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牌」手機,意在車主手中「蘋果」?

2023-02-28   懂懂筆記

1月底,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在參加蔚來車主活動時,曾透露蔚來手機的進展狀況。秦力洪表示:蔚來手機將在今年二季度開啟內測,並預計今年三季度正式發售。

蔚來宣布造手機,不禁讓人聯想到最近一、兩年間,手機、汽車圈「不務正業」的戲碼:先有小米、蘋果高調宣布發力新能源汽車戰略,再有傳統車企吉利高調「收購」魅族,如今就連造車新勢力之一的蔚來,也要造手機了。

不久前,有一組疑似為蔚來手機的渲染圖在網絡上曝光。有行業分析認為蔚來手機定位高端,且對標蘋果手機。創始人李斌也曾透露——蔚來手機起售價或將在5000元以上。

不過,面對目前手機行業大廠雲集,以及市場需求飽和的局面,蔚來「不務正業」造手機的勝算幾何?其背後又折射出蔚來怎樣的發展瓶頸?蘋果、三星等高端手機品牌的用戶,是否會被「挖角」?

01 」

只為「替換」車主的iPhone ?

「現如今,再高端的手機也賣不動了。」

在資深數碼極客、手機行業人士馮堅看來,如今的手機行業,已經步入了「負增長」時代。回顧各大專業機構的調研數據都不難發現,2022 年無論中國市場還是全球市場,手機的出貨量均延續下滑趨勢。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2.72億部,同比下降22.6%。更有報告顯示,2022年四季度,全球手機出貨量下跌了15.4%,就連蘋果的iPhone也賣不動了。

「前不久,蘋果iPhone 14大降價,最高降幅上千元,明顯是降價換量。」馮堅表示,在智慧型手機缺乏「新客」的存量時代,手機廠商已經卷得不能再卷,如果還有企業涉足手機行業,下場肯定十分淒涼。

然而,蔚來似乎不這麼認為。

蔚來創始人李斌此前曾描述過蔚來手機定位:並不是要跟小米、華為等手機大廠競爭,蔚來手機最主要的目的是為車主服務。換句話說,蔚來造手機與吉利收購魅族,其目的是一致的,旨在打造汽車(車機)生態鏈。

「我覺得蔚來自己造手機適配車機生態,在部分功能的開發上也避免被卡脖子。」馮堅指出,目前,車機交互功能大部分是依賴手機APP實現的。也正因為如此,開發APP功能時,車企常常要看主流手機廠商的「臉色」行事。

早前,李斌自己曾透露過,蘋果手機對汽車行業比較封閉。蔚來第二代平台的車標配UWB(超寬頻)技術,蘋果又不開放接口,結果在功能開發、適配上變得很被動,用戶用車體驗自然也得不到應有的提升。

李斌甚至還表示,平板、電腦、電視一類與汽車關係不大的產品,蔚來肯定不會研究,但像可穿戴、移動類的,能夠提升用車體驗的一系列東西,蔚來都會好好研究。

由此可見,蔚來手機的受眾群體並非普通的消費者,而是蔚來汽車的車主——更準確一點說,是目前正使用蘋果手機的蔚來車主。李斌就曾透露,蔚來車主當中,有50%是蘋果用戶。

然而為了造這樣一台手機,蔚來投入的力度,似乎也不小。

有報道顯示,在去年八月份:蔚來成立了移動科技有限公司,其手機研發團隊的人員規模超過300人,並吸收了大量原本來自OPPO、華為、美圖、小米等手機研發大廠的工作人員。

正因如此,也有不少聲音質疑:投入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蔚來造的這台僅面向車主的手機,真的不會虧大錢嗎?再說了,一把好的「智能鑰匙」不等於一台好的智慧型手機。

「 02 」

註定是小眾的存在?

「對於國人而言,同樣基於安卓,三星的UI可不比小米、OV好用哦。」

馮堅認為,基於國產手機行業多年「內卷」的結果,只要硬體堆料足夠高,系統優化層面,理論上不大會成為蔚來,打造一台好智慧型手機的障礙,更何況,蔚來手機研發團隊的「配置」也不算低。

"加上針對蔚來汽車生態、線下門店服務、車機系統功能的良好匹配,能大幅提升用戶體驗,蔚來自家所打造的智慧型手機,或許能得到部分車主的青睞。"然而,唯一的問題是,蔚來目前及日後的車主群體,能否撐起手機可觀的銷量。

2月1日,蔚來汽車公布今年1月的新車交付量為8506輛。通過計算得知,截至今年1月,蔚來汽車新車累計交付量已經達到了29.8萬輛,逼近30萬輛,換句話說,目前至少有30萬個人或家庭,開上了蔚來的電動車。

