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就是垃圾?理性看待!

2022-03-31     豪哥說車

原標題:特供就是垃圾?理性看待!

關於全球車與特供車,簡直就是個玄學話題。上周是我負責後台的回覆,和一位讀者因為全新蒙迪歐之間展開了如何看待特供車的對談。

我們輸出內容從來不為說服誰,對於一款車可以有自己的熱愛,但傳播對待一個事物的認知卻需要足夠的理性和客觀

我們就以這位粉絲的提問,寫個詳細的問答文章。這哥們,很像是全球車型的原教旨主義者。

「真的蒙迪歐都不再換代了」

這句話認同,福特就是去轎車化。基本放棄了轎車產品線,特別是在美國本土市場。林肯的大陸、MKZ都相繼停產了,也就不可能繼續換代保持革新。

很多美系品牌都在美國本土市場「去轎車化」,比如美產凱迪拉克CT6已經停產。為什麼去轎車化,原因在於汽車品牌應該根據市場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大家都不買你轎車產品,你接著搞豈不是吃力不討好,浪費錢?

「新蒙迪歐和林肯Z,不就是國產車」

這句話信息比較豐富,我覺得有個核心概念要先區分。

往往我們說的「國產車」實質上指的是「自主品牌」或者是「華系品牌」,而不是對應「進口」的生產方式。也就是國產、進口為一組詞。總說國產如何如何,合資如何如何,表達欠妥,畢竟合資品牌的車型都是「國產」。

所以新蒙迪歐、林肯Z、還有EVOS都是國產車,生產屬性上的國產車。

「自己貼福特牌的中國特供車?根本不是全球車型」

貼牌:我是這麼理解汽車圈裡的貼牌,比如曾經還屬於通用歐寶,是通用重要的研發中心之一。

歐寶旗下的英速亞,就在很多國家或地區進行貼牌銷售,比如在中國市場銷售則是別克君威,在英國市場則是沃克斯豪爾英速亞,在澳大利亞市場為霍頓准將。

還有咱們的神車五菱宏光,賣給印度市場就改成了雪佛蘭Enjoy。豐田RAV4(榮放)在泰國市場,則是懸掛鈴木車標改為A-Cross。

貼牌再細化,上文提到的通用算是集團內部對一款車的市場銷售需要,終究還是在技術層面有聯繫的。

另外一種極端就是像「南極人」一樣,瘋狂授權商標賺錢,產品層面幾乎是八竿子打不著。

其實當年寶沃就是這個路數,福田自己把車造的再好也沒用,掛福田標肯定沒人買,那就花500萬歐元買個沉寂50多年的寶沃品牌。

那新蒙迪歐、林肯Z,算不算是一種貼牌車?

它就是來自於福特的C2平台,而上一代蒙迪歐則是來自福特的C1平台,相比之下平台還升級了。C2同平台的車型還有,福克斯、銳際、冒險家、烈馬運動版(它和非車載的烈馬不是一個車)。三大件也是福特的最新技術,怎麼就成了貼牌車?

如果說長安福特把長安的CS75直接掛上福特標賣,那就是毫無疑問的貼牌車。還有個更鮮活的例子,上汽大眾凌渡也是一款特供車,且是MQB平台在中國市場第一款落地的產品,也沒見說凌渡是貼牌車。

聊完貼牌,全球車與特供車核心差異在於「血統論」,但工業生產不是生兒育女,血統論的背後應該是製造技術。

我傾向於把「全球車」定義為決定一台車底線在哪。因為即便是全球車,除非德國寶馬生產的5系直接原裝進口到中國市場,這才是原汁原味「全程冷鏈」的全球車。

或者是直接從德國進口全部零配件,到國內CKD組裝,那組裝的工人也得全是德國人才行(這句是反諷)。

華晨寶馬產的總會不一樣,其不一樣來自於材料供應商、組裝工藝、配置等等,而且不一定就是我們造的國產寶馬就一定差,反而在某些裝配工藝方面還更好。我有信心中國工人裝配的X5長軸版的水平,絕對超過老美。

另外怎麼去把控全球的寶馬5系產品呢,還得是靠寶馬全流程的質量管理體系。

接著說怎麼認定是特供車?就是來自A國或地區的B品牌的C車型,歷史上本土從來不賣,只在中國市場產銷。

簡單一點就是去本田日本官網看,找不到凌派,那凌派大機率就是特供車,凌派也確實是。特供車的潛台詞就是技術不先進,用料不厚道,這也不一定。

所以認定誰是全球車型或者是特供車型簡單,但實質上好與壞還得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阿特茲是全球車型,不耽誤後期版的異響。

杭州的KFC有小籠包,好傢夥這絕對是特供包,不過味道屬實不咋地,能說特供小籠包有錯?只是做得不好吃罷了。別盲目相信全球車型好,也別對特供車就戴有色眼鏡,特供車也分三六九等。

「國產特供車就別叫蒙迪歐,跟蒙迪歐沒有關係,這不是忽悠消費者嗎?」

這篇文章不是給長安福特洗白,而是希望我可以把我的思維方式和大家分享。為什麼長安福特\林肯,自己把新蒙迪歐和Z搞出來,還不因為福特「去轎車化」?

總店不讓賣蛋炒飯,可是中國市場有很多人愛吃蛋炒飯,白白放棄這個市場?後廚啥都有,那就自己炒一份出來,在菜單上保留住

這台車為什麼叫蒙迪歐?好傢夥,長安福特轎車領域曾經有過輝煌的就是福克斯和蒙迪歐,當然要命名延續蒙迪歐,搞個新名稱出來,消費者又得重新接納,這個太費時間。

如果產品本身真的好,那蒙迪歐的車型名稱絕對是好輔助。如果產品不行,就叫個一點群眾基礎都沒的名字,豈不是涼涼。

再有就是兩代車型之間的關係,如何去界定?設計的延續?核心硬體的進化?這些新蒙迪歐都做到了。

其實說白了這層關係就是廠商定的,好比設計團隊出了3套全新蒙迪歐的設計方案,其實這三個都是蒙迪歐,但最終敲定的方案,是我們能見到的蒙迪歐。2代車型的傳承不是嫡長子繼承制,就單純是工業產品的一次疊代,廠商賦予了它繼承了蒙迪歐的使命。

你覺得沒關係,無非是這個廠商不是美國福特發布的全球車型,而是長安福特,那反問一句長安福特不是福特嗎?那長安福特賣的所有車型都有欺詐的嫌疑,那合資企業一個也跑不了。

我覺得是存在截圖留言當中的情況,但是不能以偏概全。

如果只要特供車就是這樣。我認為這是合資車企幾十年來的恥辱,跟著這個外方學會了什麼?除了賺錢,啥也不會了?本土團隊就那麼垃圾嗎?咱得中性,預設立場就那啥了。還是回歸理性,就車論車

我們再看如今越來越出色的中國品牌的車型,很多都難以稱之為「全球車」,但各方面做得也不錯,難不成全是背後找到外國工程師團隊的貢獻。那背後的邏輯就是咱們自己就造不好車,只配做代工廠和經銷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d2542bf59124a9bbbc94f8168fa29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