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媽咪參考原創,感謝支持,歡迎轉發分享」
現在所有父母都把孩子的教育放在了首位,對幼兒園從各個方面都有著一定的嚴格要求。環境、師資力量、教學方法、孩子同學都成為了考量的標準。
幼兒園,是很多個小朋友共同生活和學習的地方,對於老師來講,很難每分每秒都照顧到每一個孩子。
由於自己家的孩子沒有得到全面的照顧,一些家長難免會有情緒,不計後果與老師發生衝突,給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年輕寶媽,將老師壞話錯發到家長群,孩子被園方開除
小侄女的幼兒園就發生過這樣一件尷尬的事。這是一個年輕的寶媽,因為自己家的孩子衣服有些損壞向自己的閨蜜抱怨。
結果錯將信息發到孩子的班級家長群:「我家孩子幼兒園老師,太不負責了,我家孩子新買的衣服放學回來就破了一口子,根本沒用心管孩子,我們交那麼高的學費,就這麼照顧孩子,孩子還說,她想上廁所,老師也沒管她。」
家長的直接指責在群里鬧起了不小的風波。
群里的家長看到消息後,引起了大家的爭論。有些家長也附和說:自己家孩子也出現過類似的問題,是不是幼兒園的不負責?老師究竟有沒有用心管過自己的孩子?把孩子放到這種幼兒園也太不放心了。
年輕媽媽發現自己發錯了群,雖然立刻將撤回消息,但還是沒有避免這一場言論對幼兒園引起的惡劣影響。第二天,園長親自打電話通知這位家長,孩子不用再去幼兒園了,她被永久的退學了。
家長群的「好氛圍」和「壞氛圍」
我們大家都接受過教育,知道每一個班級、年級、甚至是全校都要求建立和維護良好的班風、校風。主要的目的是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因為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很大。
所以我們在班級群里更應該講究這個。同事王姐的家長群里氛圍就特別的好,每一位家長都很尊敬老師,並沒有因為是老師就理所當然的認為照看自己的孩子是應該的,很禮貌的表示感謝和問候。
家長之間的關係也都很融洽,再這樣一個環境里,老師也更舒心。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
在一所高中的班級群內,雖然沒出現老師和家長的問題,卻搞笑的出現了家長之間的戰爭,群內環境非常糟糕。
因為兩個孩子早戀,影響了學習,雙方家長在群里互懟,絲毫不顧及其他。
一些家長一定會將群里同學戀愛和家長「互撕」的事情說給孩子聽,一些同學知道後,即使當事人的父母沒有告訴孩子,但班級可能早已將家長群里發生的「互撕」傳開......
這種情況會讓兩個孩子都感到難堪,班級里也會出現一些不好的言論,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家長的態度教養,影響孩子在老師眼裡的形象
都說孩子是家長的名片,做父母的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
很大一部分的家長都有一個誤區,就是孩子上學了,自己做上了甩手掌柜。家長們一定要注意的是,孩子的教育是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的。
尤其是父母,作為兒女的第一任老師,更要做到言傳身教。家長應該尊重老師,某些家長認為孩子花「大價錢」去上學,老師也收到很多「好處」,對老師態度趾高氣昂。
大部分的老師不會故意怠慢或者過分關注某類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是相互的,只有老師被家長尊重,老師才會尊重家長,尤其是對孩子起到了榜樣作用。
家長在與老師的關係中,容易犯的錯
一、當眾指出老師的錯誤
家長當著眾人的面指出老師的錯誤,必然會讓家長對老師的教學方法和這個老師有質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孩子很多錯誤,孩子沒有被老師直接否定,為什麼家長對老師就不能多一點寬容?
二、散播言論,造成不良影響
家長認為把問題搞大,讓輿論一邊倒。就會讓老師、學校妥協,迫使對方採納意見。但是這樣會對學校的聲譽造成很大的影響。
如何維護家長和老師的良好關係
一、化被動為主動
多跟老師溝通交流,但是方法一定要正確,不要把孩子全權委託給老師,要積極配合老師,告訴孩子在家裡的表現和狀況,同時了解孩子在 學校的情況。學校家庭共同配合,教育好孩子!
二、電話微信不定期來往
現在微信溝通特別便捷,可以多找機會向老師表達全家對老師的感謝,或者對老師的新計劃、新想法給予支持和肯定。讓老師感受到他的努力被家長認可。
媽咪嘮叨
孩子的成長是老師和家長共同的事業。父母尚且有做的不夠充分的,我們更要給學校、老師更多的寬容和理解。
媽咪參考,用科學的育兒經驗,給你絕對的乾貨分享,用專業知識為孕媽和寶寶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