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流域崛起襄陽都市圈|本刊策劃③

2023-06-02     支點財經

原標題:漢江流域崛起襄陽都市圈|本刊策劃

以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軌道交通等六大優勢產業為引領,加快打造現代產業集群。

沿著襄陽市峴山路從老城區驅車一路向南,不到半小時,龍蟠科技湖北產業園就出現在眼前。進入園區,標有「世界品牌 中國龍蟠」的綠色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一輛輛滿載著車用尿素「可蘭素」的卡車正有序出廠。

依託襄陽都市圈便捷的交通運輸體系,兩個小時後,江蘇龍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蟠科技)的卡車隊伍將分別出現在十堰和隨州的汽車市場。按常規路徑,「可蘭素」將跟隨十堰卡車和隨州專用車走向全國各地甚至海外。

3月中旬,《襄陽都市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出台。《規劃》指出,襄陽都市圈包括襄陽全市域,核心區為中心城區,緊密區為市域內除中心城區外的區域。輻射帶動區為十堰、隨州、神農架。

圍繞「強心、壯圈、帶群、協調」核心思路,《規劃》構建了「一體兩翼四帶」的襄陽都市圈發展格局,即強化襄宜南(襄陽城區、宜城市、南漳縣)一體統籌地區核心引領作用;發揮東翼棗陽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西翼河谷(老河口、谷城)城市組群協同發展,支撐汽車產業走廊建設;以漢十城鎮發展帶、襄荊城鎮發展帶、沿漢江城鎮發展帶、麻竹城鎮發展帶為重點,串聯各級城市及多處重點城鎮,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襄陽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太暉表示,襄陽都市圈正以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資源綜合利用、消費電子六大優勢產業為引領,加快打造「144」現代產業集群。力爭到2025年,(1個)汽車產業產值突破4000億元,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飲料、裝備製造、紡織服裝4個產業產值均突破1000億元,電子信息、節能環保、醫藥健康、現代化工4個產業產值均突破500億元。

風起漢江畔,激盪兩岸潮。千年古城襄陽正在新機遇中,匯聚起澎湃發展動能。

物流便利,汽車企業紛紛落戶襄陽

位於漢水之濱的龍蟠科技已經在襄陽經營三年。龍蟠科技是全球排名前列的「可蘭素」汽車精細化學品和新能源鋰電池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供應商。

龍蟠科技湖北園區廠長周立波是江蘇鹽城人,跟隨項目來到襄陽。如今,他不僅習慣了襄陽牛肉麵的油辣子,還期待未來有孩子之後,能在襄陽入學。

在第二故鄉,周立波帶領的龍蟠科技也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企業生產需要原材料,襄陽有豐富的磷矽礦產資源;廠里需要包輔材料,本地20多家優質供應商可供遴選;公司銷售方面,隨州、十堰的卡車客戶群相隔不過百餘公里。

產業發展的種種便利,讓周立波進一步堅定了投資襄陽的信心。

龍蟠科技以車用環保處理液、擋風玻璃清潔劑等產業作為「先遣部隊」,總投資10億元,打造中部地區最大的汽車後市場配套產品產業基地。隨後公司旗下湖北鋰源繼續加碼投資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如今,年產10萬噸磷酸鐵鋰和5萬噸磷酸鐵項目已經投產,預計今年可實現產值100億元。

如今,襄陽都市圈正在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車占比,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搶占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先機。

2022年,襄陽全市整車產量達到30多萬輛,規模以上汽車企業實現產值達到2400餘億元,規模居國內十大汽車產業城市第九位,地級市第一位。

從「落地生根」到「聚沙成塔」,汽車產業在襄陽發展壯大,與本地優質的交通物流條件不無關聯。

作為聯通南北的重要通道,襄陽市位於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關中平原城市群「四大城市群」的中心,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目前,該市基本實現了縣縣通高鐵,縣縣通兩條以上高速公路。

王太暉介紹,襄陽正加快鞏固提升綜合交通樞紐能級。其中,鐵路方面,努力構建呼南高鐵、鄭渝高鐵、焦柳鐵路、浩吉鐵路「四縱」,漢丹鐵路、漢十高鐵、襄渝鐵路、合襄高鐵「四橫」的幹線鐵路網,實現與全國重點城市高鐵直達。在公路、航空和水運方面,襄陽都市圈也將實現跨越式發展。

與此同時,襄陽也在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打造高新區公鐵聯運、小河港鐵水聯運兩大核心物流樞紐,力爭到2025年,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降至11.9%,低於全省平均水平。

「南船北馬、七省通衢」,襄陽歷史上的交通要衝地位,正在被重新書寫。

聯結集聚,軌道交通「鏈」成大產業

汽車產業率先破題,讓襄陽都市圈內更多優勢產業有了發展新思路。

襄陽軌道交通產業積澱深厚,是該市工業發展的一面旗幟。如今,襄陽已經形成以金鷹工業園、中車工業園為核心,以中鐵十一局集團漢江重工有限公司、中車洛陽機車有限公司襄陽分公司等為重點,以騰威機械、納科特機械等為配套企業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

湖北時瑞達重工是軌道交通施工運維裝備、工程機械設備製造商。連日來,在裝備製造車間內,工人們正抓緊安裝調試電氣化鐵路接觸網施工運維軌道車,鉚足幹勁全力「衝刺」外貿訂單。

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熊新撫摸著6月即將交付的印度軌道維修車介紹,公司現在訂單非常充足,已經拿到了約19個國家和地區的軌道維修車訂單。其中,僅印度訂單就價值3000萬美元。

時瑞達裝配整車,需要數百個零件供應商支持。襄陽都市圈內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十分給力,本土有100多家供應商與時瑞達密切合作。

湖北威能達傳動就是這100多家供應商之一。威能達和時瑞達空間距離僅相隔880米,兩家企業真正實現了無縫對接。

據介紹,在襄陽都市圈軌道交通產業帶動下,威能達傳動產值實現快速增長,去年實現1.23億元營收。

如今,襄陽軌道交通維保裝備零部件製造企業總數約占湖北同行業企業數量的42.9%。

其中,三個細分領域的產品位居全國前列:線路維保領域,金鷹重工電氣化鐵路施工維修檢測車輛國內市場占有率達65%;軌道交通機電集成領域,國鐵機電訂單量全國第三;城市軌道交通施工維護車輛領域,時瑞達自主研發出軌道交通新能源施工維護車輛。

壯大龍頭產業,打造國家先進位造業基地,這是襄陽都市圈對軌道交通等先進位造業的定位。

抓住了重點產業「牛鼻子」,就能打響都市圈發展「攻堅戰」。襄陽都市圈計劃藉助軌道交通等一批先進位造業提高中心城區產業鏈牽引力,做大增量、做優存量,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全面提高區域產業帶動力。

記者 鄭瑋 何輝

編輯丨劉定文 胡馨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c70765a3d59233beebbd405a10866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