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飛鴻:心修到什麼境界,畫自然就到什麼境界

2019-09-17   紅鯉魚文化




何飛鴻:1973年出生於甘肅通渭。字達雲,正遠堂主人,現居北京。現為霍春陽先生入室弟子;霍春陽藝術研究會教學主持助理;清華美院書畫高研班傳統花鳥畫助教;文化部國際書畫創作基地沒骨班助教。甘肅美術家協會會員。



何飛鴻自幼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尊師敬賢,崇文尚德。2011年進修於清華美院書畫高研班,師從於花鳥畫大師霍春陽,研習純正的中國傳統花鳥畫。


先後受教於郭石夫,吳悅石,何芝圃,李魁正,宋唯源,肖文飛諸家。其作品追求高古典雅,平淡天真。12年被霍春陽藝術研究會評為德藝雙馨獎;14年被清華美院書畫高研班評為優秀助教。


淺談中國畫的風格

何飛鴻 / 文


記得一位「大畫家」在評價一幅作品時說:這是臨古人的作品,沒有自己的風格。殊不知在臨習古人的作品時,也是學習古人的筆墨,心境。南朝姚最說:「立萬象於胸懷」。要求畫家內心有「萬象」,臨習古人應該屬於集「萬象」吧!

一位藝術家的生活道路、思想、感情、個性、選擇的題材、運用藝術語言的習慣和特色、生活知識積累的廣度和深度……這一切總匯起來構成他的風格。

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序:「揮纖毫之筆,則萬類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故而作畫先須修心,心修到什麼境界,畫自然就到什麼境界。

風格既風度品格,為人之根本。所謂:「君子立身,務修其本是也。」人有品格之分,畫亦如此,畫品既人品;人品即風格。《芥舟學畫編·立格》云:筆格之高下亦如人品……格之高其道有四:

一曰:清心地以消俗慮;二曰「善讀書以明理境;三曰:卻早譽以幾遠到;四曰:親風雅以正體裁。

具此四者格不求高而自高矣。也就是說,自己繪畫的風格既是自己內心深處的語言,是自然真情的流露,並非製作和抄襲。應從自己內心求真實,而不是表面,本末之別,務必理清。所以要想求風格,應該從修心做起,自我完善,使自己具備理想人格,成為至誠至德之人,以達到「格高而思逸」。

記得在一次寫生當中,我跟恩師霍春陽先生一行在額濟納旗沙漠上撿石頭,先生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在撿石頭的同時,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賞石,更是自身文學修養的體現。」

如常為後人樂道的一句:「作畫之病者眾矣,唯俗難醫」。俗,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觀世間萬物方可醫得。修養皆從胸中躍出,斷非凡手腕可追者。定要多讀書。「畫者,文之極也」。「文」當然包括閱書和觀景,閱書,中得心源;觀景,外師造化。

最後,願更多有思想,有修為的文人、名仕……參與到中國畫的發展中來,讓中國畫在這個時代,繁榮昌盛,繼往開來,多出現幾位真正擁有自己風格的大師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