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網編前語
在市政協十六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11位委員在大會上作了發言。委員的發言涉及經濟發展、文化建設、民生福祉等方面,都是政協委員在深入調研、認真思考的基礎上形成的,體現了廣大委員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擔當和關注民生、聚焦發展的情懷。中國寧波網發布11位委員的發言摘要,以饗讀者。
周學群委員代表農工黨界別建議:
借賽營城
讓「冠軍之城」賡續相傳
現象
寧波是「奧運冠軍之城」。去年,寧波又在杭州亞運會中通過完美協辦彰顯了「亞運榮光」。要抓住這股東風,傾力建設體育強市,不斷擦亮「冠軍」底色,讓「奧運冠軍之城」賡續相傳。眼下,我市在建設體育強市過程中,面臨硬體設施不夠「硬」、賽事運營不夠「強」、人才儲備不夠「多」等短板。
對策
建好場館,科學謀劃設施布局,積極推動項目建設,著力打造場館「生態圈」,夯實「冠軍之城」的底氣;辦好賽事,引進辦好頂級賽事,培育打造特色品牌,推動全民體育活動,打響「冠軍之城」的名氣;育好人才,引育結合抓好「苗子工程」,體教融合做強「搖籃工程」,齊頭並進提升「基地工程」,展現「冠軍之城」的生氣。
葉繼春委員代表致公黨界別建議:
繼往開來
書寫「寧波幫」發展新篇章
現象
今年是鄧小平同志發出「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號召40周年。40年是里程碑,也是新起點。殷切期待寧波鑑往知來,在新時代再次書寫好「寧波幫」發展新篇章。
對策
詮釋時代內涵,精準提煉「寧波幫」精神的時代內涵,凝聚更多愛鄉愛國的新一代「寧波幫」人士同心共築「偉大復興夢」的強大合力;構築精神家園,打造好「寧波幫」文化核心區,實施「寧波幫」文化傳承工程,賡續生生不息的家國情懷;胸懷兩個大局,支持新生代「寧波幫」融入國家人才戰略布局,成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實踐者,支持他們發揮好「藤蔓」資源優勢,成為服務企業走出去、壯大「地瓜經濟」的推動者,支持他們踐行「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成為服務中國公共外交的引領者,書寫不負使命的時代華章。
鮑薇委員代表民建界別建議:
錨定目標強化保障
助力「小巨人」企業提質擴容
現象
近年來,我市積極爭創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區,大力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程,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五。但數據顯示,我市「小巨人」企業數量與先進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後備力量培育尚需挖潛,創新發展能級有待提升,政策服務保障仍需優化。
對策
聚焦新興賽道賦能,積極培育高端軟體、新能源、空天信息、未來智能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壯大更多後備軍;聚焦科技創新賦智,加快建設甬江科創區等創新策源中心,重點建設和培育以市場化運營為導向的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高水平建設創新型城市,塑造更強競爭力;聚焦服務機制賦力,制定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專項政策,推動供給側、需求側、環境側政策全覆蓋,打造更實服務團。
毛堅委員代表民革界別建議:
做優做強檢驗檢測
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現象
檢驗檢測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基礎性、支撐性作用。目前,我市共有獲批CMA資質認定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325家,從業人員近1.4萬人,涵蓋36個專業領域。但對標重點產業發展需求,還存在規模能級不高、供給能力不強、要素支撐不足、體制機制不暢等短板弱項。
對策
完善結構布局,重點產業全面覆蓋,重要技術攻關突破,重大平台高標建設,攻占產業新高地;推進改革賦能,深化國有機構改革增效,培育壯大本土頭部機構梯隊,推動龍頭企業檢測服務外溢,激發市場新活力;優化要素保障,科學制定「施工圖」,精心打好「組合拳」,增強發展新動力;健全體制機制,深化協同推進,強化宣傳引導,凝聚共建新合力。
陸海委員代表市政協人資環和城建委、無黨派人士界別建議:
讓生態空間
成為大美寧波建設的亮麗名片
現象
生態空間是大美寧波建設的主戰場,是塑造城市辨識度的重要載體。寧波山海湖江島一應俱全,生態空間資源豐富,但保護與利用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生態空間格局不優、生態空間體驗不佳、生態空間治管不順等。
