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龍,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人。
2008年,韓小龍一畢業就成為當地馬寺村的村主任助理。
他非常重視這份工作,而在和村民交往的過程中,也有了深厚的感情。
但當地位於山區,多丘陵地帶,而且年輕人全都在外打工只有過年時才能回家,村裡剩下的都是老人。
韓小龍知道,這種局面是很難做出改變的,怎樣才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成了他心中最重要的事情。
但很快,韓小龍就有了一個主意,他知道當地百姓都有種植香菇的傳統,但因為沒有平坦的土地,沒有更好的技術,因此沒有形成規模。
韓小龍思考許久之後終於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要辭職創業開始種植香菇。等自己做出成績來再回來帶領大家一起賺錢。
離開馬寺村的那天,村民們都非常不捨得,紛紛出來為他送行。
「他年輕嘛,而且熱心腸,有什麼困難都會幫助我們的,現在突然要走了還真不習慣了。」
有些人難過,也有些人不知道韓小龍會不會再回來。
離開馬寺村後,他立刻聯繫一位朋友,兩人合夥在鎮上流轉了一片土地,建了3個蔬菜大棚。
因為鎮上有許多種植蔬菜的大棚,等菜可以上市的時候,經銷商就會主動上門來收購。
因為一開始資金有限,規模小,蔬菜種的少了沒人愛收,因此和其他人在一起,銷售就不成問題。
種植蔬菜一段時間後,效益還不錯,但韓小龍還是決定改種香菇,因為香菇比蔬菜效益更高。
2014年,韓小龍買回來1500袋菌棒開始試著種植。
可是很多村民卻說山下根本就不適合種蘑菇,只有山上才行。
還真讓那些村民說對了,1500袋菌棒,壞了整整900袋,不是沒有香菇,就是慢慢自己爛掉了。
很多人都再次勸他,不要在山下弄了,可韓小龍卻不甘心,反而要堅持做下去。
原來,他算了一筆帳,即使壞掉900多袋香菇,自己也沒有賠錢,只是白忙活一場,如果沒有壞掉,那利潤很是可觀。
韓小龍知道自己技術不行,他每天都開始認真學習技術,查資料,睡覺時往往都是後半夜。
當時妻子有孕在身,被他弄得晚上也休息不好,經常會埋怨他。可他知道自己時間緊,任務重,依然每天忙到很晚才能休息。
通過不斷的學習,他總算找到了答案,之前老人們說香菇更適合在山上種,是有道理的。
在夏天,山下的溫度會比山上高5度左右,溫度過高就會導致菌棒腐爛,但學習之後就知道,可以通過噴水降溫的辦法解決。
但同樣的道理,到了冬天,山下反而成了優勢。因為山上溫度低,香菇生長速度慢。往往需要半個月時間才能出一茬。
而山下冬季溫度高一些,快的時候幾天就能出一茬。
「其實這個很關鍵的,因為到了春節前夕,香菇價格比較高,這個時候產量很關鍵,一斤的價格比平時能貴一倍。」
如今技術方面已經掌握的差不多,韓小龍就開始想盡一切辦法借錢,或建或租一共弄了300多個大棚種植香菇。
他知道,如果要做大做強,一個最重要的前提就是產量必須要有保證。
而這麼多大棚,也是韓小龍為馬寺村的村民準備的,他要帶領大家一起種香菇致富。
他自己留了100個大棚,剩下200個大棚全部分給村民。自己提供場地,菌棒,冷庫等設備。
村民只要出人管理就行,等到了香菇銷售出去後,每個菌棒再向大家收取一元錢。
村民白家祥聽說之後第一個就動心了,立刻加入進來。
「如果我自己搞的話,全部投入加一起差不多得50萬元,如今人家什麼都給你準備好了,我就能省下一半錢。」
陸陸續續的,這200多個大棚被10多個村民接手了。
韓小龍一有時間就來到各個大棚里查看情況,和農戶們一起交流經驗,有不懂的他也會大家熱心幫忙解答。
香菇行情好的時候,一斤最貴賣到了8元錢,大家賺到了錢,都很感謝他。
「以前都是自己小打小鬧,現在跟著老闆一起干,心裡也有底了,而且香菇質量更好,賣的價格也高了很多。」
當然,經銷商收購香菇也是有要求的,像一些形狀不好,個頭太小,或者長得有些老的就會被挑出來。
這些被經銷商嫌棄的香菇,在韓小龍手裡也變成了寶貝。
這些香菇食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所以將香菇烘乾做成干香菇再銷售。
用烘乾機烘乾,6斤濕的能變成一斤乾的,賣價30元左右。
2016年,韓小龍基地年產香菇80多萬斤,銷售額達到700多萬元。
可是,正在大家跟著他一起做香菇事業風風火火之時,誰也沒有想到,熟悉的韓小龍竟然變了一個人一樣。
大家都注意到,韓小龍不僅不來大家的蘑菇棚,就算自己的棚子也總看不見人,平時只是一些員工在打理。
他幹什麼去了呢?
