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ia
編輯| 無花果
在上映之前,幾乎沒有人看好《封神第一部》。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它似乎都集合了「撲街」的所有要素:十年前開始籌備,積壓已久,可能不符合當下市場口味;首創的三部連拍模式,成本高達30億,回本線很高,倘若第一部沒有打開局面,後兩部將上映艱難;《阿修羅》等「中式魔幻大爛片」敗光了這一類型的路人緣,群眾對「古裝奇幻」有成見、刻板印象;檔期競爭空前激烈,前有《長安三萬里》後有《熱烈》;前期宣發熱度不足,貓眼想看人數低於同期的《超能一家人》等,妲己選角被質疑,釋出的預告片也讓人對質感有所懷疑。
區區5000萬點映預售票房也證明了「不被看好」,而口碑質量成為它逆襲的根本。豆瓣7.7分、一度漲至7.8分,貓眼評分9.4、淘票票評分9.2,這個評分在奇幻片領域、國產片領域都屬於較高水準。
首周末之後,大量影迷開始在朋友圈、微博、抖音、小紅書「自來水」,自製「推廣《封神》,人人有責」等表情圖,導演烏爾善微博、官博下全是「你們到底會不會做宣發,急死我了」「說吧多少票房才能回本,我去三刷四刷」等評論。工作日零跌,連續幾日逆襲單日票冠,最終推動其預測票房從12+億上漲至22億+。
它的逆襲之路,可能與《長安三萬里》近似:首先在歷史文化愛好者圈層發酵,隨後向影迷、泛受眾發酵。要不要支持國產古裝奇幻史詩大片?在這屆最高口碑、黑馬頻出的暑期檔,觀眾正在用真金白銀做出自己的選擇。
《封神》對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意義大於影片本身
「出乎意料地好看」、「居然挺好看」,隨著《封神第一部》熱度逐漸破圈,也衍生出越來越多的話題:小紅書女孩關注妲己「忠誠小狗」的一面,費翔驚艷眾人的胸肌,以及妲己和紂王的愛情走向;「聞太師還朝」彩蛋引發影迷對第二三部的期待;從業者看到了它的產業意義……
《封神演義》原著並不好改。原作想像綺麗但有許多封建糟粕,缺乏當代性,從內地版到溫碧霞主演的TVB版,這個故事被拍了一遍又一遍,許多人對酒池肉林、比干剖心、炮烙之刑等奇觀化情節場面耳熟能詳。於此同時,它又見證著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華夏文明的崛起,周朝代替殷商,從神治轉向人治,從部落聯盟轉變為分封制,周禮建立,宗法制度形成,具有「文化溯源」的意義。
神話史詩題材群像眾多,需要對人物進行大刀闊斧的刪減,影片沒有從常見的姜子牙視角切入,而是選擇了「父與子」的對照關係,更易被中國觀眾接受,而從價值觀層面來看,《封神第一部》也是有進步的。它擯棄了傳統的「妲己禍國殃民」這一「紅顏禍水論」,將她刻畫為小動物報恩,野心慾望化身的紂王頗具反派魅力。整部影片或許受到了希臘神話的啟發,將「弒父」作為核心,帶來對父權體系的反思。
相較於《封神傳奇》等每一個層面就透露著敷衍的作品,《封神第一部》在很多層面都讓觀眾感受到了誠意。鹿台、饕餮,祭祀儀式,青銅紋飾看得文博愛好者激動不已,人頭酒杯讓人聯想到《翦商》,演員提前一年進行封閉式訓練,以至於那批肌肉質子個個頁面都寫著「特長包括射箭、馬術、格鬥」,妲己扮演者娜然整整六個月模仿狐狸動作,越老越有味道的費翔奉獻出了「麥克白」式的宮廷古典戲劇感表演,戰爭實拍也堪稱視聽震撼,有「權游」的味道,對得起史詩大片之名。
當然,影片也有許多瑕疵和不足。考慮到商朝當時的發展水平,建築、盔甲都過於精美華麗不符史實,天庭部分特效「差錢」,另外除了紂王和妲己之外,其他的人物刻畫並不突出。瑕不掩瑜,影片總體來看是一部質量過硬的商業片。
從《封神》中西合璧的幕後陣容,便可一窺打造「東方式《指環王》」的野心:巴里·M·奧斯本(《指環王》三部曲製片人)擔任製作顧問,冉平和冉甲男父女(《畫皮2》)負責影片編劇,蘆葦(《霸王別姬》)與詹姆斯·沙姆斯(《臥虎藏龍》《斷背山》)擔任劇本顧問,奧斯卡獎得主葉錦添(《臥虎藏龍》)擔任美術指導,道格拉斯·漢斯·史密斯(《獨立日》)任特效總監,電影攝影由王昱(《黃金時代》)任攝影指導……
十年打磨,數千人的團隊,意味著需要極強的統籌能力。而烏爾善或許是國內對奇幻類型的品質和商業性相對把控平衡最好的導演選擇。學過美術、廣告導演出身的他頗為重視視覺,處女作《刀見笑》斬獲兩項金馬獎,此前的《畫皮二》和《尋龍訣》票房分別為7億+,16.78億,前者是《泰囧》的10億+時代之前最賣座的中國電影。
在上影節,烏爾善談到「類型拓荒」的意義。工業化除了視覺奇觀,更意味著成熟標準的創作,以及規範標準化的流程管理。郭帆參觀過《封神三部曲》片場後曾驚訝,這麼龐大的劇組竟然可以運行得有條不紊,且每天正常上下班。
如果說《流浪地球》系列對於中國科幻類型有著里程碑意義,而《封神》系列對於幾近空白的中國奇幻史詩大片類型則有著突破意義——過往這幾乎是「爛片」的同義詞,正如豆瓣上的最高贊評論所說:《封神》對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意義遠遠大於影片本身。
