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降價了!我們終於要有「吃蟹自由」了?

2023-11-04     科普中國

原標題:大閘蟹降價了!我們終於要有「吃蟹自由」了?

又到一年吃蟹時~

對於各位「愛蟹人士」來說,今年有一個讓肚子和錢包雙重開心的好消息:多地媒體報道,大閘蟹降價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網友說:「買了8隻3.5兩的母蟹才200多塊錢,往年好像這麼大要300左右的。」

不光價格下降,今年的大閘蟹個頭也變大了。在電商平台上,去年的主流產品還是二三兩的蟹,今年已經主打三四兩的蟹了。

為什麼往年高價的大閘蟹變得便宜了?我們終於要有「吃蟹自由」了嗎?

大閘蟹到底是什麼蟹?

世界上可以被稱為「螃蟹」的海水和淡水蟹類動物超過了6500種,但市場上比較常見、吃得也最多的就是大閘蟹,中文正式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識別大閘蟹的標誌之一就是它們布滿絨毛的蟹螯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關於「大閘蟹」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說捕蟹的工具叫做「閘」,這是一個草蓆子由架子支撐,頂上會放個油燈,螃蟹有趨光性,在夜間活動時會順著蓆子爬上架子,漁民趁機捕捉;

另外一個說法以前漁民捕捉到這種螃蟹後會直接用水煮著吃,吳語裡這種烹飪方式叫做「煠(zhá)」,故稱為「煠蟹」,後來在流傳過程中演變成了「閘蟹」。

大閘蟹最適宜的生長溫度在 20~25℃,在飼養過程中如果出現問題,很可能造成大閘蟹病變、生長緩慢甚至大量死亡等情況。

比如去年的長時間高溫就導致了很多產區大閘蟹的減產,導致價格一路走高(可回顧往期文章《吃貨落淚!為什麼今年中秋大閘蟹變「瘦」了?》)

為什麼今年的大閘蟹便宜了?

1

養殖方式改變

經歷過去年極端氣候的蟹農已經開始在養殖方式上下功夫。

野生大閘蟹在遇到高溫時可以通過挖洞等方式自己製造「掩體」避暑,蟹農就給蟹塘增加遮陽設施,降低蟹塘內溫度;在蟹塘內增加水生植物,如:蘆葦、伊樂藻、苦草等,水生植物可以為大閘蟹提供躲避場所也能為其遮蔭,同時可以改善水質;加強蟹塘水體內水循環的方式降低蟹塘內水體溫度;安裝增氧系統,增加蟹塘內水體的含氧量避免大閘蟹因高溫導致缺氧。

經過種種辦法,保住了今年大閘蟹的產量。

2

大閘蟹產地增加

農業工作者也在積極開發新的大閘蟹產地,最有名的大閘蟹產地是陽澄湖,同時江蘇還有固城湖、太湖等多個著名大閘蟹產地,不過近年來湖北的大閘蟹越來越出名,不僅蟹塘面積越來越高,隨著養殖技術的提高,很多產地的大閘蟹質量也不輸江蘇的大閘蟹。

並且今年新疆的「雪蟹」也爆火了一把,現在養殖面積達到 2 萬餘畝,產量能達到 100 噸,在未來還能翻三倍。

圖片來源:pixabay

隨著越來越多高品質大閘蟹產地的出現,大閘蟹的價格一定會越來越便宜。

怎麼挑選到品質好的大閘蟹?

1.觀察蟹殼是否乾淨,一般清水飼養的螃蟹外殼會比較乾淨,沒有淤泥附著,而渾濁水體內長大的螃蟹普遍會有比較重的「土腥味」。

2.用手掂一掂大閘蟹的分量,螃蟹拿在手裡要有沉甸甸的「壓手感」,這樣的螃蟹飽滿度會比較好,如果感覺是輕飄飄的,很可能沒什麼肉,做熟了以後是空殼。

3.觀察螃蟹的活力,大閘蟹必須吃鮮活的,大閘蟹死後體內組織會迅速滋生大量細菌,從而產生毒素,這些毒素不會因為烹飪的高溫而分解,食用後會導致食物中毒,可以讓大閘蟹肚皮朝上,如果能迅速翻身說明其生命力活躍,如果大閘蟹被綁著,可以輕觸其眼睛,如果能夠迅速縮回,表明其很新鮮,如果不動很有可能死了。

大閘蟹吃哪些部位?

我們吃大閘蟹雖然也吃肉,但主要吃的還是「蟹黃」和「蟹膏」。

「蟹黃」是雌蟹橙黃色的肝胰腺和桔色的性腺(卵巢),公蟹的黃也是肝胰腺,蟹膏則是公蟹的副性腺。

蟹黃突出特點是高蛋白、高脂肪,其中,蛋白質含量高達 24% ,脂肪為 17.2% ,所以吃起來非常美味。值得一提的是,脂肪酸組成中,超過 2/3 是比較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

吃蟹黃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它外面有一層黑膜,不用擔心是什麼「髒東西」,它主要是膠原蛋白,可以吃。

母蟹、公蟹蟹黃、蟹膏分布。圖片來源:Flickr

大閘蟹身上也有一些不建議吃的部位:

  • 蟹腸

裡面有蟹的排泄物。

圖片來源:嗶哩嗶哩@妙招姐

  • 蟹腮

蟹的呼吸器官,用來過濾水質,上面會黏附一些污染物。

圖片拍攝:青山無柴

  • 蟹胃

裡面裝著螃蟹吃進體內的食物,可能有泥沙。

圖片來源:嗶哩嗶哩@妙招姐

關於蟹心,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它不能吃,主要是口感問題。如果之前吃過沒有出現不適情況,就沒事。

說了這麼多,還不趕緊來幾隻大閘蟹解解饞~

參考文獻

[1]林易,陳玲.大閘蟹優質高效無公害養殖方法[J].農家科技,2006(03):28-29.

[2]劉勃,周群蘭,蔣國春,等.常見的幾種增氧方式對螃蟹養殖池水質影響的研究[C]//2009'江蘇省水產學術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江蘇省水產學會, 2009.

[3]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表 標準版》第6版 第二冊[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9.

策劃製作

作者丨二豬 科普創作者

審核|劉雅丹 中國水產學會 研究員

策劃|楊雅萍

責編丨楊雅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692281138d0fe43d0d431bd1924c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