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市場來看,低估的行業不多,銀行、地產和基建都屬於估值相對便宜的幾個行業,但它們的周期性也是存在的。
從國慶節回來後,作為估值較低的地產行業,已經連續漲了兩天,雖然今天震盪,但從保利和萬科來看,保利已經創了新高,萬科還在下面震盪徘徊。
相對來說,萬科的經營數據比較好,而保利作為國企,有很多私企無法獲得的資源。
應該說,地產行業越來越銀行化了,市盈率普遍低於10倍,已經個位數。
如果從長期來看,現在的價值窪地肯定還是上面所說的銀行和地產,而如食品飲料都消費板塊的估值現在並不便宜,買了短期內並不討好。
地產行業與銀行一樣,都是周期性很強的行業,且它們的負債和資產都非常高,需要超強的流動資金來盤活整個行業。
所以地產行業與銀行息息相關,過去地產行業的市凈率低於1.5倍的次數並不多。
分別處於2014年熊末牛初、2018年單邊熊市和現在。
這意味著這個行業的估值確實不高。
如果只看估值不看行業的賺錢能力,一旦這個行業衰落了,對投資人來說,長期趴在底部的一個落日行業,無疑自己是接盤俠。
看上圖國證地產和中證銀行的ROE對比變化。
呈現一種互相轉變的形式,銀行從當初的高ROE與地產持平,我個人相信隨著銀行在國內對企業的助力作用,肯定還會增加它的貸款能力。
而對銀行來說,如果不審核客戶的資產優劣,對它的盈利能力起到反作用,換句話說,未來銀行的賺錢能力說不定還會繼續下滑。
而地產行業不同,在存量博弈中,地產從粗放轉型精細,賺錢能力可能反而會提高,尤其是當一二線城市的地產行業格局已定情況下,下沉到小城市也是一種模式。
換句話說,現在地產行業的ROE接近13%,行業細分龍頭的賺錢能力只強不弱,這也是我們能持續看好地產的原因。
畢竟,價值低洼又能賺錢的行業,現在確實不多見,只是未來能有多大空間,以及能否堅持足夠的時間,見仁見智。
很多人對地產的看空,無疑是房地產調控和利率方面的負面因素,但實際上地產行業並沒有如大家想像一般盈利回落,相反賺錢能力還是很強。
難道我們不應該思考下原因嗎?
地產相關的指數不少,國證地產過去說過很多次,如果你有閒置的資金,不妨納入到自己的配置計劃中,倉位不一定多,起碼要占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