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八大特徵:這是「壞毛病」還是「高智商」?

2019-10-21     親子溝通如何說

孩子是處在生長發育期的精靈,每一個動作行為,都有著特定的作用和意義。

作者:皎潔的後青春時代


與閨蜜兩家到鳳山溫泉遊玩,一路上閨蜜家五歲的楠楠趴在車窗上,專注地看著路上一駛而過的車輛,嘴裡像現場直播一樣念念有詞:「奔馳越野」,「路虎攬勝」,「賓利天越」,「哎哎,快看,剛過去了一輛奧迪A6運動版……」,楠爸一臉嫌棄:「別顯擺了,坐正,安生點行不行!」到了公園,楠楠左顧右盼,一會問媽媽泉水為什麼會發熱?一會告訴奶奶這是什麼樹,一會又問餐廳服務員阿姨那是什麼菜?楠爸忍無可忍吼道:「再這麼煩人下回不帶你了啊!」楠楠漲紅著臉躲一邊去了。

我說:「寶寶勤學好問很好呀,知識儲備也豐富,多好啊!」

同樣一個孩子,同樣的表現,有的家長覺得是「壞毛病」,有的卻覺得是好事情。

站在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八種看似不討喜的表現,卻顯示了孩子的高智商高水平。

好動。閨蜜媛媛抱怨兒子一天不打,上房揭瓦。抽屜,衣櫃,書架,工具箱,犄角旮旯,就沒有他翻騰不到的地方,弄得家裡天天像颱風過境一樣。孩子精力旺盛,求知慾強,表現在行動上就是不停地折騰,那是孩子在探索認知世界,尋找行為邊界的需要。愛動的孩子將來聰明機靈,行動力強。所以,在保證安全健康的情況下,就讓孩子盡情禍禍吧,大不了玩完了再收拾。

顯擺。不要拿成人謙虛內斂的標準衡量孩子,正處在身心發育階段的孩子,每當有所發現喜歡和大家分享,不但鍛鍊了表達能力,也促進了探索求知。孩子顯擺的事情,大多是自己熟悉並且擅長的,說出來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那就懷著欣喜表揚讚嘆唄。常常受到家長讚揚肯定的孩子自信樂觀,對世界充滿了探索的勇氣和力量。

胡說八道。莉莉有一天氣急敗壞地說:「我兒子學會撒謊了,明明爸爸出差了,他卻跟夥伴說『爸爸帶他去兒童世界遊玩,還給他買了一搜遊艇模型』,這不胡說八道嗎?」我想了想說:「也許孩子對爸爸帶他去遊玩並且購買遊艇嚮往已久了吧?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往往分不清哪是現實哪是幻想,常常把心裡想的當成已經發生的事情,不要上綱上線,慢慢大了就好了。」同時,孩子的白日夢境,也是想像力的表現,家長不必大驚小怪。

發號施令。忽然發現各類同學朋友中,最鐵的往往是中小學大學的班長,我們一直有聯繫,有話說,保持著親密的溝通和交流。我們共同的特點之一,從小就是孩子頭,發號施令,指東打西,這讓我們的組織能力,號召力無形中得以增強,長大後的事業發展也一路開掛。

發獃。中國畫有一種技法叫「留白」,作者有意在某些區域留出一塊空白,讓觀者自己想像填充。人常常會發獃掉線,或者引發思考,或者觸景生情。孩子也是如此,發獃意味著他在整理思緒,消化事物,加深認知。當孩子發獃時,別打擾,在一旁靜靜守候就好。

自行其是。往往不按家長指令,非要按自己想的去做。玩遊戲自定規則,穿衣服自己選式樣顏色,到兒童樂園一定要玩自己喜歡的。這樣的孩子常常被大人稱作「擰」,不聽話。事實上,自以為是,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在發展,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要阻斷壓制,更不要強制按照大人的意見辦,只要不太出格,一切隨他去吧。這樣的孩子容易發展出自己的思考和決斷,將來會變得獨立強大,能擔起大任。

話癆。幾家鄰居聚餐,大人之間的交流常常被小米粥的話打斷,這個八歲男孩子,簡直就是話簍子,滔滔不絕,見誰跟誰介紹自己的學校老師和朋友,曬自己學到的知識和常識。她媽媽一再喝令他住口,保持安靜,可是不大一會小米粥又打開話匣子了。這是好事,說明孩子的大腦正在火力全開,接受新事物,整理後表達出來。對這樣的孩子應該給予用心回應,並且和他一起探索新知,享受求知的快樂,讓孩子對學習充滿快樂和興趣。

模仿。冰兒是典型的模仿控。看了《西遊記》,就拿著爸爸給買的金箍棒跳躍輾轉打妖怪;看了《超級飛俠》就拿個物件到外面敲門,口稱「快遞」,然後一句「超級飛俠,勇闖天涯!嗚——」振翅飛走了;看了《鎧甲勇士》就天天披著床單,拿著刀劍,吼吼大叫「我是刑天!」。大人們就笑著看他癲狂,還時不時扮個角色配合他一下。我們知道,孩子的每一次模仿,都是一次學習和感受,這些人物故事會融進孩子的血液中,成為人生素養。

孩子是處在生長發育期的精靈,每一個動作行為,都有著特定的作用和意義。作為家長,我們不要拿成人的標準規範來要求孩子,而是懷著敬畏和欣喜,守望著他,配合著他,讚許著他,讓他在愛和認可中,慢慢成為最好的自己。


作者:教育達人,頭條號簽約作者,青雲計劃獲獎者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855720BMH2_cNUgIOE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