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這位河北籍少將在山西犧牲,竟是因為一次低級失誤

2022-08-17     一耿歷史

原標題:1937年9月,這位河北籍少將在山西犧牲,竟是因為一次低級失誤

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抗戰時期,河北兒女們為謀求民族獨立前仆後繼,譜寫了一曲曲悲壯壯麗的英雄悲歌。今天我們為您聊的,就是1937年9月,在忻口戰役前線犧牲的河北保定蠡縣籍少將,梁鑒堂。

梁鑒堂少將

1897年,梁鑒堂出生於河北蠡縣的梁家莊村,這個村子在後世還誕生了《紅旗譜》的作者梁斌和著名國畫大師黃胄。早年的求學、從軍期間,梁鑒堂曾在清河陸軍預備學校和日本士官學校第十三期炮科學習。

1922年,學成歸國後,梁鑒堂出任第三軍軍長孫岳(河北高陽人,1878年出生)麾下的少校參謀,不久後又出任上校炮兵團長。之後,梁鑒堂率部參加軍閥混戰,並在1929年升任晉綏第二保安縱隊第六旅旅長。1932年,他升任第33軍第69師第203旅少將旅長。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國共開始第二次合作,共同打擊日本侵略者。梁鑒堂率領203旅參加山西抗戰。

孫岳

在忻口戰役的平型關戰役中,梁鑒堂率領麾下三個團奉命駐守位於山西繁峙縣以北的茹越口。

茹越口是位於雁門關和平型關之間的一個山口,地理位置重要。但是,第二戰區司令閻錫山明顯忽視了這個山口的戰略價值,他只派出了203旅一個旅背險防守。而李俊功、姜玉貞等人的部隊卻在周邊駐防。茹越口後方縱深的鐵角嶺、五斗山等縱深卻沒有設置軍隊防守。

今天的茹越口

當年9月27日,侵華日軍蒙疆兵團之一的獨立混成第15旅團,向茹越口陣地進攻。203旅407團據守陣地,打擊敵人,雖然付出了重大代價,但敵人沒能突破中國軍隊陣地。

28日凌晨,日本步、騎兵3000多人,在優勢炮火的掩護下向著中國軍隊進犯。203旅一部居高臨下打擊敵人,敵人依然沒能達到預期目的。

緊接著,日軍發動了更加猛烈的連續進攻,中國軍隊傷亡慘重,兩個營長和多個排、連長犧牲,戰況異常慘烈。

29日,得到兵力補充的日軍猛撲鐵角嶺,梁鑒堂身先士卒,來到前沿陣地觀察敵情,隨從副官等緊跟其後。戰鬥中,日軍發現了中國的最高指揮官,遂以重機槍向著中國陣地射擊。在戰鬥中,梁鑒堂少將不幸頸部中彈,壯烈犧牲,時年40歲。

預備隊第三營的營長儲壽昌(河北保定博野人)自感保衛長官不力,非常自責,遂帶屬下官兵衝下山與敵人肉搏。戰鬥中,儲營長及三營數百官兵不幸犧牲。

戰鬥結束,地理位置重要的茹越口失守,第203旅退守到忻縣整編時,只餘一個團的兵力。

等晉綏軍高層明白過來時,已經為時已晚。嗣後,王靖國麾下的獨立第二旅和楊澄源的第101師向茹越口一帶進擊,企圖奪回陣地時,卻遭遇日軍優勢兵力打擊,被迫退卻。

就這樣,因為茹越口布防的低級失誤,導致了這一軍事要地的失守,忻口戰役中的戰局愈加惡劣。

而在此戰役中壯烈犧牲的梁鑒堂少將也沒有被遺忘。在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團體名錄,梁鑒堂將軍名列其中。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發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歷史,我們儘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

文中圖片來源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8294095b55a4d7fcd06cf7a2c5bf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