原來,自從香菇生意做的順風順水之後,韓小龍就開始四處跑,開始嘗試不同的項目,開了超市,建養雞場,開煤球廠等。
一年時間不到,他手裡已經同時操作著八九個項目,反而對香菇的事情不聞不問。
「每天感覺就是一直在忙,白天就是東奔西跑,晚上還要和各種人喝酒吃飯,身體都要受不了了。」
這個時候,有些朋友也會好心提醒,人心不足蛇吞象,想擁有更多,反而會得不償失。
事實上確實如此,貪多嚼不爛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已經飄飄然的韓小龍卻不以為然。
很快,現實就給了他狠狠一巴掌,2018年,一個工程項目沒辦法回款,導致其他項目相繼資金鍊斷裂。
短短半年時間,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賠進去多少錢。
也正是因為遇到了困難,韓小龍終於開始清醒,意識到之前所做的一切確實不妥。
同年,他和一位朋友去了歐洲考察,在那裡看到的一幕,讓他眼前一亮!原來雞還可以這麼養!他立刻明確了自己的目標。
回來之後,韓小龍迅速做出決斷,把之前那些生意,能轉讓的轉讓,不能的就關掉。
而自己的香菇事業是根基,所以依然要好好發展。畢竟馬寺村的村民的心血也在這裡。
而另一個項目就是養雞場,他把之前的雞場進行重建,共投資2000多萬元,像歐洲那樣建立起現代化養雞場。
每棟雞舍都是3層,一棟可以養15萬隻雞。全部都是數字化操控,溫度濕度一目了然。
最讓他自豪的就是其中一套自動回收雞蛋系統,短短一個小時時間就能收50000枚雞蛋。
雞蛋收回來就會自動運到流水線上,再經過自動分選成6個不同規格。下一步工人就可以迅速打包裝箱。
2018年,雞蛋的銷售額就達到了5000多萬元。
雞養的多,雞糞自然就多,養雞的人最頭疼的就是雞糞問題。但韓小龍卻將雞糞和出過香菇的廢棄菌棒一起變成了有機肥。
這些有機肥賣給農戶和一些蔬菜大棚,一年也有500多萬的銷售額。
如今,韓小龍從馬寺村離開創業已經10年,馬寺村仍然是他最惦念的地方,儘管村裡已經有一部分人跟著他種植香菇,在他的養雞場工作,但他說過要回到這裡,帶領更多人致富。
在村領導的幫助下,韓小龍在馬寺村建立了香菇的烘乾房,讓村民們種在山上的香菇可以拿過來免費烘乾。
又投資建立了一個村集體超市,方便大家購買生活用品等。
「這個超市真是太方便了,以前買點東西都要跑到山下,咱們年紀大了確實很不方便,像大米一些重的東西真不知道怎麼拿回來。現在這些問題全都解決了。」
如今,韓小龍一有時間就會回到這個村裡,和鄉親們吃頓便飯,一起聊聊天。
也喜歡隨便在村子裡走一走,回憶一下當初自己那個夢想開始的地方。
韓小龍當初創業的初衷就是要帶領鄉親們增收致富,如今辛苦打拚10年終於實現了夢想,雖然村民們並沒有住新房買汽車,但相比10年前,生活水平可謂大為改觀。
一提起這位年輕人,大家紛紛揚為他豎起大拇指。
「以前確實沒什麼事情做,也沒有多少收入,現在有了蘑菇棚,有了雞場,過去那裡打工也能賺不少錢。」
「這幾年變化確實很大,以前都在家閒著也掙不到什麼錢,現在跟著他有事情做,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了。」
韓小龍說,自己還很年輕,以後的路很長,他要繼續努力,不忘初心,帶領村民一起創造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