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AI晶片的新聞真的絡繹不絕,其中更是不乏還有格力這家本來做空調的企業,也打算進入晶片領域,當然格力要做的晶片,與我們要談的AI晶片,可能還不在一個範疇,因為格力做晶片的目標,是打造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主控晶片,主要就是服務於自己的空調產品,而這個主控晶片是不是具有AI能力,這裡還不好說,要說在AI領域的兩大巨頭,那就不得不說百度和華為了。
我們知道百度之前一直以搜尋引擎作為自己的主營業務,但是自從AI概念逐漸走紅,百度當家人李彥宏看到了AI在未來的巨大潛力,而AI的應用領域其實很多,而百度選擇的是汽車領域。目前百度在極力打造一個汽車無人駕駛的生態,讓眾多的科技公司、汽車公司等都參與進來,而百度更是自己研發了崑崙這款AI晶片,就是專門為無人駕駛來服務的。
而華為方面,現在我們已經知道,華為內部已經有一個達文西計劃,目標很明確,劍指AI,打算用AI技術全面對標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去年發布的海思麒麟970處理器,就是華為在AI領域的一次小試牛刀。就像標題中筆者提到的,為什麼百度、華為這樣的大公司都要大力發展AI晶片呢?因為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機會。
我們知道傳統的晶片研發投入巨大,尤其是在落後的現狀下,在追趕的過程中,我們研發出的晶片,幾乎都是無法商用的,也就是一直在花錢,但是卻無法賺錢,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晶片領域,我們的差距會越來越大的原因,但是AI晶片開展了一個新的紀元。
首先在AI晶片領域,大家的起步都差不多,這是一個新東西,即使你有一些晶片的研發經驗,但是在AI技術上,你不比我先進多少,就拿英偉達來說,研發GPU多少年了,雖然現在在AI的研發上,很多科技公司需要用英偉達的晶片,但是也只是用來測試用,把它當做一個通用晶片,它的晶片可能用於語音、圖像、視頻等領域,但是比專用的AI晶片效率要低,而且成本上可能也要更高。
而第二個方面,就是上面我們剛剛提到的,AI晶片基本都是針對某個很垂直的領域研發的,尤其是一些小型的AI晶片,可能有二三十人,用一兩年時間就能研發出來,未來是物聯網的時代,很多商品都具備聯網能力,而這些商品都會具備AI能力,所以都需要AI晶片。所以我們可以這麼來看,在AI晶片領域,除非非常大的市場,例如工業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在眾多的垂直市場裡,會出現繁多的AI晶片,很難會出現一家具有壟斷性的企業。
目前我們在人才資源和市場資源方面都處在世界前列,所以在AI晶片方面,我們獲得領先的機會很大,例如百度發布的崑崙每秒可執行260萬億次運算,是英偉達JetsonXavier的約9倍,而華為發布的海思麒麟970也是手機領域首款具備AI運算能力的SOC,所以在AI晶片上,我們的機會來了,很有可能我們要領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