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祥燎
80後和90後至今也不明白,在沒有網絡的童年時代,跳房子、跳皮筋、丟沙包、拾石子等遊戲是怎麼做到全國統一的。
不像今天,一切火爆事物都有跡可循。
《孤勇者》從動畫《英雄聯盟:雙城之戰》的中文主題曲,變成對無名英雄的頌歌,最後變成一首兒歌。
奧特曼卡牌,數不清的卡牌類型加上盲盒玩法,激發小學生的「攀比」和「收藏」之心。他們對各類奧特曼和怪獸如數家珍,比背課文起勁多了。
如今,小學生又有了新的接頭暗號:蘿蔔刀。
這種小學生版蝴蝶刀,全是塑料做的,沒有一處鋒利的地方。「刀」平時藏在刀身內,甩兩下就能「出鞘」。
現在小學生人手一把,看誰甩得更快更酷炫。
它的爆火速度,比《孤勇者》和奧特曼卡牌有過之而無不及。
從百度指數能看出,蘿蔔刀風靡全國只用了不到1個月。
蘿蔔刀的抖音話題播放次數高達17億,直追奧特曼卡牌的熱度。
與此同時,電商平台上不乏銷售20萬+的商家,狠狠賺了一筆。
不過更詭異的是,這個看似人畜無害的玩具,卻讓部分家長如臨大敵。
甚至官媒都站出來定調:危險「蘿蔔刀」!
蘿蔔刀究竟怎麼招惹到家長了?
商家口中的解壓神器,
學生手中的社交貨幣
最初被蘿蔔刀拿下的人群並不是小學生。
有很多事,對小孩來說有些幼稚,對年輕人來說剛剛好,蘿蔔刀就是如此。
去年6月,一名叫「瘋狂的問號」的UP主,用3D列印出一款蘿蔔刀,並發布了一則題為《它是廢……啊不是,重力幼崽小蘿蔔!》的視頻,不到1萬的粉絲收穫了近百萬的播放量。
觀眾直接看嗨了,紛紛在評論區求購,有人還展開了大膽設想。
從此拉開了蘿蔔刀爆火的序幕。
緊接著,短視頻的推波助瀾,讓蘿蔔刀開始收割更多年輕人。
今年8月,「男朋友送了我一把防身匕首」「男朋友送了我一把小刀」等話題在抖音走紅,被網友玩出各類反差——「我如果拿出這個,閣下又該如何應對?」「確實可以防身,一不小心捅到胳肢窩,能把人笑死。」
這股「幼稚風潮」還迅速火到國外,在TikTok上輕鬆獲贊數十萬,老外也玩得不亦樂乎。
不過真正讓蘿蔔刀爆火全國的,還得看小學生。
在他們手裡,蘿蔔刀的娛樂屬性被徹底發揚光大。
校外商店把蘿蔔刀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一個才三五元的售價,加上「解壓玩具」的標籤,輕鬆從小學生手裡拿走了零食錢。
但後續發展說明,吸引學生們的賣點不是解壓,而是:酷炫。
如何將蘿蔔刀更快地甩出來,只是初級的比拼。
為了在同學中脫穎而出,小學生圍繞出刀和收刀,研究起了花式玩法,愣是把構造簡單的小玩具,玩出了蝴蝶刀的氣勢。
隨之抖音出現了「蘿蔔刀玩法教程」的視頻,最火的視頻播放量超5000萬次。
有人甚至開發出了「蘿蔔刀的10種玩法」。
一名家長吐槽,有一天,孩子寫完作業已經晚上九點三刻,他催促孩子去洗漱睡覺,沒想到孩子居然提出一個請求:「我可以再學習一會兒嗎?」
就在家長以為孩子終於愛上學習的時候,下一秒孩子甩出蘿蔔刀,表達了更明確的訴求:想看短視頻,學一學蘿蔔刀的教程。
鑽研蘿蔔刀,小學生動力十足。
因為出刀、收刀的花樣和熟練度,最終決定了誰才是班裡最靚的仔。
除了炫技,蘿蔔刀也是他們互相打鬧、拉近關係的神器。
每到課間、放學後,班裡時不時上演動作大片。那些沒有蘿蔔刀的小學生,只能無奈地被手持蘿蔔刀的同學「打劫」好幾次。
為了避免成為「受害者」,他們只好也去買一把「防身」。
很快,蘿蔔刀躋身「偷錢也要買」這一類玩具,強勢成為一代人的童年回憶。
越玩越花的蘿蔔刀,把家長逼急眼了
蘿蔔刀之所以能把小學生迷得七葷八素,離不開廠商的努力。
卡游根據角色、等級、外觀、版本,推出了數不清的奧特曼卡牌,不斷刺激孩子的收藏心理,年賺15億。
蘿蔔刀的「變種」,同樣多到讓人眼花繚亂。
「買一把是不夠的,我們同學現在正在收集不同款式的『蘿蔔刀』,互相看誰多。」一名小學生對記者這樣說到。
為了讓小學生像集卡一樣集蘿蔔刀,廠商們腦洞大開。
1.卷外形:更萌、更酷炫、更沒用
蘿蔔刀的第一個常見「變種」,針對的是外形。
袖珍版蘿蔔刀,只有指頭大小,主打一個人畜無害、萌化眾生。
巨型蘿蔔刀,搖晃出刀後,問天下誰與爭鋒。
不僅體型有所變化,有的廠商還用金屬、木質等其他材質製作蘿蔔刀,質感大有不同。
又或者,從外形到玩法,全面向蝴蝶刀看齊。
還有的廠商,把國產凌凌漆的精神用在了蘿蔔刀身上。
比如看似是蘿蔔刀,其實是梳子。
看似是蘿蔔刀,其實是根手指,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2.瘋狂疊buff,男女老少通吃
怎麼讓非受眾人群產生需求?