對策
讓「格局」優起來,守住生態底線、優化空間布局、完善生態網絡,整體構建縱橫成網、山水相融、藍綠交織的大美生態網絡。讓「空間」靚起來,從無到有做加法,挖掘近郊優質生態空間潛力,構建「城村林田湖」相融的景觀休閒體系,從有到優亮特色,聚焦現有生態空間提質升級,從山、河、湖、海不同類型全方位塑造具有寧波辨識度的高顏值生態地標。讓「機制」順起來,聚焦形成合力、重點任務、多元治理,明確「誰來干」「幹什麼」「怎麼干」。
鄒霞芳委員代表民盟界別建議:
凸顯理工辦學特色
為我市推進新型工業化固本強基
現象
寧波的本科高校理工學科能否為我市走在新型工業化前列、打造全球智造創新之都,提供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目前來看,理工類高校水平與產業能級不相匹配,數量上與工業實力無法匹配,質量上對產業升級助力有限,規模上與周邊高校仍有差距;在理工學科建設上,學科設置的覆蓋度不廣,學科布局的前瞻性不足,學科水平的拔尖度不夠,與產業需求尚有差距,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力不強。
對策
立足產業提能,出台支持理工類高校發展壯大的專項政策,為學校配套建設、科技研發、人才引進等提供更好保障;聚焦產業需求,在新一輪重點學科建設規劃中著重關注與產業契合度高、發展性強的學科專業,優化配置資源,加強學科建設;強化產業銜接,深化校地合作,深入實施產教協同育人,提升辦學成效。
劉雅輝委員代表九三學社界別建議:
搶贏黃金時間
讓院前急救再「前」一步
現象
院前急救是從死神手中搶回生命的第一道接力,是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線。近年來,我市十分重視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建設,《寧波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也即將出台,但面對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持續加深和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保障需求的不斷提升,我市急救站點密度不夠、急救人員配備不足、急救宣傳培訓不廣,院前急救還可再「前」一步。
對策
優化站點配置,織密「安全網」。根據人口密度、交通狀況、醫療需求等因素,科學規劃院前醫療急救站點數量和位置。強化隊伍建設,築牢「硬支撐」。科學合理配備院前醫療急救機構人員編制,構建以院前醫療急救專業醫生為主體、院內輪訓醫生為補充的急救隊伍。深化公眾參與,形成「救援圈」。廣泛宣傳社會急救的重要性,提高公眾參與意識,儘快開展面向全社會的急救輪訓和定期演練,推動AED在公共場所的配備和使用。
徐立勛委員代表工商聯界別建議:
激發民間投資澎湃活力
促進民營經濟拔節向上
現象
今天的投資力度就是明天的發展速度。作為「萬馬奔騰」的民營經濟大市,我市民間資本占比超過全社會總投資額的50%。但近年來,我市民間投資存在不願投、不敢投、不能投現象。
對策
濃厚創業氛圍,加強宣傳和輿論引導,推動民企穩預期,提振投資信心。強化服務保障,惠企政策逐步從土地、人才、金融、補助等「硬要素保障」轉向「軟資源服務」,打造公平市場准入和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增強投資動能。優化市場環境,大力支持民間投資參與市級重大項目、國企混改和未來產業項目,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各自優勢,有序開展錯位競爭,拓展投資空間。
李江美委員代表民進界別建議:
「招不滿」「托不上」
學前教育亟須托幼一體化發展
現象
我市各大幼兒園陸續出現招生不滿現象。一邊是幼兒園「招不滿」,另一邊是3歲以下嬰幼兒「托不上」,托與幼「冷熱不均」,供需矛盾逐漸凸顯,托幼一體化發展亟須推進。
對策
理順機制,推進托幼一體化高效發展。政府主導,將托育服務納入民生實事項目,將幼教資源與托育需求有效對接。加大投入,強化普惠性托育要素保障。加大對幼兒園托班的支持力度,將其納入普惠托育項目支持範圍。配強隊伍,形成高質量托幼辦學「名片」。探索托幼一體化管理,藉此契機降低學前教育階段的班額和師幼比,提供更為優質的學前教育。統籌考慮推出相應舉措,吸引、留住學前教育優秀人才。
阮殿波委員建議:
加快我市儲能產業布局
讓小電池裂變出大集群
現象
我市提出要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電池及儲能研發生產基地,但目前我市電池及儲能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規模效應尚未形成。存在以下問題:本地市場需求大,但應用推廣力度不足;配套材料企業多,但鏈主企業培育不足;產業發展前景大,但創新載體布局不足。
對策
