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孩子讀書,是學校教育的根本職責。但長期以來,一種不好的習慣影響了校園:老師不讀書,校長也不讀書,應試教材占據了閱讀空間。如何來一場「靜悄悄的教育存在變革」,撬動學校閱讀活力?我們一起來看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群的觀點——
讀書本身就是一種最理想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也非常快樂,讀書極其快樂,也尋找意義。
作者|錢理群,1939年1月30日生於重慶,祖籍浙江杭州。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魯迅、周作人研究與現代知識分子精神史研究。代表作有《心靈的探尋》《與魯迅相遇》《周作人傳》《周作人論》《大小舞台之間——曹禺戲劇新論》《豐富的痛苦——堂吉訶德和哈姆雷特的東移》等。
這些年我們把教育越說越複雜,越糊塗。現在應該返璞歸真,回到常識上來。
教育是幹什麼的?老百姓有一個最樸實的說法:孩子上學,就是「去讀書」。讀書,這就是關鍵;引導學生讀書,是教育的根本職責。我們現在教育的最大問題,就是大家都不讀書,老師不讀書,學生也不讀書;或者說,老師只讀教學參考書,學生只讀和應試有關的書,學校里完全沒有自由閱讀的空間和時間。
現在,我們要恢復教育常識,就是要重新營造自由讀書的條件,環境和氣氛。
在我看來,要辦好教育,需要三個條件。第一就是要有「好校長」。而好校長的一個重要品質,就是「喜歡讀書」。還要有「好教師」。好校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物色、培養一批好教師。什麼是好教師?應該有三愛:愛教育,愛學生,愛讀書。
還要有一個好的圖書室。裡面不能只有與應試有關的書,應該有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適合孩子讀的好書。現在是網絡的時代,圖書室里還應該有電腦設備。即使現在難以做到,以後也要創造條件,完善網絡設備。要知道,網絡將是年輕一代主要的生活方式與學習方式,在這方面落後了,將處處落後。
什麼是教育?就是「愛讀書」的校長和「愛讀書」的老師,帶領著學生一起「讀書」。就這麼簡單。但真要做到,還不容易。中小學教育是幹什麼的?也是三條:
一是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二是教給學生好的讀書方法;三是養成讀書的習慣。做到這三條,學生就會一輩子讀書,受益無窮。除了引導學生讀紙質的書,還要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
還應該引導學生讀「生活」這本活書,大書。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腳下的土地,土地上的文化與父老鄉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每一個地方的老百姓都找到了一種適合於在自己鄉土上生存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並形成了相應的地方文化與地方知識。
我們的教育,特別是鄉村教育,應該編寫「鄉土教材」,開設鄉土課程,引導學生學習地方文化和地方知識,從而和養育自己的這方土地建立精神聯繫。以後學生長大了,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自己的「根」。
既通過讀書,養成了讀書興趣、方法和習慣;又通過鄉土知識的學習,在自己的家園紮根,這樣,就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個終生學習的底子,一個終生精神發展的底子,有了這兩個底子,以後無論遇到什麼,都能從容應對。培育這兩個「底子」,我們基礎教育就盡職盡責了。
我為什麼不談教育呢?坦白說對教育非常熟了,我很強烈感覺到我們的追求和我們能做的東西之間的矛盾實在是太大了。現在不是大有作為的時代,但是我們是可以小有作為。如果我們努力可以有作為,就很不錯,就很了不起了。我們要靜悄悄的教育存在變革,一點點地做。在幫助孩子的這個過程當中,你自己也改變了,你也感到你的生命力有價值。
我們要推動教育改革,也可以考慮從組織讀書會開始。現在教師中組織讀書會,校長也以普通讀書人的身份參加。定期共讀一本書,邊讀邊討論,不僅讀教育的書,還要讀文學、社會、歷史方面的書。
一本一本讀,就會形成某種共識,然後大家商量著共做一些關於教育改革和鄉村建設的事情,把讀書與實踐結合起來。在這一過程中,就會逐漸形成學校的教學骨幹隊伍。以後還可以推廣到學生中去。這樣逐漸積累,就會在學校里自然形成讀書的氛圍。我把它叫做「靜悄悄的教育存在改革」。
不聲不響的,實實在在的,一點一滴地做,而且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就看你是不是「有心人」。我們現在正要呼喚教育的「有心人」。
作者簡介:錢理群,1939年1月30日生於重慶,祖籍浙江杭州。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並任清華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魯迅學會理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第三任主編(與吳福輝共同擔當)。他以對20世紀中國思想、文學和社會的精深研究,特別是對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歷史與精神的審察,得到海內外的重視與尊重。錢理群一直關注教育問題,多有撰述並為此奔走。他被認為是當代中國批判知識分子的標誌性人物。
來源|文對教育
延伸閱讀:
錢理群:讓生命永葆「黎明的感覺」
你為什麼讀書?錢理群:靜悄悄地變革,從讀書開始
北大教授錢理群:中國需要什麼樣的年輕人?
錢理群:讀書,為了健康、快樂、有意義地活著!
胡適:為什麼讀書?
錢理群:「中國教育改革,要給一線老師更多自主權!」
錢理群:中國教育病症不是觀念問題,而是利益問題
北大教授錢理群: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語文教師?
錢理群:教育的最大問題是不讀書
錢理群:做教師真難,真好,更值得尊敬!
錢理群:人在什麼時候最平等?
錢理群:永遠活出生命的詩意與尊嚴
錢理群的「絕望」和易中天的「出走」
父母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家長贏了老師,很可能會輸了孩子》,文章很短卻在理!
丁學良教授:要小心中國教育摧毀孩子的好奇心
太齊全了!81個偏旁部首寫法圖解示意,假期孩子練字用起來
中小學全科上下冊空中課堂、微課+200多部名著有聲讀物!
小學 • 初中 • 高中 • 全科目教學視頻匯總
1-9年級全學科微課資源匯總(點開即看)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聯繫我們加QQ:2636915649
閱讀原文」,進入「查看歷史消息」輕鬆閱讀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