各種「強強聯合」的疊buff,就是一種事半功倍的操作。
奧特曼+蘿蔔刀,新老頂流的相遇註定是1+1>2的碰撞。
在此基礎上,再加入閃光效果,光明正大地對學生們喊出「你相信光嗎」,成了令人沉淪的最後一根稻草。
三麗鷗+蘿蔔刀、印花+蘿蔔刀、流沙+蘿蔔刀等結合,一步步攻陷小女生市場。
積木+蘿蔔刀,更是讓家長沒有了反對的理由——眾所周知,積木和益智划上了等號。
徹底拿捏小學生後,廠商又攜帶新品反攻向最初帶火蘿蔔刀的年輕人們。
一個手機的巨型保護殼,一舉擊潰手機廠商將手機做輕做薄的無盡努力。
一個隱藏其中的開瓶器,讓你在聚餐里一鳴驚人。
還有眾多蘿蔔刀異父異母的親兄弟,將刀槍劍戟融入蘿蔔刀的設計理念里,重燃無數人遺忘已久的武俠夢。
就在事情朝著越來越好玩的勢頭髮展時,不同的聲音出現了。
專家表示,蘿蔔刀有一定安全隱患。「在玩耍時如果不注意力道,很容易傷到眼睛等身體脆弱部位。」
更讓家長擔憂的是專家的另一個結論:蘿蔔刀可能會從潛意識裡激發孩子的暴力傾向。
這個話題甚至火上了知乎熱榜。
為了探索蘿蔔刀的「殺傷力」究竟如何,一些媒體紛紛展開試驗。
他們的試驗證明,稍微使點勁,蘿蔔刀就能戳穿一張白紙。
再使點勁,還能在蘋果、橘子上面留個洞。
如此強大的「殺傷力」讓不少家長慌了神,開始對蘿蔔刀口誅筆伐,欲置其於死地。
「封殺」蘿蔔刀,是不是無理取鬧?
現在在抖音搜索「蘿蔔刀」,官方還會提醒注意安全。
不過,翻看網上評論會發現,大部分網友認為反對蘿蔔刀更像是小題大做。
美國有一個叫Crickett的槍械品牌,主打4~10歲的射擊初學者,喊出了「My First Rifle(我的第一把步槍)」的宣傳語,還推出了專門面向小女生的粉紅色版本槍枝。
如果一個殺傷力還不如鑰匙的蘿蔔刀會激發中國小孩的暴力傾向,那麼美國小孩離毀滅地球也不遠了。
即使拋開美國這種有些極端的例子,80後和90後的不少童年玩具也比蘿蔔刀危險多了。
童年時期的80後和90後,沒錢的人自製彈弓、弓箭、木劍、竹筒槍。
有錢的人買幾把玩具槍,火力大到能輕鬆穿透數張A4紙。
和蘿蔔刀相比,80後和90後的玩具可謂是軍火庫。
在這麼「危險」的環境下成長的80後和90後,萬幸沒有變成更暴力的一代。
作為過來人,當他們看到蘿蔔刀這種通體塑料、吞不下去、不能發射、全是鈍角的玩具時,實在很難將它能和危險扯上關係。
因此可想而知,在專家說出蘿蔔刀危險,會激發暴力傾向的話之後,迎來了無情的冷嘲熱諷。
「玩具刀沒傷害過我,卻被試卷割過。」
「請問圓規是幾級管制刀具?」
「天天拿筆也沒見得我有學霸傾向,考清華北大。」
「專家不要說話了,會激發人們的暴力傾向。」
為了安全起見,以後學生們或許只能用這種文具了。
但話說回來,家長們看似過分的小心翼翼,真的完全是無理取鬧嗎?
很多家長擔心的不是蘿蔔刀有多鋒利,而是一些商家在宣傳上的誤導。
用蘿蔔刀做出捅、刺、扎、砍等動作,是不是會讓孩子在拿到真刀時做出同樣舉動?並且如今出現了金屬蘿蔔刀、巨型蘿蔔刀等新款,是不是還像最初那樣人畜無害?
對於小學生,有些宣傳誤導的後果是家長難以預料的。
比如過去的危險玩具,牙籤弩、雷射筆、臭包等,無不是偽裝成好玩又無害的兒童玩具被推廣到全國。
有前車之鑑,加上關心則亂,部分家長的想法不是不能理解。
然而,商家是否有底線,不是誰都能改變的。
改變外界很難,急需改變和提升的應該是孩子的辨別能力。
將一切歸咎於外,無意識地想給孩子打造無菌環境的想法,或許才是最危險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