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比賽呢?是要賽出個高低嗎?從小我們就被教育「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為了友誼嗎?大家在賽場上劍拔弩張,在賽前拚命壓榨自己,哪還有想跟對方深情擁抱以示友誼的想法。比賽到底是為了什麼?在參加完今日頭條舉辦的「頭號大贏家|理財大賽」我感受到了比賽帶來的其它附加值。
一、日出江花紅勝火
我是2017年底註冊的頭條號。雖然幾乎保持每日發文的習慣,但我認為真正走上自媒體這條道路的起點應該算是今年四月份參加第一季「理財大賽」。在這之前,就是一個胡亂摸索的人,連最起碼的「垂直發文」都不清楚。
那次參賽給我帶來的最直接好處就是,我終於和頭條運營老師建立了聯繫。這個聯繫對於一個自媒體作者來說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是運營老師會給作者專業的寫作和發文指導建議,另一方面也可以幫作者處理一些審核超時等軟體使用方面的問題。
在老師的指導下,原創開通了,文章青雲獲得了,問答青雲獲得了,粉絲過萬了。
做自媒體靠收益說話:參加「理財大賽」前的一年半時間,我在頭條上的收益總共就只有5000元左右。可是從今年四月到現在六個月的時間就達到了20000元的收益。
對我這個不打算靠寫作當主業的人來說,我已經非常知足和感恩了。日出江花紅勝火,天邊剛剛露個魚肚白,後邊也許會有更燦爛的陽光。
二、霜葉紅於二月花
第一季的理財大賽,我是中間加入的,當時也沒有把那個比賽當回事兒,沒想到最後還獲得了一個小獎。這是評委對我的肯定,更是官方給我的鼓勵。
這次比賽之於我,就像酵母之於麵粉。饅頭口感如何,酵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我開始經常關注頭條號後台舉辦的所有活動,只要能與財經與銀行有關係的,我都儘可能參加。
頭條上的活動多半是以比賽的形式展現,最後都要排個一、二、三名。一有名次的烘托,緊張感、壓迫感就伴隨而來。這次的第二季理財大賽更是採用了前所未有的保底作品量,進入複賽的選手,必須要在指定選題內寫五篇圖文,在指定問題中選30道問答,同時還要發布20篇微頭條。
我平日裡多是帶著佛系的心態去寫,能寫多少就寫多少。這一下子定出了工作量,我就有些不太情願了。就這樣帶著牴觸的心情過了一周。
一周之後,我看著過去的獲獎記錄,又分析了自己的以往的工作量,完成他們也不是問題,只不過要在選定的範圍內進行。
人生有的時候就是這樣,困難剛出現的時候,你會覺得天都要塌了。可只要你直面困難,把困難分解開,找到應對之策,原來的困難可能就算不上什麼問題了。
再這樣逼迫著寫作的情況下,我還真是把自己逼出了節奏。我從來沒有試過一天寫兩篇長圖文的經歷,這次有了。我從來沒沒有過一天寫五篇以上問答的經歷,這次有了。
極限一個又一個突破,我開始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認識,原來我還有這般潛力。
霜葉紅於二月花,把自己放到一定的情境中才知道,葉子也能紅過二月花。
三、映日荷花別樣紅
經過兩次大賽的高強度寫作,我發現,我的寫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無論是行文速度還是行文結構的搭建上都有了較大的提升。
每天上班我都要坐地鐵,從城市的南方到城市的東方。總車程大概有40分鐘。
剛開始寫頭條時,從家到單位只能寫半篇問答。後來慢慢的可以寫一篇。到現在,40分鐘至少可以寫一篇問答,再寫一篇微頭條。
能力不光包括寫作速度,還包括行文結構的設計上。
頭條的運營老師會時不時發來私信「如果調整一下結構,或者增加一些深度分析會更好!」除此以外,老師也會邀請寫的比較好的大咖做經驗分享。這種手把手的帶教在其他平台是不存在的。
映日荷花別樣紅,在太陽的照耀下,荷花也變得格外紅艷。在大賽的幫助下我的寫作能力得到了快速非常大的提升。
四、落紅不是無情物
比賽名次的公布一方面預示著自己之前的付出得到了肯定,另一方面也宣告著比賽的結束。一想到比賽結束,突然有一種失落的感覺湧上心頭。
高三很辛苦,一直盼望著考上大學。但一想到自己要和那段充實的歲月說聲再見,昔日的好友不知道還能不能再見,總會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我現在就是這種心情。
好在,據說理財大賽還有第三季,第四季。與頭條運營老師建立的聯繫依然存在。和因為比賽結識的自媒體作者也沒有斷了聯繫。只是單單沒有了我最看重的比賽氛圍。
比賽氛圍有多重要?它就像一個航標在指引著方向,也向海風一樣推著帆船前行。沒有了這些,全靠自我激勵,自我推動慢慢地就又變成了佛系發文,對於自我提升是幫助不大的。
落紅不是無情物,比賽遺留下來的寫作能力,寫作習慣也還是可以繼續帶動我向前走的。
寫在後面的話:
我希望這樣的比賽以後能多一點。每一次比賽都是一個台階,你踏上去了就代表你又高了一節。生活也是一樣,跨過困難就會有新的提升。不排斥困難,享受這個過程,因為困難背後的價格已經標註的很清楚,困難值越高,未來獲得的饋贈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