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籃 慶國慶知識講堂
國慶臨近,「祝福祖國」巨型花籃已吊裝完成,亮相天安門廣場。花壇以喜慶的「蔬果花籃」為主景。籃內選取了具有美好寓意的蔬果和花卉,體現「蔬果飄香,繁花似錦」。
舉國同慶 盛世中華
「蔬果飄香」是今年「大花籃」的設計特色。繼去年「五穀豐登,花團錦簇」之後,今年在廣場的「大花籃」里,除了繼續使用寓意美好的牡丹、月季、壽桃、蘋果等花卉水果,還首次加入了辣椒、南瓜、葫蘆。
這三種蔬菜很接地氣,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且有著美好寓意。其中,辣椒象徵紅紅火火,南瓜象徵豐收與希望,葫蘆象徵福氣與財富。
而2023年,籃內首次裝上了「五穀」,寓意五穀豐登,以此禮讚豐收,致敬勞動。
五穀豐登,
寄託著人們最美好的祝願。
那你了解「五穀」嗎?
一起來學習。
認識五穀
「五穀」最早出自《論語·微子》,荷蓧丈人說:「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能和四體並列,可見五穀屬於最常見的莊稼。
《周禮註疏》
五穀,麻、黍、稷、麥、豆也。
《楚辭補註》
五穀,稻、稷、麥、豆、麻也。
《孟子註疏》
五穀,謂稻、黍、稷、麥、菽也。
古代經濟文化中心主要在北方黃河流域,北方以種麻為主,而稻的產地在南方,因此古書中才出現了對五穀的兩種不同解釋。
麻是作為紡織物出現的穀物,因此把稻放在首位的說法,更符合現代人對五穀的認知。因此,如今一般認可第三種說法,即「稻、黍、稷、麥、菽」為五穀。
分清五穀
稻01
一般指水稻,結下子實稱稻穀,稻穀去殼後稱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層即可得到大米。其是多種美味的主料,如米粉、米線、年糕、粽子、糍粑、酒釀等。
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現在全世界一半人口都在食用稻。在我國江蘇泗洪發現的人工稻作遺蹟,距今已8000多年。
黍02
果實稱黍子,去皮後北方稱黃米。比小米稍大,性黏,是製作黃糕、釀酒的原料。古代是黃河流域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今天廣泛分布在山西、陝西及河北一帶。
由於黃米不利於消化,現在也基本上不作為主食了。做成的食物主要有北京炸糕、東北粘豆包、陝北黃饃饃、黃米涼糕等。
稷03
又稱粟或穀子,脫皮後稱小米。生長耐旱,品種繁多,俗稱「粟有五彩」,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的小米,也有黏性小米。
稷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最重要的糧食。古人以稷代表穀神,和社神(土神)合稱為社稷,後來以社稷作為國家代稱,可看出當時稷在國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麥04
五穀中唯一起源地並非中國的,來自西亞,傳入我國後逐步取代了粟和黍,成為我國北方旱作農業的主體農作物。
小麥去皮磨成麵粉可製作麵包、饅頭、麵條等,發酵後可製成啤酒、白酒等。河南是我國小麥產量第一大省,占全國小麥產量四分之一,第二大產區是山東。
菽05
豆類的總稱,也特指「大豆」,學者公認我國是世界上最先馴化並栽培大豆的國家。我國東北是大豆主產區。
大豆最常用來做各種豆製品、榨取豆油、 釀造醬油和提取蛋白質,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
「五穀雜糧」指什麼?
現在說的「雜糧」通常指: 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和薯類五大作物以外的糧豆作物。如:高粱、穀子、蕎麥、燕麥、薏仁、綠豆、小豆、蠶豆、豌豆、豇豆、黑豆等。所以「五穀雜糧」,泛指各式各樣能當糧食的作物。
此外常說的「粗糧」,是相對於大米、白面等「細糧」而言的一種稱呼,主要指玉米、小米、紅米、黑米、紫米、蕎麥、燕麥、莜麥等穀物;綠豆、紅小豆、蠶豆、豌豆等雜豆;紅薯、山藥、馬鈴薯等塊莖類植物。
從五穀豐登到蔬果飄香,
祝福祖國
繁榮富強、欣欣向榮。
半島新聞綜合整理,素材來源:長安街知事、新華網、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人民日報、中國作物種質信息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