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九死一生,打工就順風順水嗎?其實打工者也有自己的辛酸淚

2019-11-06     銀行研究僧

《燃點》講述了14個創業者的創業歷程。每個創業者都對創業的辛苦做了自白,但無一不流漏出一種如果再來一次還是會選擇創業的堅定態度。

這部影片非常好,好到即使站在客觀的角度上也能像作為創業者搭檔一樣為他們捏把汗。我像是老羅用來擦汗的那塊布,感受到了汗水的咸和淚水的甜。

創業很辛苦,不看《燃點》我也知道,但打工就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嗎?

創業和打工二者其實都有不容易的地方。

創業的不容易,按老羅的話講:「隨時發不出工資,隨時倒閉,隨時被債主圍樓,那個時候是想過自殺的。"創業辛苦到想自殺,這是老羅闡述的辛苦。

打工者的不容易,按辭職教師的話講:「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視野狹窄,了無生趣這是辭職教師的辛苦。

你怎麼能說創業的辛苦就比打工者的不易更高級呢?在因應付不來當下的難題而厭世這一方面,二者並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

我來講一下我的前同事小美的故事。

當時我們都是信貸客戶經理,每個人都有業績考核,一個月至少要發放出5筆貸款。

我們大家對於這樣的任務指標都感覺很頭大,不過也只是頭大而已。小美不一樣,她不僅覺得頭大,還覺得壓力大,壓力大到晚上睡不著覺。白天去掃街沒有任何效果,回來更睡不著覺。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她那段時間的憔悴與焦慮。

再加上面對領導關於沒有業績的質問,她就像受驚的小鳥一樣,更加慌亂無措。

她辭職的那一天,沒有人挽留她。不是因為關係不好,而是因為替她感到高興,她終於可以睡個好覺,終於解脫了。

離開銀行之後,她開始了創業之路。據我的側面了解,她現在已經是四個連鎖花店的老闆了。經營四個花店能不辛苦嗎?可為什麼她從第一個花店一直不停地開了四個花店?

如果說創業比打工辛苦,為什么小美在銀行做打工者干不下去,而創業做老闆卻干出了一番成績呢?

她一定是從創業中找到了快樂,有了繼續前行的動力!

銀行的情況可能比較特殊,因為它畢竟是盈利單位,承載著無盡的壓力,打工體驗並不好。我們再來看看我大學室友的故事。

很多人形容公務員的工作是喝茶看報,體面驕傲;天長地久,其樂悠悠。可實際上呢?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

我的大學室友畢了業,通過艱苦卓絕的公務員考前準備,終於在千軍萬馬中殺出一條通往某交通局的崗位。

這個工作一定是有工作職責的,否則也不會招人進來。可是具體的工作卻是沒有太大壓力的。工作量也不飽和。天天準時下班,竟然也能把領導交待的各種工作處理的井井有條,很受領導器重。

雖然深受器重,但是總也升不上去,這種無力感在不斷地摧殘著他。

在大學的時候,他是學生會的主席,班級的前三名,接受我們的仰視,被老師誇獎。

就是這麼一個優秀的人,每天幹著沒有太大壓力的工作,工資也只是四千出頭。我們覺得他混得還是不錯的。可他卻不這麼認為。

毛不易的那首歌《像我這樣的人》有句歌詞:「像我這樣優秀的人,本該燦爛過一生,怎麼二十多年到頭來,還在人海里浮沉。」正是對他心境的寫照。

最近一段時間,他總是不斷憧憬著,如果他去創業,會不會早就功成名就了。

這種想法一旦產生,本職工作就會被慢慢嫌棄。這就像是結了婚的人還在幻想著如果當時和初戀在一起會怎樣怎樣,慢慢的就會嫌棄身邊的那一位。

創業對於我的室友就是一個美好的憧憬。他時常在想:「創業哪裡辛苦?為了夢想,即使辛苦也應該能夠接受。畢竟這是你選的路,總比在這樣的環境里碌碌無為要好的多。」

痛苦能讓人成長,走得更安全;快樂能讓人幸福,走得更長遠。《燃點》將創業當事人那種「痛並快樂著」的感覺描繪得淋漓盡致。

你問那14個人一句:「下輩子再讓你選,你還會選創業嗎?」我猜他們一定還會選創業。最好的工作感覺就是「痛並快樂著」。有「痛苦」鞭策自己,有「快樂」激勵自己。

前同事小美在打工者的角色中只感受到了痛苦,沒有快樂。離開當下的環境,找到了創業的沃土。雖然辛苦,但心生快樂。

大學室友在公務員的工作中,雖然沒有壓力帶來的痛苦,但有缺乏目標的無力感。這種無力感和壓力感都是讓人痛苦的源泉。沒有孰輕孰重之說。

對於打工者,痛苦的人只能痛苦,除非他們也踏上創業的道路。

在這些打工者眼裡,創業才是最好的歸宿。「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創業的誘惑,在沒有經受過這種感覺的人眼裡,這個誘惑足以抵消創業的千難萬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JkBZG4BMH2_cNUgqw3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