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男人做了,大家說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換女人做了,結果就是你怎麼就這麼愛折騰呢?
大家還記得,那位獨自逃出家,開著車帶著帳篷自駕游的蘇敏阿姨嗎?
離家2年,如今58歲的她,決定離婚了。
剛過去的中秋節,蘇敏回了趟家,更新三個短視頻,引發熱議。
第一個視頻,蘇敏說外孫放暑假和自己旅遊,開學要送回去,女兒勸說藉此機會回家看看。
談到回家,蘇敏表情沉重,語氣中充滿擔憂和排斥。
第二個視頻,蘇敏買好月餅看望老母親,母女聊了兩句便抱頭痛哭。
在老母親的理解里,蘇敏是在漂泊流浪,孤苦無依。
第三個視頻更難,蘇敏麻利地做了一頓家鄉菜,正大口吃著,她老公回來了,邊換鞋邊陰陽怪氣說:你還知道回來呀,混不下去啦。
後面更是吵著吵著把碗都扔了,女兒在、外孫在,但蘇敏丈夫揚言拍就拍了,他才不怕。
蘇敏在這則視頻里寫道:
這是我的生活,也是千萬個家庭的生活,發出來需要勇氣,但我是做自媒體的,還是想展現真實生活下的一地雞毛,無論如何,我始終相信好的婚姻也是真的幸福,值得追尋。
網友看過後反應強烈:
勸說蘇敏回家的女兒被罵的狗血淋頭。
兩年前,蘇敏本想給老伴和自己一個反省的空間,現在看來,她想多了。
01
蘇敏自駕游故事的背後,隱忍和逃離,貫穿始終。
兒時,家裡重男輕女,作為姐姐,蘇敏包攬家務、照顧弟弟,像半個媽。
那時,她急切希望有自己的家。
為了逃離,她不顧家人反對,和只見了幾面的丈夫閃婚。
事實證明,蘇敏對抗原生家庭的這場賭局,輸得很慘。
據蘇敏女兒回憶:
從小到大,爸媽的爭吵沒斷過,媽媽總是被欺負的、被挑剔的、被斥責的最讓人害怕的是爸爸媽媽打架,爸爸又高又壯,媽媽沒法反抗,只能哭。
蘇敏的女兒在擔驚受怕中成長,一度要聽到爸爸的呼嚕聲才敢睡。
但即便苦痛全被女兒看在眼裡,蘇敏卻從沒和女兒傾訴過,她繼續隱忍。
有一次,蘇敏忍不住了,拿起刀在手腕劃了兩刀,胸口扎了三刀,用極端方式反抗。
結果呢,在醫院包紮時,丈夫對醫生說她腦子有病。
其實那時候,蘇敏已患上抑鬱症,後來每天吃藥,後來自駕游到雲南才停。
這場婚姻里,情感支離破碎,經濟也毫無瓜葛。
懷孕生女期間,蘇敏做全職主婦,沒收入只能靠丈夫,丈夫每筆帳都要算清楚,常懷疑她倒貼娘家。
沒有尊嚴的日子,蘇敏過不下去,便出門打工。
她在超市常忙到夜裡12點,有時候甚至到凌晨3點;去建築工地像男人一樣扛水泥挑磚頭;送報紙,早上5點到站點,在路邊把報紙分好,裝到自行車上,挨家挨戶去送。
女兒看了都覺得累,但蘇敏不抱怨,總說習慣就好。
多年來,蘇敏和丈夫幾乎不交流、分房睡、金錢AA制,哪裡像夫妻?
婚姻關係需要經營,無性無愛無牽絆的冷漠疏離,再怎麼努力都只是徒勞。
蘇敏不想忍,但她本質還是一個傳統女性,怕女兒因父母離婚耽誤找對象。
於是,她忍到女兒長大、忍到女兒結婚、忍到女兒生孩子,忍到女兒的孩子上幼兒園。
終於,蘇敏覺得可以不用再忍,她計劃第二次逃離。
比起大眾眼中所謂的「女性覺醒」,蘇敏的「出逃」更像是被壓抑到極致的自我救贖。
好在,幾十年的隱忍並非只有痛苦,蘇敏鍛鍊了賺錢的能力,還學會了開車。
這兩樣,是她出逃的重要砝碼。也是她總強調的:凡事有好有壞。
2020年9月,蘇敏開著一輛大眾白色POLO,逃出死水般的家。
她說:人生的責任義務,我盡到了,女兒成家立業,外孫也帶大了,至於丈夫,我不願做他的「免費保姆」了。
回顧蘇敏的經歷,學習自媒體,可能是她做過最重要且正確的決定。
為賺錢,蘇敏早就想在百家號開帳號,拍製作美食的視頻,吸粉變現。
她花錢買課程,學拍攝、剪輯,讓女兒大為吃驚。
後來蘇敏爆火也是因為短視頻。
當時蘇敏正在買帳篷,她看中一頂售價要7200元,和老闆講半天價還是沒能買下,這個片段引來網友的嘲笑:你一個老女人幹嘛要折騰去自駕游。
蘇敏在氣憤中倉促地又拍下一條短視頻,講述壓抑的生活,解釋逃離的原因。
蘇敏的經歷讓很多有相同困境的人產生強烈共鳴,當這條視頻出圈之時,蘇敏已經出發1個月了。
她從說到做的實現,更切實地激勵到了無數有想法卻沒勇氣的人。
