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承載著生命的希望嗎?

2024-05-10     天文在線

原標題:金星承載著生命的希望嗎?

從金星遠古時與地球類似的板塊構造中能尋覓到生命的痕跡嗎?

曾幾何時,作為太陽系最熱的星球,板塊形成,是否意味著生命存在過?

金星的一張處理後圖像中,這顆地獄般的星球給人一種不祥的預感,不禁疑問它曾經有生命嗎?(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

新的研究表明,數十億年前金星有類似地球的板塊構造。這一發現建立了一種認知,即太陽的第二顆行星:一個炙熱的世界,與生命存在的可能。

溫度足以融化鉛,太陽系內幾乎沒有生命的跡象,包括最簡單的生命形式。根據最新研究,金星在最初如此與眾不同,研究這項工作幫助我們了解星球的進化歷史,也幫助科學家專注於尋找宇宙中其他地方的生命。

布朗大學研究究小組通過大氣數據收集和計算機建模發現了金星潛在的板塊構造歷史。結果表明,金星目前的大氣環境組成成分和地表面壓力極可能是在大陸板塊相互推動、外力導致拉動和滑動的情況下才形成。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休斯頓月球與行星研究所的科學家馬特·韋勒在一份聲明中說:「一個重要的結論是,我們很可能在同一個太陽系中有兩顆行星在板塊構造機制下運行——這種構造模式使得我們今天在地球上看到的生命得以存在。」

在這顆星球上,數十億年中,催生了很多類似地球的地質特徵,

地球邪惡的孿生兄弟

在數十億年漫長的歷史中,構造過程刺激了地球上許多地質特徵的形成,包括大陸和山脈。地球上的板塊運動同時,化學反應使地球表面的溫度漸漸穩定,生命的出現成為可能。

行星表面有867華氏度(464攝氏度)的金星與地球區別顯著,被稱為「地球的孿生兄弟」,距離地球最近,對於不同的進化,普遍認為是金星表面只有一個板塊,一個幾乎沒有變化的「停滯的蓋子」。可能,它限制了星球運動以及氣體從金星內部泄漏到大氣中。

韋勒和他的同事們則認為,這顆與地球大小、質量、體積和密度相似的行星,可能在35億到45億年前發生了運動。也解釋了今天在其大氣中看到的豐富的氮和二氧化碳。

當根據停滯蓋假說對金星進行建模時,科學家們發現他們無法得出金星大氣中元素組成的結論。考慮早期形成的演變,研究小組意識到,板塊構造在數量和變化程度上是有限的。僅僅是這些板塊的存在就增加了古代金星與地球的相似性發生根本差異之前已經具備微生物生命的可能性。

從太空看地球。(圖片來源: 歐洲航天局/歐洲氣象衛生組織)

這一發現也為在宇宙其他地方尋找生命描繪了一幅更為複雜的前景。與「我們所看到的行星是否支持生命」的二元選擇不同,科學家們可能不得不開始思考一個世界過去地質的細微差別。這將對其他太陽系天體的研究產生影響,比如木星和土星的海洋衛星——尤其是木衛二,因為類似地球的板塊構造,以及對太陽系外行星或圍繞太陽以外的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的研究。

該研究的合著者、布朗大學地球、環境和行星科學助理教授亞歷山大·埃文斯(Alexander Evans)說:「到目前為止,我們一直在考慮二元結構的構造狀態:對或者錯,在地球的歷史裡,要麼是對的,要麼是錯的。」「這表明行星可能在不同的構造狀態中過渡,這實際上相當普遍。地球是個例外。一些行星在非適居性和適居性之間過渡,而不僅僅是處於宜居穩定狀態。」

帕克太陽探測器發現,金星上的「閃電」可能根本不是閃電

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DAVINCI任務在2031年左右發射探測器穿過金星大氣層時,該團隊的發現可能會得到證實。現在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是:是什麼導致了金星板塊構造的變化,為什麼金星的條件與地球的條件如此大相逕庭?

韋勒說:「這將是了解金星、它的演變以及最終地球命運的下一個關鍵步驟。」「什麼樣的條件會迫使我們在類似金星的軌道上移動,什麼樣的條件可以讓地球保持宜居狀態?」

BY:Robert Lea

FY:jane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5ce8e1eb31aa02b51872b25e7a916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