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筆記丨基層治理合力

2019-11-26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感謝王興華調解室的努力,也感謝武侯區『群眾工作之家』的關心,我對這個結果滿意,不上訪了。」在最後一次調解會上,奔走多年的上訪人劉某如此表示,一段長達10年的上訪歷程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劉某原為武侯區簇錦街道高碑一組村民,2009年3月,該村組土地被政府依法徵收,因對拆遷安置補償及其妻子購買社保問題不滿,劉某多次到市、赴省、進京上訪,因劉某本人和拆遷安置政策方面的原因,問題久拖不決。

2019年3月中旬,劉某到簇錦街道永興社區黨群活動中心辦理業務,看到了「群眾工作之家」的介紹。跟信訪部門打交道多年,他從心底對此表示質疑,但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他還是邁進了社區「群眾工作之家」的大門。社區信訪代理員小宋熱情地接待了他,認真聽取了他的訴求,並主動為其代理。

按照社區抓首辦、街道抓攻堅、部門抓協調的三級「群眾工作之家」運行原則,社區代理員深入梳理案情,發現該案存在三個關鍵堵點。

同時,考慮到因上訪多年無果,劉某對各級政府部門政策解釋和疏導工作較為抗拒。為更好解決問題,社區、街道和部門三級協調聯動,採取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王興華調解室」參與化解工作。

王興華曾任武侯區司法局副局長,現為四川省人民調解協會副會長,長期從事人民調解工作,有著豐富的經驗。

「王興華調解室」制定了針對性調處方案,從法理、人情等多個維度著手,推動問題有效化解。於是,有了文前那一幕。

這是筆者前不久在成都採訪時遇到的案例,引入「王興華調解室」之外,武侯區還創設「老黨員調解室」、培育「王嬢調解室」等品牌,多部門聯動,形成合力化解調處矛盾。

如今在成都市,「群眾工作之家」已經實現了城鄉社區全覆蓋,依託「群眾工作之家」,整合相關資源,將工作關口前移、陣地下沉,在信訪方面變被動為主動,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探索基層治理新路。

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以及總體目標、工作要求。

專家表示,從縱向看,國家治理體系包括國家治理、地方治理和基層治理;從橫向看,國家治理體系包括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

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組成部分,基層治理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受多重因素影響,群眾就近表達的渠道不暢,群眾的關切未能得到有效回應,一些矛盾糾紛無法得到及時調解,造成一線小糾紛變成大矛盾、小問題變成積難案,問題不斷積累上行。

找到了問題的源頭,就要做好基層治理,需要工作重心前移、尋找合力、整合城鄉各類資源去解決。當然,不只是化解矛盾,還有社區發展和鄉村振興,等等,這些都考驗著基層治理能力。

包括成都在內的多地對此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期望這樣的名單越來越長,來自基層治理的合力越來越大。

( 嚴碧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QZzp24BMH2_cNUgonv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