加大產業政策引導,持續推動市場應用。加強頂層設計,鼓勵在本地市場更多地使用本地產電池及儲能產品,助推企業產能、產值不斷提升,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加強龍頭企業培養,聚焦電芯電池重點企業的引進和培育,合理規劃電池及儲能產業發展,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加快項目謀篇布局,積極布局下一代電池及儲能技術,導向性布局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等,積極鼓勵高校院所與優勢企業共同打造市級及以上電池及儲能產業高能級創新平台,催動新興技術發展。
劉增委員代表市政協經濟委建議:
凝聚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合力
助推寧波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現象
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形成合力、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是踐行金融強國建設的政治擔當。基金招商,已經登上歷史舞台,成為較多地方招引高科技企業的有效途徑。當前,我市國有資本及民營資本在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上面臨三大難題:一是「找不到」「看不懂」,二是「引不進」「投不到」,三是「不敢投」「不願投」。
對策
由市級國有投資機構牽頭,統一規劃,與各區(縣、市)政府、民營資本聯合組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叢林,加大投資力度,統籌全市基金招商大局。建立多元化的投資體系,確立國有資本在招引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中的基礎性地位,大力引進風投創投資本共同參與。培育本土投資機構做大做強,建立寧波投資機構「白名單」,對「白名單」機構採取更加靈活的監管方式,支持本土優秀投資機構做大做強,打造全國投資界的「寧波品牌」,構建金融營商環境最佳實踐區。
(記者 何峰 整理)
29篇書面發言目錄
民革市委會:強化區塊鏈技術賦能助推寧波農村金融高質量發展
民革市委會:優化數字普惠金融政策助力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民革市委會:創新服務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民革市委會:優化專精特新培養體系提升寧波企業「特、新、品、鏈」實力
民革市委會:利用新媒體創建城市名片提升寧波知名度
民盟市委會:以創新街區模式推進甬江科創區高質量建設
民盟市委會:推動產業技術研究院提能升級更好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民盟市委會:關於有力促進我市糧食增產增收的建議
民建市委會:關於進一步推動民間投資提質增效的建議
民建市委會:關於推動我市平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民建市委會:關於推動寧波泛時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民建市委會:關於我市加快布局發展未來產業的建議
民進市委會:關於推動竹產業生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民進市委會:組建寧波水產種業集團建設國家級水產種業創新高地
農工黨市委會:建設新材料科創高地吹響未來產業奮進衝鋒號
農工黨市委會:加快網際網路醫院建設推動醫療服務數字化便利化發展
農工黨市委會:持續推進未來社區建設打造共同富裕基本單元
致公黨市委會:打造新能源超級場景中心推動寧波走向城市新能源化示範高地
致公黨市委會:布局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推動寧波創「芯」驅動發展
致公黨市委會:以打造「船服明珠」為路徑破題航運服務業發展困境
九三學社市委會:關於儘快謀劃寧波軌道交通互聯互通工作的建議
無黨派人士界別:促進優秀地域文化轉化助推寧波一流文化軟實力建設
無黨派人士界別:破解智慧財產權保險機制運營中的困境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無黨派人士界別:進一步助推我市民宿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無黨派人士界別:關於體系化推進寧波市「雙碳」工作的對策建議
共青團、青聯界別:重保障強服務促進靈活就業青年群體健康發展
社科界別:寧波城市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存在的不足與建議
港澳台僑和外事委:關於加強甬台青年文化交流的建議
禹海航委員:防範校園欺凌構建和諧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