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雷射雷達類產品,只是我們跨出的第一步。」近日,速騰聚創聯合創始人、執行長邱純潮接受了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在分享公司發展歷程時表示,速騰聚創將持續在AI、晶片、硬體三個技術領域保持高投入,向著成為全球領先的機器人技術平台企業之目標邁進。
收發模組組裝全流程100%視覺定位;多台自研高精度自動化光調設備同時作業,確保整體光路系統精準對焦,效率提升32倍;振鏡模組裝配首次引入半導體封裝工藝……步入速騰聚創位於深圳的工廠車間,充滿科技感的智造場景撲面而來。
高效能、高質量,是這裡的關鍵詞——每一滴膠水、每一顆螺絲都得到自動化的精確管控;每隔12秒,就有一顆雷射雷達「走下」生產線。不久後,它們將「登」上全球各大新能源汽車。
2024年,速騰聚創在成立十周年之際,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港股「雷射雷達第一股」。
聚能創新,迅速騰飛——今年上半年,速騰聚創以23.5萬顆的裝機量、40.3%的市場份額,繼續穩坐國內車載雷射雷達賽道的第一把交椅。
「車載雷射雷達類產品,只是我們跨出的第一步。」近日,速騰聚創聯合創始人、執行長邱純潮接受了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在分享公司發展歷程時表示,速騰聚創將持續在AI、晶片、硬體三個技術領域保持高投入,向著成為全球領先的機器人技術平台企業之目標邁進。
「每一步都踩准節奏」
速騰聚創由另一位聯合創始人邱純鑫和他的導師及學弟一起在深圳南山創立。在此之前,邱純鑫從事戶外機器人算法課題研究,在做自己的博士畢業課題時,他遇到了一個難題——算法里必須要用到的雷射雷達,不僅技術不成熟,而且價格昂貴,還必須得從海外購置。
解決難題,成為創業的動機,更成為了發現的商機。2014年,速騰聚創創立,將方向鎖定在自主研發雷射雷達硬體和感知算法上。
經歷了反覆的數據驗證及無數次的樣品疊代後,2016年10月,速騰聚創發布了首款用於自動駕駛的產品——16線雷射雷達RS-LiDAR-16和32線雷射雷達RS-LiDAR-32。半年之後,速騰聚創實現了國內首款16線雷射雷達的量產,改變了在這一領域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的局面。
「速騰聚創在成立前三年就完成了國產替代,之後我們就開始琢磨拓展更多的市場應用,推動產品的量產。」邱純潮告訴記者,汽車行業能夠讓雷射雷達快速放量,而要與汽車主廠商的要求契合,速騰聚創的產品就必須兼具高性能、高質量、低成本、小尺寸的特點。
速騰聚創內部定了兩個發展方向:一是研發晶片化,把核心器件全部集成做成晶片;二是產品平台化,基於一個平台產品,進行平台疊代,不斷提高性能、降低成本。
速騰聚創成立了行業內的第一個晶片團隊。不過,這種做法讓行業內的人士很是不解。「在他們看來,速騰聚創就是一家做硬體的公司,而且有了自己的算法,為何還要想著做晶片呢?」邱純潮向記者回憶道。
「通過晶片化,我們能夠將一套系統方案做到極致,從而去更好地降低成本和提升性能。」邱純潮說,將雷射發射、接受、信號處理等環節都集中在幾顆小小的晶片上,這不僅讓裝配工藝變得相對簡單,還能提高雷射雷達的性能和可靠性。
基於自研的二維MEMS晶片掃描技術,速騰聚創推出的M平台車規級雷射雷達在2021年實現量產,並交付給北美新能源車企Lucid,為該公司的量產車型Lucid Air點亮了智慧的「眼睛」。這也是該技術產品在全球首次實現量產。
兩年前,極狐阿爾法S(HI)版首次亮相國內大型車展,引來無數人好奇的目光。這是當時為數不多搭配有雷射雷達的量產智駕車型,搭載的正是速騰聚創的產品。
這,仿佛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越來越多的國內外車企開始尋求與速騰聚創的合作。公司的雷射雷達產品開始應用在上汽智己LS7、L7、LS6、L6,小鵬P7i、G6、G9、X9,以及問界新M7,極氪全新001、007等車型上。
時至今日,新能源汽車已從電動化的「上半場」進階到了智能化的「下半場」。高階智能駕駛加速商業落地。截至2024年6月30日,速騰聚創的雷射雷達歷史累計總銷量突破58萬台,車載雷射雷達累計銷量達到51.83萬台。
今年8月,速騰聚創迎來十周歲生日。速騰聚創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邱純鑫在給員工的內部信中寫道:「從R平台到M平台、E平台雷射雷達,我們在商業化的路上,幾乎每一步都踩准了節奏,並憑藉每一代的產品實力和服務能力,為自己贏得尊嚴和掌聲。」
