文字是麥家寫給自己父親的禮物。
麥家在《朗讀者》中講述了自己的《致父信》,這讓當時的主持人董卿大為感動,熱淚盈眶。兩年之後,麥家新書發布,董卿這位知性的主持推掉了所有的主持安排,前往現場為他加油。
總結
在中國有太多的考試,每一場考試都會決定一個人之後的人生。可惜的是,在最重要的一關——為人父母,卻並沒有相應的考試。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配成為父母,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夠做到盡善盡美。
時間會沖淡所有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隔閡,只是有的時間很短,只是一晚,有的時間很長,長達20年。希望在回首的那一天,對方都還能認真傾聽相互的表達。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