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養出一個愛講廢話的孩子|俞敏洪:書評《余世存給孩子的時間之書》

2023-04-30     校長傳媒

原標題:恭喜你,養出一個愛講廢話的孩子|俞敏洪:書評《余世存給孩子的時間之書》

恭喜你,養出一個愛講廢話的孩子

來源|徐慢慢心理話

ID|xumanman-kjxl

比起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要做的,其實是看見和保護。

看見孩子的情緒和需求,保護孩子的分享欲和主動性。

對於孩子來說,這比無數震耳欲聾的大道理還要受用,且受用一生。

腳 本| 陳 毛 毛

插 畫|湯 圓

運 營|小 澤

監 制|陳 毛 毛 、盧 克、小 澤

本文來源| 徐慢慢心理話

本文作者|徐慢慢,「看見心理」旗下的心理諮詢師,貌美如花,勤勤懇懇。用漫畫 心理學知識撫平你的不安,微信搜索「徐慢慢心理話」即可關注。

延伸閱讀:

俞敏洪:書評《余世存給孩子的時間之書》

世存給孩子的時間之書,不僅是寫給孩子們的遊藝作品,也是給家長、老師等大人們四時八節的時禮。作者通過一百多場情景對話短劇,把一年時間中的節氣文化、歷史、習俗做了一個全面而綜合的介紹,這部書的常識性和人文主義色彩是罕見的。據說,這部書是疫情隔離時期的產物,可以說它是時代的產物,有著對時代社會的安頓和超越。

時代是人生存的前提,這讓很多人賴上了時代,因此吃瓜、躺平、焦慮、等待。我曾經說過,我不認為有什麼困難能讓人焦慮、抑鬱,甚至產生精神問題。如果把時代放在大時間尺度之中,把一年放在一世、一甲子、一百年的尺度之中,模糊的曖昧的當下都是可以確定的、應該珍惜的,應該只爭朝夕。

世存的這部作品不屬於等待一類,它有著真實不虛的確定性。一年時間中的天地自然背景,仍確定地在我們身邊等待我們去發現、去對話互動。世存多年來投入對「中國時間」的研究,成果豐碩,在此基礎上寫作本書,深入淺出,舉重若輕,他將國人或外人「不明覺厲」的節氣文化講解得生動易懂。他用家人、朋友之間的場景互動來觀察一年時間的演化,本身具有勵志性、成長性,整部作品洋溢著難得的溫情和人道情懷,讓人讀來多有感動。

儘管天氣冷暖反常,溫室效應和海平面上升讓人不安,但節氣時間仍有豐厚的內容可以滋養我們,甚至如作者所展示的,我們當代人在這一具體而微的時間尺度中仍可以創造出新的節氣文化。用流行的話說,節氣不僅有巨大的存量,還有無限的增量。

世存的「中國時間」系列,其影響有目共睹。不少人引用過他在《時間之書》中的句子:「年輕人,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但我更注意到他挖掘出古代天文學的術語,即五天時間稱作微,十五天時間稱為著。

見微知著原來有這樣天文時間的含義。天氣三微而成一著,我們鄉下農民所說的見物候而知節氣,原來如此,本來如此。

有些朋友注意到世存治學範圍的調整,對一些領域的涉足,與其說轉向,不如說是豐富。作者是少有的能對歷史和當代社會提供總體性解釋的學人,是談論中外文化而能讓人信任的學人,這反證作者為人為學的真誠。的確,有一些領域因為作者的介入而真正激活了,只要讀過作者的文字,就會相信文如其人——溫和而堅定,包容而自省。現在,作者為人們提供了這樣一部更親切的二十四節氣,我相信這部書的經典價值,它將參贊我們人類日新又新的節氣文化。

延伸閱讀:

余世存:通過閱讀,獲得心靈救贖

俞敏洪:沒有執行力,再優秀都會淪為平庸

俞敏洪|家庭教育抓三點:人品教育、心情教育、鼓勵教育!

俞敏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個充滿信心的人

俞敏洪:優秀的人都有這8個特質

俞敏洪:閱讀的經驗與訣竅

俞敏洪:好的教育是什麼樣子?

俞敏洪:把眼前的做好,一切就都好了!

俞敏洪:向前走是獲得幸福和成就的最佳路徑

俞敏洪:阻礙你成長的,是你自己

如何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顧明遠、俞敏洪這麼說

最新!北京新東方雙語學校將停辦小學初中,俞敏洪致歉

俞敏洪:孩子這四種能力,家長一定好好培養

俞敏洪:關於成長,我的4點建議

辭退6萬員工!60歲俞敏洪「 年終總結」刷屏

59歲的俞敏洪將轉型農產品:人到中年真的不易,請愛護好自己

俞敏洪演講:教育情懷與個人命運

俞敏洪:父母犯這些錯,會讓孩子失去學習興趣

衡水中學校長對話俞敏洪:今天還要相信「高考改變命運」嗎?

俞敏洪對話朱永新:把幸福還給學生,教育需要情感與態度

俞敏洪:中國的孩子的問題,基本上都是家長的問題!

俞敏洪:最好的家庭教育,都在這15句話里

俞敏洪:高考之後,考生該做些什麼?

俞敏洪:高考不是結束,致所有高中生的五點建議

俞敏洪精彩演講:相信奮鬥的力量

俞敏洪:先別要求孩子考一個好大學,這4樣東西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俞敏洪: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俞敏洪:這兩件事情,帶著我走到了今天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acc903387e87f1729837c4544f91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