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西安市紅會醫院首席專家、脊柱病醫院院長郝定均和脊柱病醫院頸椎病區主任孫宏慧的指導下,頸椎病區張永遠醫師團隊為寰樞關節脫位患者成功實施Mazor X 機器人輔助下樞椎椎動脈高跨椎弓根螺釘置入手術。
案例回顧
68歲的王女士(化名),8年前出現頸部僵硬不適在醫院診斷為「寰樞關節脫位」,進行了針灸、牽引等保守治療,效果欠佳。6個月前王女士病情加重,突然出現四肢麻木、無力,雙手活動笨拙等問題。4個月前,王女士感覺頸部疼痛並向枕部放射,四肢痛溫觸淺感覺明顯減退,走路不穩並有踩棉花感,無法自行穿脫衣物,生活無法自理,於是前往西安市紅會醫院就診。
入院後,CT檢查提示患者寰樞關節關係紊亂,寰椎向前方移位,寰齒前間隙增寬,齒狀突游離。MRI檢查提示寰樞椎水平脊髓受壓纖細,壓脂序列高信號。
患者雙側椎動脈高跨
傳統手術風險高
寰樞關節脫位是指寰樞關節失去正常的對合關係,可以引起延髓或高位脊髓受壓,嚴重者可能發生四肢癱瘓、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手術治療是恢復解剖結構、充分解除脊髓壓迫並改善神經功能的主要手段。
張永遠醫師團隊依據患者病史、體徵及檢查結果,建議手術解除脊髓壓迫。但是,王女士頸部CT血管成像檢查提示雙側椎動脈高跨,增加了手術的風險。
椎動脈走行在樞椎上關節突的下方有一個向外的彎曲,如果這個彎曲過於向後、向內伴或不伴彎曲點位置過高,導致樞椎峽部寬度或高度狹窄,稱為椎動脈高跨。椎動脈高跨時,樞椎橫突孔明顯向內上方偏移, 在樞椎側塊骨質內形成空腔,椎動脈走行於其中,相當於樞椎椎弓根的部分被橫突孔侵占了一部分,導致本就狹小的樞椎椎弓根置釘空間更小,術中置入樞椎椎弓根螺釘時極易損傷椎動脈,椎動脈一旦損傷可能導致大出血、假性動脈瘤、小腦或腦幹梗死甚至死亡等災難性後果。
左側
右側
以往對椎動脈高跨患者實施樞椎椎弓根螺釘置入往往在盲視下操作,雖然國內外學者總結出多種置釘方法,但都無法確保在堅強內固定的同時避免損傷椎動脈。
A.外側「in-out-in」螺釘;B.內側「in-out-in」螺釘;C.峽部螺釘;D.側塊螺釘;E.椎板螺釘;F. Magerl螺釘。
Mazor X 機器人輔助 成功完成手術
隨著現代骨科機器人手術技術的蓬勃發展,機器人手術技術在置釘精準性和安全性方面展現出獨特的優勢。在術中影像輔助下提供精準的實時視覺模擬,可視化下完成置釘軌跡的規劃,然後在機械臂的引導下醫師團隊可精準安全地置釘。
術中O-arm掃描
B.術中規劃釘道
西安市紅會醫院已率先開展多例在Mazor X 機器人輔助下行上頸椎螺釘置入的手術,但對椎動脈高跨患者實施樞椎椎弓根螺釘置入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經過嚴格的術前評估,由郝定均院長主刀,張永遠醫師團隊密切配合與術中影像科段永超主任團隊協作,在Mazor X 機器人輔助下採用外側「in-out-in」技術,精準、安全且高效地置入了樞椎椎弓根螺釘,術後影像與術中計劃釘道一致,未發生椎動脈或脊髓損傷等不良事件,術後患者症狀明顯改善。
西安市紅會醫院應用先進的骨科機器人手術技術,給患者提供精準化和智能化的診療,極大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在機器人手術技術應用於臨床實踐的過程中,脊柱病醫院頸椎病區不斷探索更加優化的結合方式,以期給患者帶來更好的預後,並推動機器人手術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