50多歲的大媽,「拋夫棄家」孤身自駕闖天涯?蘇敏打破了傳統家庭意識、傳統女性意識、年齡意識等多個刻板印象,她成為一個標誌,擁有了自己的標籤。
蘇敏每天會收到很多私信,她這才發現,很多人有相似經歷。
有位網友評論說:
在蘇阿姨身上看到了媽媽的影子,因婚姻不幸帶來身體傷害,但又堅強走出來。可能她們這代人很普遍,但很少有人能真正掙脫或讓他人理解。今天藉助自媒體,越來越多女性能表達自己,放開傳統規訓勇敢去追求快樂。只希望像她們一樣的母親,女性能擺脫束縛,為自己而活。
有了爆款,蘇敏完成了粉絲與影響力初始積累,她的自駕游為後續更新提供了更豐富的素材,並被更加廣泛地傳播,個人品牌就此打響。
兩年來,蘇敏寄情山水,她自駕8萬餘公里,遊歷國內10多個省份,近200座城市,雖有困難與危險,但在自由面前,不值一提。
她的自駕游,不僅是體驗更大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掌控方向盤的是她自己。
現在,蘇敏的帳號「50歲阿姨自駕游」入駐了抖音、B站、小紅書、視頻號等全平台,有兩百多萬粉絲,她直播帶貨、接廣告、上節目、還寫了一本書,將自己的個人品牌打出了影響力,開拓出一份新事業。
02
在一次訪談里,蘇敏說:
我抱有期望,通過這一段的反省,他能夠認識到他自己的錯誤。我希望能平心靜氣地談談,希望一個大家庭和和睦睦地過下去。
看似洒脫的蘇敏,實則還在拉扯,她心存僥倖,等待與丈夫和解,她是務實與世俗的,天然擁有中國傳統女性的心軟,以及對家庭歸宿的嚮往。
只是,中秋節兩人見面的那一刻,期待幻滅。
迎接蘇敏的還是冷嘲熱諷與摔碗砸東西,家還是那個家,家還是不像家。
終於,蘇敏決定離婚。
支持蘇敏的人喜大普奔,但新一輪質疑撲面而來。
有人斥責蘇敏自私,拋夫棄女,掙到錢就要分割。
還有人憐憫蘇敏丈夫,覺得他沒能站出來說話,蘇敏的單向輸出,並非事實。
的確,蘇敏出名後,她丈夫從未發聲。只在各類採訪里,會看到一些細節:
蘇敏自駕游沒瞞過丈夫,丈夫不僅不在意,反而會嘲諷:你出去不了幾天就得回來。蘇敏女兒也提到,她告訴爸爸媽媽上新聞了,但說到一半,爸爸走了,毫不關心。
大眾對蘇敏丈夫最直觀的了解,是最新的那期視頻,這也是網友反應激烈的原因,他們一直聽蘇敏講故事,當真正看到蘇敏丈夫的態度,才知比想像的更窒息。
無論蘇敏的單方面講述有多少個人主觀色彩,若婚姻只剩內耗沒有溫情那不要也罷。好的婚姻理應相互扶持,既然感受不到暖意,瀟洒分開是最好的選擇。
蘇敏也曾帶著情緒反問記者:
我為什麼要活在別人的陰影里,為什麼不能走出來?我沒權利追求這樣的幸福嗎?我把以前不敢說,不敢面對的,曬在陽光下有什麼不好?......
蘇敏是人,一個傳統的、被壓迫的同時也有自身認知局限的人,她不應被神化,更不應被要求。
今年5月,蘇敏擁有了房車。
和當初那輛大眾白色POLO一樣,這輛房車也是蘇敏用積蓄,再加上女兒出資付的首付,廠家大力優惠10萬塊。剩下的,蘇敏分期還。
向粉絲介紹房車時,蘇敏激動的語氣中帶著顫抖:
我終於有自己的家了,以前家裡很多東西不屬於我,沒有我的名字,但是這個終於可以冠上我的名字了。
當下,蘇敏表示會先治療肩膀舊傷,再和丈夫商討離婚事宜,接著繼續出發。
畢竟,與當初匆忙未知的逃離相比,已成功打造個人品牌的蘇敏擁有更大底氣。
魯迅曾在《娜拉出走後怎樣》中說,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
蘇敏丈夫的那句「混不下去了」,是最精準的詮釋,他等著蘇敏的「春秋大夢」醒來,想著她無路可走只能回家,淪落成一個笑話。
但蘇敏已無需害怕,走出自己狹窄封閉的圈子,她發現離婚沒什麼大不了;有了個人品牌,她發現竟有這麼多人支持自己。
人生是曠野,不是軌道,每個人都能種自己的花,愛自己的宇宙。
就像蘇敏在視頻里最喜歡的用的那首歌唱的那樣: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對自由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