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父母都老了,獨生子女的痛苦就來了。
等到父母都老了,獨生子女的痛苦就來了。
當年為了統籌國家人口發展,國家提出了計劃生育,提倡每家每戶只生一個孩子,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夫妻身上的負擔,還能夠為國家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雖然也會有很多夫妻選擇無視這條提倡,寧願承擔一些風險也要多生幾個孩子,多半會讓人貼上自私自利的標籤。
獨生子女的優勢肉眼可見
不會被迫分享自己已經擁有的生活
當一個家裡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所有長輩都會把自己的關注點放在這個孩子身上,儘可能地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毫無保留。畢竟只有這一個孩子,自然而然就是全家的團寵。
不像那些有多個孩子的家庭,等到第二個孩子出生之後,先出生的孩子就必須把自己的生活分享給這個小傢伙,不管自己是否心甘情願,也沒有人會給自己適應的時間。
即便如此,第一個孩子產生了質疑和反對的情緒,不僅不會受到父母的安慰和原諒,反而會成為數落自己的最佳理由,甚至給自己貼上過於自私的標籤,未免有些過於強制了。
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家庭社交
孩子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之後,就強迫他們開始了家庭社交,在做任何一種行為之前,都要考慮清楚前因後果,這樣做會不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怎麼做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
這對於一個仍處於成長發展過程中的孩子來說,顯然是有一些難度過大了。明明自己也是一個需要父母愛護的孩子,卻非要偽裝成一個懂事乖巧的小大人,強製成長。
當然,這種困惑和干擾不會出現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家裡只有他們一個人,自己可以為所欲為隨心所欲,開心就笑,不開心就胡鬧。這才是一個孩子成長中應該有的良性狀態吧!
羊駝媽有話說:
除了我們上面所說的獨生子女可以享受到的優勢之外,我們還能夠說出很多很多,但即便如此,弊端也是無法規避的,其中獨生子女面臨的中年危機就是一個硬傷!
面對這樣的考驗,獨生子女向來都是迷茫和無奈的,因為在成長過程中沒有人教會自己這道題目的正確答案,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硬著頭皮勇往直前罷了。
「養10個老人,2個孩子」:第一代獨生子女的苦難,已經悄悄來襲
之所以會有十個老人贍養,則是包括了自己的兩位父母,四位祖輩,和另一半的兩位父母,四位祖輩。雖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需要贍養這10個老人,但這已經是最艱難的情況,老人們都健在。或許這是對夫妻的最大考驗,但看著身體健康的老人,心情還是非常愉悅的。
而兩個孩子則是大部分家庭的標配,會選擇生兩個孩子。一方面是順應時代的號召,倆孩子幾乎就是每個家庭的常態,只要經濟條件允許,基本上所有的夫妻都會這樣選擇的。
另一方面,就是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承受自己正在面臨的痛苦。上有老下有小的夾擊,簡直讓人喘不過氣來,生活的壓力,就像一座無形的大山壓在自己的身上,不允許自己生病,也不允許自己停下來休息。
因為老人已經為了自己操勞了半生,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身體素質和思維方式都無法繼續向前,甚至是走上了下坡路,都是在所難免的。既然已經享受到了老人提供給自己的優待,自己就必須具有烏鴉反哺精神來回報他們。
同樣對於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的心情,他們是全家人的希望也是自己的希望,引導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也是每個父母應盡的責任。或許有些父母是為了自己未來考慮,但終歸結局是殊途同歸的,都是需要進行盡責的善待自己的孩子。
今日小結:
你選擇生二胎的原因是什麼?歡迎和我們一起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