「創新是尊嚴的開始」
今年9月,比亞迪銷冠車型漢家族的2025款新車登場,其中漢DM-i和漢EV兩款頂配車型均搭載了一顆雷射雷達;廣汽埃安推出了埃安RT雷射雷達版。這幾款車型搭載的雷射雷達,均來自速騰聚創。
今年4月,速騰聚創發布了M平台新一代中長距雷射雷達MX,這款產品售價將低於200美元,宣告車載雷射雷達進入「千元級」時代。
「相較於目前量產的M1 Plus,MX的PCBA(印製電路板)數量減少69%,主板面積降低50%,光學器件數量減少80%,功耗下降至10W以內,可製造性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時成本大幅下降。」邱純潮說。
MX是速騰聚創雷射雷達晶片化技術創新的集大成之作,厚度僅有25mm。「它開創性地實現了掃描、處理、收發系統的全棧晶片化重構,首次展示了雷射雷達全棧晶片化設計的完整形態。」邱純潮說。
從昔日被「卡脖子」,到如今完成逆勢成長,速騰聚創產品持續疊代的歷程,也是國內雷射雷達企業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一個縮影。
「創新是尊嚴的開始。我們是一家科技型的企業,沒有創新,很難獲得行業的認可和尊重。」邱純潮告訴記者,速騰聚創企業文化里的第一個詞就是創新。
「一個產品從研發投入到拿到訂單,再到獲得市場認可,沒有3到5年,難以在財報上得以體現。速騰聚創一直堅持投入研發,儘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司的利潤,但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邱純潮說。
日前,據中汽信科發布的《中國智能網聯汽車雷射雷達技術專利公開量》統計,速騰聚創在車載雷射雷達領域的公開專利技術達601件,居全行業第一。公司擁有超過600名研發人員,其中約100名人員專注於晶片研發,近150名人員專注在AI算法領域。
得益於技術創新帶來的顯著優勢,速騰聚創的產品獲得全球智能汽車客戶的青睞。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M平台雷射雷達全球累計銷售近52萬台、定點車型超80款,成為全球範圍銷量最大以及定點訂單量最多的雷射雷達產品。
「我們已經做出千元級的雷射雷達產品,車企在搭載它的時候,就沒有太大的成本壓力。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再去輻射到其他的應用領域,就可以不斷開啟新的應用。」邱純潮說。
「為下一個十年蓄勢」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智能駕駛配置數據分析,2024年上半年,雷射雷達市場呈現爆髮式增長態勢,搭載量已達到58.4萬顆,超過了去年全年。
不斷有國外的客戶來速騰聚創深圳總部調研。「我們判斷,海外雷射雷達市場將在L3技術成熟後迎來爆發。」邱純潮介紹,公司近期在海外多個市場取得非常好的合作進展,後續會根據實際落地情況進行披露。
標配雷射雷達的車型滲透率在持續提升,但不可忽視的是,雷射雷達的市場競爭也在不斷加劇。
面對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局面,邱純潮認為,未來,隨著汽車智駕從L2向L3、L4過渡,每輛車安裝的雷射雷達可能從目前的1顆增至3顆、5顆,車載雷射雷達的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目標是在2025年的某一個季度開始盈利。」
事實上,車載雷射雷達類產品只是速騰聚創跨出的第一步,公司不會止步於此。邱純潮告訴記者,速騰聚創從成立之初,就把自己定義為一家機器人公司。公司的英文名是RoboSense,從字面意思可理解為「機器人+感知」。
如果說,第一個十年,速騰聚創聚焦於把機器人的「眼睛」做好,雷射雷達產品是公司交出的第一份答卷,那麼,下一個十年,公司的重心將放在機器人的「五官」「大腦」「本體」等多個領域,圍繞機器人打造通用核心部件。
「為下一個十年蓄勢,我們積累和沉澱了很多技術。希望在不遠的未來,我們能夠成為一家行業領先的機器人技術平台類企業,為行業提供更多底層的、平台化的核心技術。」邱純潮說著,眼中閃爍著堅定且自信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