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貸
監管部門就加強社團貸款監管徵求意見:禁止投向房地產、政府融資平台
日前,銀保監會農村銀行部就加強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社團貸款監管向各地徵求意見。社團貸款,是指由兩家及兩家以上具有法人資格、經營貸款業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採用同一貸款合同,共同向同一借款人發放的貸款。徵求意見稿指出,近年來,部分省(區)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間組織開展的社團貸款增長較快,違規投向地方政府平台、房地產等領域,嚴重偏離支農支小定位,形成較大隱患。
此次加強社團貸款監管的要點包括:嚴格管控新增社團貸款規模,強調社團貸款不得投向房地產業,以及政府融資平台;穩妥壓降存量社團貸款;牽頭行(社)需監管評級良好,承貸份額不得低於社團貸款總額的20%。《通知》明確要求,社團貸款風險高、突破監管規定的農合機構,在整改達標前,不得發放新的社團貸款。社團貸款不得投向政府融資平台、房地產業以及國家限控領域。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市場觀點
財政部四次提及房地產稅,深圳、海南最可能躋身試點行列
雖然目前房地產稅立法尚無明確的時間表,但從近期相關部門的連續表態和動作來看,房地產稅正在漸行漸近。5月11日,財政部等4部門在北京召開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首次提出「房地產稅改革試點」的說法,這也是今年以來財政部第四次提及房地產稅。決定房產稅立法、徵收的四個單位聚齊,信號意義非同一般,業內人士認為,短期內很可能有城市被列為新的房地產稅試點對象。
2011年上海、重慶率先進行試點,至今恰好十年,期間並沒有新的城市加入試點行列。接下來,哪些城市可能被列為新的試點對象?有分析師認為,大城市特別是房價經常被炒作的大城市,參與試點的可能性最大。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賈康更是明確提出,正在建設自由貿易港的海南和被賦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深圳應該成為房地產稅的突破點。不過,從滬渝兩地試點的經驗看,房地產稅徵收對房價上漲的抑制作用並不明顯,對財政的貢獻也較為有限,單純依靠房地產稅達到控制房價的目的似乎很難。
來源:介面新聞
行業動態
深圳首場集中供地收官,6宗地成交138億遠低於北京廣州
5月13日,深圳今年首次集中供地收官,最終6塊地全數成交,合計土地出讓金138.44億元。相對於此前完成了首輪集中賣地動輒攬金千億的的幾個大城市而言,深圳此次集中供地的規模和成交金額都相對較小。此前,北京兩日賣地約1100億,而廣州首場出讓成交超900億。從出讓地塊的數量來看,也遠低於北京的30宗、廣州的48宗和杭州的57宗。
雖然只出讓6宗地塊,但此次土拍吸引了約25家開發商報名,開發商之間的爭奪也是相當激烈。其中,南山西麗人才房地塊因地價不封頂,爭奪最為激烈,龍光和「萬科+特建發」聯合體鏖戰過百輪,耗時近2小時,最終龍光地產以69億元競得南山西麗T501-0101地塊。這6宗地塊全部觸及最高限售價,盈利空間被極大壓縮,房企由此加快了開發進度。據了解,土拍剛剛結束,奪得尖崗山地塊的佳兆業就已安排挖土機進場平整土地。
來源:財聯社
地方政策
全國首創!長沙將對法拍房實施「精準限購」政策
5月13日下午,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會議,會議指出,長沙將對法拍房實施「精準限購」政策,這項政策為長沙首創,在此之前全國範圍內並無先例可循。由於法拍房的特殊法律地位,長沙在發布相關限購政策後,無長沙購房資格者仍可通過競買法拍房購得長沙的住宅。部分房產中介抓住這一「商機」,通過虛假訴訟、虛假仲裁等非法手段大肆炒作「法拍房」,嚴重擾亂市場交易秩序。
對此,長沙中院表示將嚴厲打擊通過法拍炒作房地產的非法行為。同時,為確保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將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動態限購清單,對「法拍房」 中的熱點樓盤實施精準限購。即通過法拍渠道競買屬於精準限購清單中的樓盤,競買人也需要具備購房資格才能參與競拍。目前,長沙有關職能部門已構建法拍房精準限購名錄庫,八方小區等「過熱」樓盤法拍房已納入限購範圍。
來源:瀟湘晨報
房產熱聞
借弟弟名額買的房卻被法院查封,姐姐能否叫停?
因沒有購房名額姐姐借弟弟的名額買房,弟弟因為欠款未還被法院強制執行,姐姐能否排除強制執行?廣東的李先生、蔡小姐借用蔡小姐弟弟的名義購買了佛山市南海區的一套房,李先生購買時在《廣東省商品房買賣合同》上「買受人」處簽署了蔡先生的名字,但房子由蔡小姐一家居住,房款、稅費、物業費、電費等與房屋有關的一切費用也均由其支付。然而,弟弟因為欠他人錢款未還被法院強制執行,法院查封了預售登記在蔡先生名下、但實際上由李先生和蔡小姐購買的這套房產。
對此,李先生和蔡小姐向白雲法院提出執行異議,後被法院駁回。兩人不服,再次提起上訴,二審結果: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借名買房,雖然一時規避了限購政策,實際上存在著各種風險。法院認為,借名買房屬於雙方內部產生債權債務關係,不足以對抗案外公司享有的強制執行的債權。本事件中,李先生、蔡小姐二人為規避購房限購政策而借名,在主觀上是故意的心理,過錯在於兩原告,應當自行承擔由此產生的風險。
來源:廣州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7SDrHkBef-y2NoCCuk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