一部《封神》,串聯起的資本往事和影視江湖
對於北京文化來說,無論多麼強調《封神》「救命稻草」的作用都不為過,6月6日,電影《封神第一部》官方微博發布定檔預告片後,北京文化連續3個漲停,但7月21日電影上映次日,北京文化股價跌停,但之後再度漲停。
7月24日晚間,《封神第一部》的出品方北京文化發布公告稱,截至7月23日24時公司來源於該影片的營業收入約為2.3億元—2.5億元。出品、製作、發行的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在中國大陸地區上映4日,公司來源於該影片的營業收入約為2.3億元—2.5億元。其半年報預告顯示,預計2023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800萬元-2300萬元。
烏爾善此前多次表示:無論《畫皮2》還是《尋龍訣》,某種程度上都是為《封神》練手,在職業導演生涯最為黃金、經驗技藝各方面走向成熟的四十歲到五十歲之間,他把一切押注給了《封神》。在映後字幕中,有五位工作人員的名字被框了起來,讓人驚覺這部影片已經過去了十年,而它背後的影視江湖,在這十年間亦是天翻地覆。
2013年以來,連續收購宋歌、杜楊的光景瑞星(後改名為摩天輪文化),婁曉曦的電視劇公司世紀夥伴(13.5億元)、王京花的經紀公司浙江星河,讓這家原名京西文化的旅遊公司成功轉型為一家影視公司。保底發行《戰狼2》,出品《我不是藥神》讓它成為爆款製造機,但一系列違規資本操作,讓它變成了ST北文,直到去年才「摘帽」。
北京文化近年來深陷泥潭,其困境同樣也是影視行業諸多問題的縮影。2020年4月29日,北京文化原副董事長婁曉曦實名舉報北京文化財務造假,此後爆出大股東減持、多位高管離職、被舉報財務造假、信披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因涉合同糾紛案部分銀行帳戶被凍結、逾期未歸還銀行貸款、鄭爽主演的《倩女幽魂》爆雷等一系列負面。
2021年10月,北京文化迎來董事會改選,宋歌手下原董事會所代表的「舊勢力」,與公司第一、二大股東富德人壽、西海岸控股代表的「新勢力」交鋒,前者獲勝,並無影視行業從業經驗的李靂當選董事長。
而公開信息顯示,烏爾善導演的「封神三部曲」2014年正式啟動劇本策劃。2017年「封神三部曲」發布會現場,時任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亦首次透露該三部曲的總投資額將高達30億元。烏爾善則表示,該系列的製作時間跨度9年,劇本打磨期長達4年,至2018年6月電影將正式開拍,電影拍攝將持續12至15個月,第一、二、三部則依次在2020年、2021、2022年上映。據北京文化2017年公告,公司在三部電影投資不高於13億元,投資比例為不高於70%且不低於20%。此外,北京文化還將負責三部電影的宣傳和發行。
而《封神》作為北京文化最大的底牌,屢屢被端上桌面以解燃眉之急。開機不久後,北京文化就擬以《封神》三部曲劇本著作權開展2億元融資租賃業務。2021年,北京文化以6億價格,向西藏慧普華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轉讓《封神》系列三部電影各25%份額。這次轉讓是為了購買一塊「難以開發」的土地:2019年,公司以8.4億溢價收購18.72萬平米的東方山水使用權,擬打造文旅小鎮。
不過,在推遲三年上映後,出品方中並沒有出現西藏慧普華的身影。主出品方除了烏爾善的長生天影業、北京文化及其關聯方青島海發外,還有企鵝影視——由騰訊影業讓渡出品權益,上游存在感越來越強烈的網際網路影企貓眼。
根據北京文化2022年的年報問詢函回復,目前《封神》三部曲項目的帳面資產餘額為16.55億元,也就是目前《封神》的項目成本,年報顯示《封神》固投款還有7.1億元,被計入「其它應付款」中,或為其他公司投資。
國內影史上最高投資、重工業的《封神》是當年電影行業突飛猛進、資本湧入時的產物,這樣一擲千金的盛況在今時今日已經很難再現,降本增效成為業內主旋律。近日萬達連續三次出售股權救急,買家從東方財富老闆娘、莘縣融智再到儒意影視,更讓外界感慨「已經換了天地」。
從北京文化的儲備項目來看,還有陸川的《749局》,項目仍在後期製作中,管虎的《東極島》,張嘉佳編劇的《讓我留在你身邊》,《敦煌之玄奘密碼》還在前期開發中。影視劇1部待播,1部進入後期製作狀態。此前其製片人張苗出走,成立新廠牌北京精彩,並帶走了公司多個儲備項目。
摘掉帽子,解決掉多起訴訟,高層更換,全力押注《封神》的北京文化能重現「爆款製造機」的輝煌嗎?一切有待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