用李斌的話說,蔚來造手機不和其它廠商競爭,只要有一半的用戶覺得好,就很開心了。那麼,如果蔚來手機能左右一半車主,購買下一台手機決策的話,再以國內消費者平均 28 個月的手機更迭頻率計算,蔚來手機上市後的兩年內,至少會有15萬銷量。

「很多人說,李斌『一半用戶』的說法太理想,但我覺得15萬還是有的。」車機交互系統工程師嚴毅認為,如今,智能化正在成為用戶選購汽車的最關鍵要素,一款能提升車機交互體驗的手機,還是有不少車主願意為其買單的。

易車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國購車用戶趨勢洞察》顯示:2022年,用戶關於汽車「智能化/信息娛樂」方面的討論聲量,相比2021年增長了93%,已成為用戶不可或缺的配置之一。

「再說了,不少汽車是家庭共同使用,因此會產生多台手機的消費需求。」因此嚴毅分析,蔚來手機不僅只面向車主,還能影響家庭成員手機的消費決策,「老婆作為共同用車人,開車接送下孩子,每次都拿走老公手機也不方便。 」

除此之外,由於智慧型手機更新換代,要遠比汽車更為頻繁。因此,在車主用車的過程當中,還將產生新的手機消費、換代需求。同樣以兩年手機更迭頻率為例,一輛新能源汽車8年達到更換周期,將會產生4次手機消費需求。

只不過,即便以蔚來汽車2022年銷量增長率34%,作為未來幾年的年銷量增長率測算車主規模,蔚來手機的銷量業內前十都沒戲。

怪不得有網友戲稱——蔚來手機「有可能只會比號稱『科技奢侈品』的8848鈦金手機高一些。」

這樣的銷量,或許真像李斌自己所說的那樣,蔚來做手機不考慮商業化。可是不考慮商業化,蔚來撐得住嗎?

「 03 」

手機會不會成為「累贅」?

雖然蔚來造手機看似是為了服務車主,然而有不少行業觀點認為,以目前蔚來汽車的車主規模來看,智慧型手機或許會成為蔚來繼汽車之後,另一個「流血」項目。

「從零開始研發一款智慧型手機,動輒需要十幾億甚至是幾十億元的投入。」曾在國內一家手機廠商從事研發工作的Autoine認為,即便採用成熟的硬體解決方案,一款手機從立項到上市,所需投入一系列經費,也不會低於5億元。

更何況,智慧型手機也並非什麼「暴利行業」。有數據顯示,在成本控制上做得較好的iPhone手機,利潤率能達到20%左右。

即便按李斌較為理想化的,有一半車主購買蔚來手機,大概也要三、四年時間,才能收回前期投入的成本。

「況且不是誰做手機都有20%的利潤率,後續手機疊代也需要研發投入。」Autoine坦言,高端手機銷量無法達成規模,企業實際盈利的可能性不會太高,這也是行業普遍並不看好蔚來造手機的原因。

要知道,成立於2014年的蔚來,如今仍未實現盈利:

  • 蔚來財報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蔚來凈虧損41.108億,同比增長為392.1%。
  • 調整後凈虧損34.99億,較前年同期增長514.2%,較去年第二季度擴大54.3%。

如果手機業務無法商業化,或許將成為蔚來的另一個「拖累」。相比之下吉利汽車或許就聰明得多,選擇收購「現成的」魅族手機,相比從零開發一款適配汽車生態的新智慧型手機,要節省不少的成本。

「更何況,魅族手機並沒有很強的汽車生態標籤,既可以賣給吉利的車主,也可以賣給普通消費者。要知道,時至今日,魅族手機還有很多的粉絲群體。」Autoine表示,吉利收購魅族,雙方都是贏家。

吉利汽車藉助魅族在手機研發上的經驗,打造出適合汽車生態的智慧型手機,改善當前車機短板。魅族藉助吉利的車主群體拓展用戶規模,扭轉目前的頹勢,並重新殺回手機圈。

「至於小米、蘋果做汽車,那麼是另外的故事了,與蔚來的跨界不一樣。」Autoine認為,蔚來車主或許會為了提升智能化體驗,選擇購買蔚來造的手機,但小米用戶不至於會為了「為了一碟醋包一頓餃子」。

對於「不差錢」且有完善生態系統兜底的小米而言,造車除了能夠突破其在手機業務上的瓶頸,還能搶占汽車電動化、智能化風口。至於蘋果造車,野心不止打入電動車市場,瞄準的是全自動駕駛的純電動汽車。

【結束語】

有人說,蔚來之所以「被迫」造手機,是因為蘋果「不給面子」。但無論如何,剛剛在汽車圈子站穩腳跟,還未實現盈利的蔚來,造手機之路肯定不會比造車更加平坦。已經能賣幾十萬汽車的蔚來,賣幾千塊手機的決策壓力,的確沒有想像那麼大,但是也絕對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