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媳,這麼早就給兒媳彩禮,她會拿錢跑了」「我家事你少操心」

2019-10-16   大俠李事事兒

本文故事內容為網友「長河落日紅」的生活經歷,她給兒子準備的訂婚特別充分,卻因為大姑姐、大伯哥等人的參與,搞的差點訂不成。以下內容已隱去真實姓名,網友們出謀劃策:如果應對手特別長、管的特別寬的親戚呢?

我和老公有一子一女,女兒還在讀大學,兒子今年訂婚,打算明年結婚,我們是計劃明年春天結婚,可女方堅持要明年下半年結婚,親家的生意有淡旺季,上半年會比較忙,說下半年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好好給孩子辦婚禮。俗話說:好飯不怕晚,早幾個月晚幾個月不要緊。

說回兒子訂婚。兒媳家的風俗是「萬紫千紅一片綠」,通俗點說就是一萬張5塊的,一千張100的,若干50的,最少16萬,上不封頂。親家體諒我家還有個上學的女兒,表示只準備16萬就可以了。我知道這是他們家附近的最低標準,對此感恩戴德。

再說我們家的情況。因為我們的房子是複式,兩層共260平方,原計劃兒子兒媳住樓上,我們住樓下,可以一起吃飯,也有自己的獨立空間,非常方便。但是兒媳卻一再表示不想住在一起,想單獨買房,說住在一起容易有矛盾,分開住婆媳關係「遠香近臭」。

這倒是讓我們老兩口很為難,一套房子怎麼也得小200萬,就算是只給他們付首付,也不會低於70萬。掏了老底湊也不是不行,但至少要借20-30萬,加上辦婚禮,保守想要借外債50萬。我愛人有點打退堂鼓了,擔心這姑娘獅子大開口,以後也不是好相處的,她一開始就抱著婆媳矛盾的心理,以後不可能處好。

我倒是不認可愛人的想法,年輕人想有自己的空間,對婆媳關係有牴觸心理是正常的,我也是從那個階段過來的,我那時候雖然不懂什麼婚前恐懼,但也曾擔心婚後和婆婆處不好被她罵,也擔心愛人因家庭瑣事責怪我。

我把想法告訴愛人,他漸漸理解了我的顧慮,這些年我雖和婆婆表面和平,但年輕時候確實相處的不好,因為婆婆責難,我和愛人也有過冷戰,有過想要離婚的想法。為了兒子以後的幸福,我們面前就兩條路:借錢或者賣房重新換兩套小的。

愛人提出和家裡的親人商量一下,試著跟他們借錢。他還有一哥一姐,家庭條件都不錯,而且給兒女結完婚了,沒有負擔。我雖然不太喜歡大姑姐和大伯哥的為人,但想到這種大事當然要親人一起幫忙,就同意了老公的提議。

還沒等我們開口說借錢,直說到彩禮16萬,大姑姐就大呼小叫地沖我喊:「你是八輩子沒娶過兒媳婦吧?別人要多少你就給多少,你是不知道日子咋過吧?」我只好跟她解釋:「兒媳婦家當地確實是這個風俗,這不能比別人家低啊,要不雙方都沒面子,搞得好像我們家不重視似的。」大姑姐白我一眼,鼻子裡一直冷哼。

我只好開門見山地跟他們說:「彩禮這個事就算是定好了,給兒媳就是給兒子,都是一家人。現在主要是孩子願意再買套房子,我倆手頭錢不夠,想跟你們借點錢,最長5年內還上,算利息,姐,哥,你看你們能幫忙湊多少?」一聽說我要借錢,大姑姐臉色更差了,直接質問我:「你和我弟過了這麼多年日子了,為了娶個兒媳婦把老底都掏空了,孩子想買房就買房,想天價彩禮就天價彩禮,我弟都51歲了,你想累死他嗎?」

大伯哥也跟大姑姐一個鼻孔出氣,跟我說:「弟媳,先不說房子不房子的,那是不動產,丟不了不怕,但彩禮這事兒你得慎重,你這麼早就給兒媳彩禮,她會拿錢跑了的。16萬可不是小數目,你最好還是考慮清楚。」

我老公聽了這話也開始心思搖擺,從他低垂的眼睛我就能明白他的心意。倒不至於對方拿錢跑了,但他可能也怕兒媳婦明年變卦,又生出什麼其他是非,再加上借錢買房確實壓力很大,雖然我們做著生意,可我們應該給女兒留點嫁妝,也應該留點養老錢。

但一碼歸一碼,帳不是這麼算的,錢還可以再賺,兒子一輩子的幸福可就過了這村沒這店了,當父母的一輩子努力奮鬥圖啥?就是希望孩子們幸福嗎?既然他們不可能幫忙,還一直給我們灌輸消極思想,我看也不用和他們繼續商量了。

大姑姐還要指責我,我直接抬屁股走人:「今天當我沒跟你們商量過,我家事你少操心,娶不娶兒媳婦,怎麼娶,都是我們家的事,以後看不慣我行事作風就別來往了。」看我發火了,愛人只好安撫哥姐幾句,就跟我離開。我知道他們都是心疼我愛人,但我也心疼孩子。

我這一輩子除了自己結婚,最大的事就是給兒子娶妻生子,給女兒找個好婆家,不管別人說什麼,我都要把最好的給孩子,誰也攔不住。我準備把這套房子賣出去,再換兩套120平方的,添不了多少錢,就能辦好。

這麼多年我對大伯哥和大姑姐百般容忍,他們孩子結婚的時候,都曾跟我借過錢,婆婆曾做主讓我們給他們10萬,說親兄弟姐妹必須互相幫襯。那時候我們只管出錢(最後都還了,只是時間有長有短,沒有利息),從來沒有插手過他們的家事,孩子結婚我們又是找婚車又是出錢,大伯哥的兒媳婦是外地的,還是把我家當娘家出嫁的。

這些事情我都不想計較了,因為那時候當他們是親哥姐,但從我兒子結婚這件事情開始,以後還是不要跟這種不頂用還特別愛給人負能量的親戚在一起,省的被他們傳染但一身負能量。他們手再長,再想插手我們家的事,就怪我說話難聽不客氣了。

​事事兒有話說:這家人的三觀嚴重不統一,伯父姑姑眼裡只有親弟弟是一家人,母親卻深信兒子兒媳也是一家人,一邊是不想為難孩子的父母,一邊是想摳一點是一點的伯父姑姑,雖然最後鬧翻了,但是他們本心都是好的,不過站的立場不一樣,父母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伯父姑姑擔心自己的弟弟受累。

怎麼去評價他們的對錯呢?我倒是覺得沒辦法評價,人有親疏,就算是學親差一點血緣關係都不行的,伯父姑姑擔心當父親的受累受苦,寧願哭一下自己的親侄兒,但是當母親的自認有賺錢的能力,所以想暫時苦自己夫妻,換兒子的幸福快樂。

這樣看來沒人做錯,確實是各站立場。但就事論事,這家伯父和姑姑確實管的有點多了,彩禮、婚房本就是結婚雙方你情我願的事情,既然他們已經決定,你只管考慮自己能不能幫就可以了,沒比要搞的親人之間有嫌隙。遇到這種親戚,還是不尋求幫助比較好,免得多費口舌多生氣。

本文由大俠李事事兒原創,歡迎關注,帶您一起長知識!